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
企业常年法律顾问服务
,是万千律师的执业刚需。
在企业客户看来,相较于诉讼业务,常法业务在时间上没有那么紧迫,也没有绝对的必要性;更重要的是,很难看到这笔服务费用
切切实实地花在了哪、得到了什么样的结果
。
因而,律师在和企业客户谈常法业务时,经常陷入一种尴尬的局面——律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穷尽各个角度把企业的法律风险剖析得详实、透彻,客户听完只留下一句“我再考虑考虑”便没了下文……
常法律师,如果你也经常面临这样的困境,请继续往下看。
新签常法客户
,往往是最难的。原因很多,但统统都可以归结为一个底层逻辑——
你没有取得客户的信任。
再深挖一下就会发现,根源还是在于,
你没有戳中客户的痛点。
律师作为法律服务的提供者,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毋庸置疑;但也正是这一点限制了律师——你是否经常站在“生产者”的视角谈客户,一味地强调你的服务有多好、经验有多丰富,却没有站在客户视角,将法言法语转换为“人话”,向客户传达清楚——
“我到底能给你带来哪些价值”
。
你需要习得的,正是一套
完整的、能落地、能变现的案源开拓与签单技巧
,包括
常见场景、流程设计和话术
等等。
不同的企业比如国企、民企,不同的客户比如企业老板、法总、分管副总,他们的利益诉求点分别是什么?
在谈案过程中,这些细节,都需要设计相应的流程化、标准化、精细化话术。
12月4/5日19:00
,智拾网邀请到
北京盈科(杭州)律师事务所股权高级合伙人
谢尚誓律师
,他担任了
数十家商协会、百余家企事业单位法律顾问及多家上市公司、拟上市公司常年法律顾问,
将分享他是怎么将这些客户“收入囊中”,又是如何根据不同客户的特点起草个性化服务方案的。
12月4/5日 19:00
案源开拓与签单技巧课即将开课
扫码0元听课
正如上文所说,律师做案源开发时,有必要适当摒弃律师思维,从更加
“营销”
的角度来看待问题。
——案源开发,从根本上说,拼的是
“营销思维方式”
。一个好的思维能创造出合适的营销模式,再加上技能的加持,就能所向披靡。
这个营销思维可以总结为一个关键词——
知己知彼
。
所谓
“知己”
,便是找准自身优势,并糅合到服务方案的起草思路之中。
拥有丰富获客经验的谢尚誓律师,建议所有律师
在起草服务方案前思考四个核心问题
——
这四个问题的答案,对应的便是服务方案中的四大模块:
服务特色、服务流程、成果收益、团队简介
,而这些便是律师向客户“推销”自己的利器。
所谓
“知彼”
,焦点就应当放在客户身上,也可以多管齐下进行分析。
一是,获客渠道有哪些?
这个问题又可以拆解为:
哪个渠道转化率最高?哪个单价最高、数量最高?哪个平台能带来刚性签单?哪个平台覆盖面最广?
二是,客户究竟是在什么样的场景下需要找寻常法服务?
是遇到了纠纷,还是对之前的律师不满意、嫌对方服务费太贵,想换律师?
是目标客户想转型升级,出现了新的法律需求,还是由于企业的迅速扩张,内部法务已经不能满足企业需求?
三是,如何搞定不同的洽谈对象?
“知彼”的关键,便是避免沉浸在“自嗨”的逻辑里,而是从不同的洽谈对象入手,搞清楚他们的刚需分别是什么。比如,谢尚誓律师就把洽谈对象分成了五大类,并给出了指引——
那么,分别如何理解?又如何落地?服务方案如何“对症下药”,按需起草?
12月4/5日19:00
,这些答案,都能在谢尚誓律师的免费直播里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