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继瑞士、瑞典、加拿大相继于今年3月、5月与6月宣布降息之后,欧洲央行也正式开启了降息之路,意味着目前十国集团中仅余美国与英国两大经济体的货币政策路径尚没有十分明确,不过这个时间点应该快了。
一、欧洲央行开启降息之路
(一)2024年6月6日,欧洲央行(European Central Bank,简称ECB)宣布下调三大政策利率25BP,分别将隔夜存款利率(Deposit Facility)、主要再融资利率(Main refinancing operations)和隔夜贷款利率(Marginal lending facility)由2023年9月的4%、4.5%和4.75%分别下调至3.75%、4.25%和4.50%(自2024年6月12日起生效)。
这意味着,自2023年9月最后一次加息并保持9个月的观望期以及今年4月释放降息信号之后,ECB正式开启降息之路。
(二)ECB自2022年7月开启加息之路,于2022年7月、9月、11月、12月以及2023年2月、3月、5月、6月、8月与9月连续加息10次,将隔夜存款利率、主要再融资利率和隔夜贷款利率等三大政策利率分别由0%、0.5%和0.75%上调至2023年9月的4%、4.5%和4.75%,累计加息幅度达到400BP。
(三)从ECB给出的降息理由来看,通胀没有快速下降以及正向2%的目标回归是主要原因。不过,今年4月与5月欧元区的通胀率分别为2.4%和2.6%,5月通胀水平不仅没有下降反而还出现了上升,这意味着ECB降息有着其它原因,即经济基本面存在压力。
二、欧洲央行本次为预防性降息,连续降息的可能性不大
(一)今年以来瑞士、加拿大与欧元区相继宣布降息,除加拿大银行给出未来进一步降息的预期外,瑞士与ECB均没有给出更多承诺,且瑞士央行自3月降息以来再未有过降息动作,表明目前本次降息选择更多是预防性的,并非衰退式降息。
(二)ECB在本次议息会议上将2024-2026年的通胀率预测值调整为2.5%、2.2%和1.9%,核心通胀率预测值调整为2.8%、2.2%和2%,经济增速预测值调整为0.9%、1.4%和1.6%。这意味着ECB对后续三年通胀水平的回落以及经济基本面的恢复是看好,也表明2024-2025年的通胀水平仍会保持在2%以上的位置上,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持续降息的必要性。
(三)此外,除加拿大与美国比较接近外,SNB与ECB分别于2022年6月和7月启动加息,时间上均比美联储更晚,但降息时间点却比美联储更早。这意味着,相较于美联储来说,瑞士与欧元区等经济体降息的选择更趋无奈,巴西、波兰、匈牙利、智利等早已开启降息之路的经济体就更不用说了。
三、美联储不一定会立即跟随,但其开启降息的路径应会越来越清晰
(一)瑞士、瑞典、加拿大与欧元区相继降息意味着,七国集团与十国集团中均仅余美国与英国等两大经济体的货币政策路径没有明朗。不过这个时间点很快了,如英国央行将于6月20日召开议息会议、美联储将于6月12日公开议息会议结果。
(二)除美英外,新西兰、澳大利亚、挪威、韩国等经济体亦未明确降息路径,这意味着各经济体在降息节奏的选择上并不一致,部分经济体选择在当前或年底降息,另有一部分经济体则选择在2025年降息,这需要根据各经济体的具体情况来定。
(三)不过需要明确的一点是,虽然从货币政策的传导方向来看,是美联储主导着其它央行,但其它央行的选择对美联储未必没有影响,只不过这种影响可能会存在时滞效应。在非美经济体相继选择开启降息之后,美联储降息的路径应该也会越来越清晰。
这个过程中,美联储只要能够保证自身货币政策比其它经济体更紧或不会更松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