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Anitama讲道理
首个面向华语动漫爱好者的动漫主题电子杂志。功能包括:订阅专栏推送、读编往来。更多精彩期待关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不正常人类研究中心  ·  大家孤独的时候能不能带上我 ·  22 小时前  
冷兔  ·  一年一度女婿回家诉苦的日子! ·  4 天前  
河南新闻广播  ·  明确了!春节加班,工资有变化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Anitama讲道理

Anitama新声|世间恐怖无语

Anitama讲道理  · 公众号  ·  · 2019-12-17 12:15

正文



作者:谢枫华

封面:非洲的动物上班族

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

摘要


创作恐怖作品时应该怎样处理“正常”和“疯狂”?现实世界又面对着什么样的恐怖局面?从坟场开始的网络八卦、言论、趣闻集锦。


小说家河野裕说,他写长篇小说的时候,会准备一个文件,起名叫“○○的坟场”,专门用来安放被删掉的文章。比如说《重启咲良田》坟场、“阶梯岛”坟场之类。


当他对写出来的文章感到不满的时候,就会先把文章放到那个“坟场”里。虽然死掉的文章后来并不会复活,但他觉得,这么做可以让减少他删除文章时的抗拒心理。


河野在上周发行的角川文艺电子杂志《角文》上开始了新连载《昨天寻找星星的借口》,就为此新建了“昨天寻找的星星坟场”,听起来还挺有氛围的。


(https://twitter.com/konoyutaka/status/1205109541387374592)


恐怖漫画家洋介犬看到有人批评恐怖作品说“缺少狂气”。他自己一直对此感到矛盾:充满狂气的作品真的有意思吗?就算狂气没有被升华成娱乐作品也会无条件地有意思吗?狂气真的是至高无上的调味料吗?真的疯掉了的罪犯的艺术作为作品有意思吗?没有被调理成娱乐作品的狂气不会只是“未经料理的生肉”吗?还有人说,只有正常人才能描写好狂气。这一直是他在探索的课题。


作为恐怖爱好者,洋介犬还发现,如果一个人一味看恐怖作品,很容易就会发生“狂气通货膨胀”,再怎么疯狂也觉得不够,自己心里“恐怖”和“狂气”的概念变得模糊。就像是在爬一座看不到顶(又或者根本就没有顶)的山一样。


而且,也有这样的情况:“作者以自己是正常人为前提描写出的狂气”会更好,“装作自己疯了描写的狂气”就容易暴露令人扫兴。


(https://twitter.com/yohsuken/status/1205778882265149441)


洋介犬得出结论,创作中或许存在这样一个悖论:越是想要把狂气表现成作品,就必须保持正常,才能驯化狂气。


(https://twitter.com/yohsuken/status/1205779660677582848)


东京工商研究网站报道,运营动画工作室 Tear-studio 的 Next Batter’s Circle 已经停止营业,并将在本月内申请破产。该公司负有约 4300 万日元债务,其中包括拖欠约 50 名制作人员的约 800 万日元工酬。


(https://www.tsr-net.co.jp/news/tsr/20191216_01.html)


动画人、演出家平松祯史看到新闻,提出:希望东京工商研究制作一个专题,统计一下动画制作公司都是因为什么破产的。


他自己从零碎的新闻中看到,动画制作公司破产主要是因为这两个原因:


  • 因为工作方式改革和劳动基准监督署加强监管导致单价相对工作量提升。

  • 为了弥补人手不足而过于依托难以控制、单价容易抬升的外包。


如果公司不是因为自己生意兴隆,而是受到外部因素,被迫提升了单价,那么企业经营当然就会陷入困境。制作公司千方百计总算做完了作品,但再往后就难以为继了。今年破产的日本企业里,近 85% 都是负债总额不满 5000 万日元的小规模破产。生产力的基干接二连三地折断。平松预测,这一情形在来年大概也会持续,或者还会恶化。


苦心抵抗日本政府政策导致的通货紧缩型经济萧条的企业接连倒下,这不是只有动画业界,而是在所有产业、所有规模的企业中都在发生的状况,可谓恐怖。


平松不是说经营不下去的公司经营者毫无责任,但他认为,更大的责任在于政府。因为经济形势下行导致内需已经垂死,再加上海外市场也已经转冷,在这种状态下,企业要怎么努力?平松担忧,人们内心失去享受文化的余暇,文化产业将会不断失落。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