我到底有多傻,才觉得四书五经都是老学究才会看的东西?
杨振宁先生,一提起名字就如雷贯耳。他在统计力学、粒子物理、凝聚态物理等多个领域内,先后斩获了十多项世界级成就。
然而,
作为一个伟大的物理学家,杨振宁曾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晚清政治家曾国藩,年少时期平步青云,很快就做到了侍郎的高官。
然而,人到中年,突陷中年危机——
皇帝猜忌,同僚排挤,部下、友朋,因为战事不顺,死难的死难,凋零的凋零。
四面楚歌之际
,他静下心来,
反复翻阅四书五经,从中领悟处世之道,
终于脱胎换骨,成为
“中国最后一个圣人”
。
金庸老前辈,笔下的江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其中暗含的人生哲理、文化思想,更是作品流传不休、经久不息的真正原因。
像是降龙十八掌里的招式:亢龙有悔、飞龙在天、见龙在田、或跃在渊等,均取自《易经》;
全真七子的「天罡北斗阵」,也是受了《易经》八卦图的启发。
四书五经,简直是我国古人智慧成果的浓缩宝库。
它用简明易懂的方式,讲透了中国人一生都在学的修身、处世、境界。
大到治国方针、历史兴衰;
小到文学修养、八卦天象、处世哲学……
求学困惑之时可以读它。
《大学 中庸》告诉我们:
“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就是要广泛地学习知识,详细地询问事物发展的原因,慎重地加以思考,明确地辨别是非,踏实地去实践。
《诗经》里,既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浪漫爱情;
也有“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的悲剧故事。
《周易》会告诉你,在身处高位的时候凡事把握分寸,留有回旋余地,因为 「亢龙有悔 」 ;
《礼记》会告诉你:“
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就是在劝诫我们,傲慢不可滋长,欲望不可放纵,高洁的志向不可满足,享乐之情不可无尽。
甚至连中国90%的名校校训,也都出自《四书五经》。
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出自《周易》。
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自《论语》。
中山大学校训:“博学 审问 慎思 明辨 笃行”,出自《中庸》。
更重要的是,从古至今,无数仁人志士,用亲身阅读体验,印证了《四书五经》的“发人深省”之功。
梁启超
说:《论语》如饭,最宜滋养;《孟子》如药,最宜祓除及兴奋。”
诗词大家叶嘉莹
老先生说:“四书”对她一生的影响很大。
那些曾经熟读过的文字、记诵过的道理,都在她迷茫困苦的时候,从脑海里闪现出来,指引她乐观地走下去。
史学泰斗钱穆
更是在93岁的高龄:劝诫中国的年轻人,多读中国书,比如说中国的四书,八百年来都读了,以后也应该要读。
一句话:
无论你处于人生的哪个阶段,打开四书五经,千百年前的圣人思想,都将带给你新的启发。
不过,古文毕竟晦涩。
如果没有好的解读、好的排版来引导你一点点读下去,恐怕十有八九都会半途而废!
因此而在市面上纷繁复杂的各种版本中,我更推荐你这一版——
岳麓出版社的《精注精译四书五经》。
⬇️点击下图即可购买⬇️
市面上很多古文典籍都是用的前后翻译排版。前面一大段古文,后面一大段翻译,不仅看起来需要频繁翻页,而且很多时候都可能对应不上。
左边是原文,右边是排版;无论是短诗还是长篇,基本都能做到一一对应
,古文阅读的体验,瞬间提升N个档次!
全套8册,共包含——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周易》《左传》《礼记》《诗经》《尚书》
每一部经典,都是选用更好入门的精良版本,既适合大众读者入门、无障碍阅读,又适用于专门研究者细细深究。
例如,《论语》选的是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
还糅合了杨逢彬的《论语新注新译》。
这是迄今为止在注释《论语》疑难词句方面,做得更为精准的。
《周易》以唐朝李鼎祚《周易集解》为底本,并参校多个经典版本而成,方便理解、记忆。
这样一套悉心编纂的国学经典,这样一个5000年来国人的智慧宝库,
仅需一顿饭钱就能带回家,仔仔细细地读上一辈子。
知识无价,更何况书籍真的非常便宜!
真正读过才知道:它的智慧之深,思想之广博,只要读懂一两句,加以践行,就可终身受益无穷。
如果你常常纠结于人际关系,深陷其中,那你可以读读《论语》:
再比如,我们常说做人要注意分寸,那到底该如何做呢?
所谓合乎节度,不过忠恕二字。如果能做到尽己之心,推己及人的话,那么这就离中庸之道不远了。
又或者,我们可能会好奇,到底是哪里来的那么多键盘侠?
即便当下不懂,在人生的某个阶段,也会帮助自己找到本心,走出迷途。
拿四书中的《中庸》来说,一句:“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所谓好学也已”。
就足矣支撑一生坎坷、数次陷入低谷的叶嘉莹先生,坦然面对人生困境,在
97岁的高龄依旧保持着谦和有礼的如兰气质。
无论你现在处于何种人生境地,时不时翻阅四书五经,读懂中国人的“处世智慧”,一定能获益匪浅!
心理学家荣格说:谈到世界人类唯一的智慧宝典,首推中国的《易经》。
贺循说:《左氏之传》,史之极也。文采若云月,高深若山海。
梁启超更是直接说:《礼记》中的精辟之语,有裨身心修养和应事接物,吾辈宜宝而读之。
《尚书》《周易》《诗经》《礼记》《左传》,每一本都是中国重要的儒家经典。
一部《尚书》,被誉为“政书之祖,史书之源”。是中国古老的皇室文集。
记载的是虞、夏、商、周各代的重要史实、君臣谋略、臣子开导君王、君主训诫士众的誓词……
有仁君治民之道,亦有贤臣事君之道,对于今日年轻人之求学、立业、为人,均大有启发。
作为一部2500年前的百科全书,《诗经》写尽中国人的诗词浪漫。
而《左传》,则被钱穆称为“学者研究中国古代史的一个基准”。
从礼制,刑律,美学,礼乐、服饰......中了解古人的生活日常。
建筑方位讲究、天象自然征兆、人生兴衰之预示……无所不包、无所不含。
孩子读,学习文言典范,积累写作素材,树立求学做人的远大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