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三节课
三节课是一所互联网人的在线大学。这里有成体系的线上产品+运营课程,有线下的3.3计划精英训练营,以及有深度的产品观察评论和运营复盘案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娱乐资本论  ·  奖项征集 | CEIS 2025 ... ·  6 小时前  
网易新闻  ·  内娱背后的高定女王,已悄悄惊艳全世界 ·  6 天前  
网易新闻  ·  内娱背后的高定女王,已悄悄惊艳全世界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三节课

共享单车领域的决定性战役即将开启?

三节课  · 公众号  · 娱乐  · 2017-02-26 10:46

正文

本文作者黄有璨,三节课联合创始人。

各位好,我是老黄。如无意外,即日起每周末,我都会在三节课公众号,定时分享一些我对于互联网和科技行业实时动态的一些观察与思考,希望可以带来思考与价值。


1.


这一周,几乎整个互联网与创投圈的注意力都被那篇《即便老公一毛线股份都没拿到……》所带来的争议、口水战与剧情翻转而吸引着,一如所有类似大众事件中曾出现过的一样。以至于,就连顺丰上市的消息,都被湮没在了无数人的围观与刷屏中。


然而,被许多人忽视了的重要消息,并不止顺丰上市,还有在共享单车领域中,某些大战将至的征兆。


2.


2月23日,“微信公开课”官方发布了一条名为“微信扫一扫骑走单车,摩拜率先接入小程序新能力”的图文。

简而言之,以前新用户想要骑摩拜单车,需要下载APP,这在信号不佳或者流量不够的情况下可能难以完成。


现在,新的流程则是:新用户扫描摩拜单车上的二维码——直达摩拜小程序——手机注册、交押金、用车。新的单车使用流程大大缩短,使用上也更便捷。最重要的是,摩拜单车车身上的二维码在这一过程中并未变更


此举,无异于是让摩拜此前在线下数百万自行车身上的二维码,都拥有了可以连接到微信的能力。如36氪在第一时间跟进发布的评论《当微信扫一扫就能骑走单车,摩拜也走向了替巨头打工之路》中所提到的:

对用户来说,无需下载摩拜单车的APP,就几乎可以享受使用摩拜单车的所有基础功能,包括手机注册、交押金、用车。


额外说一句,这在某种程度上也预示着,那些此前在线下早已布满了N多二维码的产品和服务,或许才更有机会拥有“小程序”带来的机会与未来。


3.


摩拜此举,也是其自从拿到腾讯的战略投资后,第一次开始调用到腾讯的资源和能力。且,一上来就直接祭出微信的力量,显然不可小视。


在科技媒体爱范儿眼中,这是一个“大招”,且带来的将是“双赢”。在其2月23日发布的评论《微信扫一扫就能骑摩拜单车,这是“拉上干儿子,扶持亲儿子”的故事》中,以早年微信与滴滴之间的关系来类比今日的微信与摩拜。


文中提到:

“此时此景不禁让人想起了当年腾讯投资滴滴的故事:腾讯给滴滴打车开放了微信和手机 QQ 两个入口,直到现在,微信钱包的第三方服务中还有滴滴出行存在,用户可以直接通过微信打车。但是腾讯给滴滴的,不止金钱和入口。


那么滴滴对于腾讯的战略意义是什么,最明显的就是帮助微信推广了微信支付,形成了现在财付通(含微信支付)与支付宝二分天下的局面


就此类比,摩拜单车对于腾讯战略意义就是帮助普及小程序,建立一个典型的用户场景,进行一次用户教育:通过扫一扫就可以进入小程序,小程序不需要下载,小程序和一些 app 有通用的功能。


用个易于理解的解释就是:腾讯拉上摩拜单车这个干儿子,扶持“小程序”这个亲儿子。就像当年拉上滴滴,扶持微信支付一样。”


然而,也有人对于摩拜此刻投入微信与小程序的怀抱表示了些许惋惜。


同样在2月23日,36氪作者闫浩发表评论《当微信扫一扫就能骑走单车,摩拜也走向了替巨头打工之路》,其中提及——


“如果摩拜的主流用户群体纷纷使用上微信扫码这套打开单车的逻辑,那么摩拜将和其最大竞争对手 ofo 一样,沦为“所见即所得”的产品逻辑,也就是说,GPS 定位的实际意义名存实亡。


而从更深层的角度来看,资本之所以青睐摩拜,是因为他是一个当前市场上少见的高频交易平台,其潜在的价值是在成为巨型平台之后的想象力,恰如滴滴成长至今仍有几百亿美金的估值一样,资本信赖滴滴会凭借出行领域最大入口的势能,延展到其他业务,成为下一个时代的腾讯。

可惜的是,摩拜看起来把自己的用户,直接交给了微信,想象力贬值了毕竟,其他入住微信平台的第三方服务,比如京东、58、滴滴、大众点评,都没把自己的命脉交出来了,而摩拜的核心,只有扫码了


显然,在作者眼中,摩拜做出的是一个“为了当下牺牲未来”的选择。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或许未必。


4.


某种意义上,共享单车之战到如今,已经渐渐来到了“官子”阶段。

作为一个同样线上线下结合,同样面向“出行”,也同样在一个时间窗口内广受资本青睐,被视作是“有望成为下一个‘入口’”的业务,对于共享单车之争来说,最好的对标对象,莫过于当年的“滴滴快的打车大战”。


在当年的“打车大战”中,整个市场大约经历过几个阶段——

1.模式验证阶段。这一阶段中,市场一片混乱,大黄蜂、摇摇招车、易道用车等各自从不同地区和角度切入,谁也看不清未来,谁也都没有成熟的运营模式和经验;


2.形势确立阶段。随着市场竞争和形势发展,在打车大战中,滴滴和快的开始凭借自己清晰的战略、卓越的执行力加上一点点的运气能够率先冲杀出来,形成明确的领先地位。而身后,则往往跟着一群第二梯队;


3.“清场+正面PK”阶段。此后,滴滴和快车开启了数额巨大且旷世日久的补贴大战,借由补贴之战,整个打车市场中的其他所有竞争对手都悉数销声匿迹,遭到“清场”。此外,这一阶段,也是滴滴和快的之间的综合实力对撼——滴滴接入微信,快的依托阿里,一时间移动出行市场被彻底催熟,在这场持续补贴大战中,某种意义上,双方比拼的,还在于谁会先撑不住、跟不上,会率先掉队。


4.市场收割阶段。在资本推动下,二者合并,对此这里不展开说了。


而在共享单车领域下,某种意义上,此前市场已经经历了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或许需要开始来到第三阶段了——当通过日常的运营和竞争已经无法杀死对手或取得绝对意义上的领先优势时,最需要的,或许就是通过引入更高势能的资源或启动更大力度的补贴对于对手实施打击,来看看对手是否可以经受住考验


对摩拜而言,逻辑也正是如此——当通过日常运营、资本运作等手段均已无法甩开ofo之际,或许最佳的做法,就是通过引入某个势能更高的资源,来试着使自己在用户体量、用户使用频次等核心数据上都能迅速拉开与对手之间的距离


此时,对手一旦掉队,或可全而歼之。

而对于摩拜而言,“微信”的用户基础、入口以及“小程序”的连接能力,无疑就是希望之所在。

而这一举动,或许将正式意味着共享单车领域的决定性战役即将到来。


5.


事实上,早在去年10月前后,投资界大佬朱啸虎就曾有言——共享单车领域的战斗将在90天内结束。可见,在资本层面,对于共享单车领域进入到一定阶段后你死我活的近身肉搏早有期待。


回顾起来,ofo方面也并非全无准备。早在春节期间,ofo或许就已经在酝酿这场大战——其在春节期间就已经在局部地区上线了“百万单车免费骑”的活动。



而春节过后,ofo也第一时间开启了发力——2月18日前后,ofo面向全国上线了“免费骑”活动,2月20日,摩拜也在上海跟进了“0元出行”活动,可以不限次数地免费骑行;同日,ofo再次跟紧步伐推出了“任性特惠,充值最高返现100%”的活动……直到2月24日深夜,摩拜面向全站用户下发短信:从即日0点起至26日24点,这3天内免费骑行。而ofo则立即跟进,宣布从当天7点开始就能免费骑行至26日24点。


两家几乎同时宣布免费骑行,印象中,自共享单车大战开启,这似乎还是首次。二者开始针锋相对,无疑预示着某些征兆,也充满了山雨欲来的意味。


对于ofo而言,应对“微信”与“小程序”强大势能的最后底牌,无疑是滴滴可以预见,假使战争真的全面开启,滴滴出行开始全面给予ofo入口,或许也只是时间问题。届时,二者间的PK,或会成为2017年互联网圈内的最大看点之一。


经历了过去一年资本的疯狂催熟之后,看起来,共享单车领域的终局,或将很快到来。


最后一个令人好奇的疑问是:摩拜与ofo会复制此前滴滴与快的之间先你死我活再友好合并的轨迹吗?

至少看起来,这个可能性不小,而身为滴滴重要股东之一的腾讯,将势必在其中扮演关键性的作用(完)




三节课最牛逼的课程——3.3计划(上海场)正在火热招生中,报名戳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