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指出,“要共建共享,打造合作平台。我们应该继续加强二十国集团机制建设,确保合作延续和深入。广纳良言,充分倾听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声音,使二十国集团工作更具包容性,更好回应各国人民诉求。”国际政治学者曾把国际机制分成正式和非正式两类。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朱杰进表示,非正式国际机制,如G20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成员可以保留更大的自主性,且官僚化程度较低、行动速度快;但另一方面,这种非正式国际机制在执行力和监督机制方面存在“先天不足”。G20随着这些年的发展,逐渐形成目前协调人、财金两个渠道。财金渠道,主要集中在财政金融方面,即经济政策领域;协调人渠道,议题要更为全面,包括能源、农业、发展、反腐等议题都属于协调人渠道,反映的是领导人关注的重点议题。在部长和副部长级层次,G20有财长和央行行长、贸易部长、农业部长、能源部长、就业部长、旅游部长会议等,还有相关副手会议;在工作组层次,G20框架下成立了国际金融架构工作组、投资和基础设施工作组、发展工作组、反腐败工作组、能源工作组、增长框架工作组、贸易和投资工作组、就业工作组等研究和执行机制。黄薇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尽管G20并没有秘书处之类的实体机构,但是这并不代表G20的机制化程度低。G20目前所采取的以议题导向的合作机制,既具有议题讨论的连贯性,也具备相当高的灵活程度。黄薇进一步表示,如果G20要设立秘书处,就会引来一系列问题:秘书处的人员构成,选址,秘书长设置,机构运作机制等。这些问题不仅可能引发国家间的争夺,浪费G20领导人对话的宝贵资源,而且实体机构的建立可能会带来官僚作风和制度上的僵化。在全球经济萎靡不振的时期,在G20伙伴关系仍在夯实的时期,这样做代价高昂。当前G20机制比较灵活,没有固化的模板,创新空间很大。当然,这灵活的机制也对当年G20的主席国提出较高要求,如果G20主席国议程设定和落实能力有限的话,G20可能就乏善可成了。G20如何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机制建设。有不少学者都提到要借用已有的国际机构,以及增加成员代表性。从今年G20会议来看,G20与国际组织间的合作非常密切,如财金领域多项成果中的结构性改革等,OECD、IMF都提供了很多技术支持。中国作为当前最大的发展中国家,G20杭州峰会尤其突出“发展”议题的讨论,广泛邀请发展中国家参与,杭州峰会成为与会发展中国家数量最多的一次G20峰会。潘基文评论说,这次峰会具有更广泛的包容性。黄薇表示,目前国际机构已经在G20的治理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持作用,世行、IMF、WTO、UNIDO、OECD等组织也承担了G20布置的作业。希望未来G20能够更好地发挥G20自身配套机制的作用,通过B20、T20等配套机制成为政府与民众、官产学共同参与治理活动的桥梁。就G20自身而言,尽管G20当前机制灵活,成员间合作的空间很大。但是,G20的机制化建设仍有提升空间,或许在中国引入创新议题之后,我们也会看到科技部长会议的机制化。合作机制本身就扮演着重要的稳定联系和构建伙伴关系的作用。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的确需要更加广泛的全球合作以顺应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编辑 张星)
相关阅读:
世界经济面临重大挑战,习近平开出五大“药方”,标本兼治!
英国脱离后欧盟经济如何?G20上欧盟领导人这么说...
揭秘:杭州“习奥会”为何选在这里?原来大有来头!
G20今天开幕,习近平与奥巴马提前干了件大事,潘基文点赞
这些领导人一到杭州就去了这里,要干啥?
还行不行?面对外界对中国经济的三个疑问,习近平刚刚这样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