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寒假开始啦!
假期当中,
不少青少年学生
将手机游戏、短视频,
当成假期放松的主要方式,
而这也给了诈骗分子可乘之机!
面对涉世未深的孩子,
骗子的诈骗手段层出不穷,
近期已有多名孩子被骗,
各位家长务必要高度重视
!!!
2025年1月13日,一学生在刷视频时看到
一条视频称可添加某明星QQ号,
添加QQ号后,对方称自己是“律师”,必须按照对方所说进行操作,如果不按照操作,就会有违法犯罪记录。
被吓到的学生便按照对方指示,将其父亲手机银行卡及验证码信息告知对方,
共转账10000余元,发现被骗后,遂报警。
2025年1月12日,巢湖市某中学学生报案称:其在某社交平台浏览视频时,看到有短视频披露了某明星的联系方式,在添加“明星”好友不久后,
该“明星”的“律师”称学生侵犯了个人隐私,涉嫌犯罪,需要配合开展调查。
为了洗清自己的嫌疑,学生对“律师”言听计从,使用家长手机给对方账户转账,
共计被骗58000元。
2025年1月8日,巢湖市某中学学生报案称:其在网上关注一游戏博主,便添加对方QQ想要领取免费游戏皮肤,后被对方以领取皮肤的方式不对可能涉嫌违法为由,
引导打开“屏幕共享”,在对方指导下操作家长手机转账,被骗4600元。
2025年1月4日,初中学生小乐在家玩平板电脑时,收到一陌生QQ好友添加申请,小乐同意后,
对方自称是某县公安机关警察,
并发来警官证照片(几秒钟后撤回)。
随后对方谎称“小乐的QQ号违规了,涉嫌诈骗别人5万元,不允许告诉家长,否则家长就要坐牢5年”。害怕不已的小乐就按照对方的要求,悄悄拿家长的手机进行扫码、付款等操作,
等家长发现时,已经损失17000余元。
每年寒暑期都是
涉学生类诈骗高发期
请广大学生和家长
提高警惕
谨防诈骗
↓↓↓
告诫孩子不要理睬网络上故意搭讪的陌生人,不轻信免费、福利、加明星QQ等说辞;不轻易加入陌生群聊,不按陌生人要求进行“视频聊天”或开启“屏幕共享”,对于任何理由的转账、汇款要求,坚决不听不信不转账。
诈骗者常利用法律威胁作为诈骗手段,声称受害人的行为已违法,需要配合调查或支付罚款。提醒孩子遇到此类情况,应保持冷静,切勿轻信,并及时向家长或警方求助。
家长要注意保管好自己的手机和支付账号,不将手机交给孩子独立使用。不要将手机银行、支付宝、微信支付等账号密码告知孩子,尽量关闭免密支付,以免孩子受骗后进行转账汇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