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高喊儿科收入低、强度大的时候,陈嫕都有些怀疑儿科是不是被“妖魔化”了。
作者 | 丹萌
来源 | "医学界"微信号
5年前的程橙没有想过自己会在儿科领域扎根。
当时的她只知道自己想当医生,高考志愿填了清一色的医学院,顺利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下称交大医学院)录取,却从临床医学专业调剂到了临床医学专业(儿科方向)。
她说,那时候的感觉,谈不上讨厌,“至少还是临床专业。”
“就是有当小白鼠的感觉。”
她是2012年入学的,那一年是交大医学院时隔十多年后,第一次重开本科阶段的“儿科专业”;2017年,除程橙外,还有26个同学和她一起从这个专业毕业。
但选择继续攻读儿科学的学生,算上程橙,只有5人。
(程橙在上海交通大学门前拍摄毕业照)
“和我们的预期有差距。”新华医院副院长郑忠民谈起儿科方向的毕业生去向时说,“按我们的预期,应该至少一半以上的学生毕业后会继续选择儿科,但目前来说,真正愿意从事儿科专业的似乎不多。”
5年里,学习的内容几乎没有区别
临床医学专业(儿科方向)的重开可以算是“形势所逼”。
自1999年国内医学院陆续撤销儿科专业,在往后的15年里,全国儿科医生仅增加了5000人;根据2012年的报道,随着出生小高峰和不断涌入的外来人口,仅在上海,新华医院、儿童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儿科医院这“四大儿科”5年内就计划增加1230余张床位。
交大医学院在当时决定重开儿科本科专业。
新华医院儿童呼吸科副主任医师陈嫕当时参与了重新开设这一专业的讨论会,据她说,会上,大家都预料到了这个过程“困难重重”。一方面,比起撤销儿科专业前,如今的“儿科专业”专业课数量有所下降,师资也受到影响。
另一方面,“真正好的学生不一定会报我们儿科,即使儿科毕业了,也不一定真正从事儿科。”陈嫕说,“尤其是现在媒体一再呼吁,看似是好事,想号召大家来学儿科,想提高我们儿科医生的收入,但其实带来了负面影响——老百姓现在都知道干儿科很苦。”
程橙在这里读了5年,按她的说法:“我们和临床(医学)五年制其实区别很小。”比如在课程上,只有儿外科、儿童保健科、行为发育学等少数其他专业选修课,对程橙他们是必修;实习时,老师的带教内容也没有差别,“只是我们要去儿外科实习,他们(临床专业)不去,他们要去的是胸外科和外科急诊。”
毕业时,他们感受不到留在儿科的优势,想去成人科室亦不受阻。最终,交大医学院儿科方向的首届毕业生大部分选择了继续攻读成人学科。
儿科,被“妖魔化”了?
《医学界》曾经对上千名儿科医生做过职场调查,结果显示,收入低、强度大、医患矛盾突出已经成为压倒儿科医生的“三座大山”。
程橙在选科时,也听说过这些说法:“外面都说儿科苦啊累啊,钱也不是很多,儿内不太了解,但我感觉儿外和成人外,收入没有特别大的差别。”
郑忠民证实了她的“感觉”:“我们经过统计,新华医院儿童和成人对比,同专业同级人员比较,收入基本是持平的。”
至于对医患环境的“诟病”,程橙觉得,成人病人也有家属,且“病人自己的主意也很大,不见得更好沟通。”相比之下,她更看重儿科活泼单纯的氛围,以及相比于成人外科,这里对体力的要求更低。
她的叙述符合一直在儿科临床一线工作的陈嫕的感受,以至于人人高喊儿科收入低、强度大的时候,陈嫕都有些怀疑儿科是不是被“妖魔化”了。
“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都想转去成人,现在儿科医生少,就业其实更容易,将来的晋升压力也不会太大。”陈嫕说。
“儿科医生能力的提升、职业的成就感也很明显。”郑忠民说,“比起成人,孩子的不适有时很难表达清楚,儿科医生需要依照患儿的症状、体征进行鉴别诊断,诊治水平较成人其实更高;而一个孩子背后往往站着3个家庭,治愈一个孩子所能带去的幸福感也比成人更强烈。”
未来:建立儿科学院,晋升有倾斜
5年里,为了让儿科专业突出学科特色,提高学生对这一学科的专业程度和心理上的认同感,交大医学院不断进行着课程改革,如加强PBL教学、整合式课程教学,同时根据儿科“哑科”的特点,增加以症状为分类的课程教育,重新编写教材,改革教学方法。
今年3月,交大医学院也正式启动了儿科学院的筹建工作,整合新华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上海市儿童医院3家儿科优势医院及其他附属医院儿科专业的资源,从组织架构、管理上加强对儿科专业的建设和投入。
新华医院院长孙锟曾在接受《医学界》采访时表示:“儿科学院的成立,对医学院系统内儿科医生的职称晋升也将是重大利好消息。”以往每家医院的医生职称晋升都有固定名额和比例,儿科医生不得不和成人科竞争,建立儿科学院后,可以独立协调、统筹、管理儿科医生的晋升事宜,在规划晋升名额、制定相关政策时,向儿科医生倾斜。
“我们不主张读的是儿科,毕业之后去成人科室,这就失去了我们设置儿科专业的意义,也可能不利于他们将来的发展。”郑忠民说。
同为儿科专业出身的陈嫕还记得,她毕业那年,班里所有同学都继续从事了儿科工作,她觉得,这是一份值得奋斗终身的职业,“我一直告诉选择儿科的孩子,不要只看到眼前,刚进入儿科,眼前是很苦的,但你看远一点,5年、10年后,你可以比成人科室的路更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