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演讲中的奥尔德林
48年过去,当年的登月者此行不谈月球,说火星。“我琢磨这些问题已经30多年了,最近思考越来越深入。”尽管设想中的火星之旅还需要突破火星轨道组合体、交会对接、推进系统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奥尔德林的火星蓝图早已有了明确的路径和时间表。
这一被他称为“革命性”的计划主要包括:
——通过从地月空间、小行星、火卫一到火星表面的渐进式推进,最终于2039年左右在火星建立人类的永久居住地;
——鉴于月球相对容易着陆,以月球为基地掌握相关技术并提供水、核反应堆和太阳能,为登陆火星积累经验;
——实现这一计划的飞行器包括在地球与火星之间飞行的循环飞行器和用于地球或火星表面着陆的着陆飞行器。前者到达地球或火星附近时,小型着陆飞行器从行星表面起飞,在双曲轨道上与循环飞行器交会对接,完成人员和物资交换后再返回行星表面。
▲Get your ass to Mars!
计划的核心在于循环轨道和循环飞行器。与从地球表面直接到达火星的直接轨道相比,循环轨道是周期性往返于地球和火星之间、在行星附近绕飞而不停留的轨道。运行于循环轨道上的飞行器可长时间保持行星间飞行而不需要轨道机动,实现了较短的行星间转移时间和较低的速度冲量,运载器可重复利用,被认为是一种经济的、适用于长期持续星际探测任务的飞行方式。
简单地说,循环飞行器就像长途大巴,多快好省地于地球、火星之间长期运行,而着陆器就是摆渡车,在长途大巴到来时从地球或火星表面起飞,把人和物资送上去、接下来。奥尔德林早在1985年即提出了循环轨道的设想。这种后来以他命名的轨道一个完整循环周期为 15 年,期间飞越地球 8 次,飞越火星 7 次。
“Get your ass to Mars!”循环轨道比传统的轨道形式平均能量需求低,但交会过程难度大,是一种低成本、高风险的轨道方案。不过,奥尔德林喜欢冒险。
高中毕业,奥尔德林拒绝麻省理工全额奖学金,上了西点军校,4年后以班级第三名的成绩毕业,获得机械工程学士学位并加入美国空军。朝鲜战争期间,他担任F-86“佩刀”(Sabre)喷气式战斗机飞行员,战后进入空军基地担任教员。
▲ 战斗机飞行员奥尔德林
花了三年时间,奥尔德林拿下麻省理工的太空航空学博士学位,毕业论文为“视距载人轨道交会的导航技术”。半年后的1963年10月,他入选Nasa第三组宇航员。作为宇航员队伍中的第一个博士和载人航天器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发展者,他获得了“交会博士”的绰号。
1966年的双子星12号任务是阿波罗计划之前最后一次检验舱外活动方法的机会。奥尔德林在这次任务中创造了舱外活动的时间纪录,证明宇航员可以长时间在航天器外工作。
▲ 双子星12号任务中的奥尔德林
那一刻终于到来。1969 年7 月 21 日,阿波罗飞船登月舱成功降落在月球表面,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成为到达月球的第一批人类。率先走下登月舱的阿姆斯特朗说出了那句震撼人心的话:“这是我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That's one small step for (a) man, 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奥尔德林则感慨:“华丽的苍凉!”(Magnificent Desolation!)这大概是人类对月球最著名的描述。
“第二个踏上月球的人”,跟随奥尔德林一辈子的标签。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提出了这个尴尬的问题。奥尔德林笑答:“阿姆斯特朗是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可是别忘了,我是第一个从外星球回来踏上地球的人!”
▲ 奥尔德林和他在月球上留下的足印
更有人认为,包括阿波罗11号任务在内的美国登月是骗局。Bart Sibrel就是其中一位质疑者。2002年9月9日,这位老兄设了个“局”,让奥尔德林来参加一个儿童科普节目,实则苦苦相逼奥尔德林将手放在圣经上发誓“登月是真的”,并谩骂老人是“懦夫、骗子”。纠缠不休中,奥尔德林直接给了对方一拳。
▲奥尔德林的脾气
登月归来,奥尔德林与同伴成了英雄。6470号小行星和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以他命名,而似乎过早完成人生使命的英雄却跌入了生活的低谷。1972年退役后,奥尔德林深陷酗酒与抑郁,两次离婚。2009年出版的自传中,他对这一段日子直言不讳——书的名字,就叫《华丽的苍凉》。
▲ 英雄人生华丽也苍凉
情况逐渐好转。1993年,奥尔德林因其永久性空间站设计获得专利。1996年他成立了Starcraft Booster公司,提出了Starbooster 200可重复使用火箭等一系列创新概念。他对于火星探索的热情从未熄灭。
▲ 奥尔德林的空间站专利
奥尔德林登月后还干了些什么?他的官方网站回答说:设计火箭、深海探索、写书、全世界演讲,他今天还跟当年登月行走一样活跃。比方说,他乘坐法国“鹦鹉螺号”微型潜艇下潜2.5英里,去探寻泰坦尼克号船残骸。
▲泰坦尼克残骸考察
他满世界潜水玩儿。
▲潜水是一生所爱。
他与美国广播公司“20/20时事杂志”主播Hugh Downs一起乘坐俄罗斯核动力破冰船去了北极。
▲ 北极不是目标
2016年底他又到达南极,却因病不得不提前撤出。
▲ 南极之旅留下遗憾
他出版了一系列童书讲述自己的童年故事,登上了纽约时报最畅销儿童绘本排行榜。
▲ 奥尔德林的儿童绘本
他还在不少电影电视剧里客串自己。
▲《生活大爆炸》剧照
而电影《玩具总动员》的主角巴斯光年,原型就是奥尔德林。为庆祝NASA成立50周年,这个玩具2008年被送上太空,在国际空间站待了400多天。
▲ 长得挺像
鉴于地球人有限的生命周期,登月者奥尔德林不可能亲自登上火星了。这个有趣而孤傲的老头,以他的方式保持对世界的好奇。而火星,并不是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