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西洋参考
陪你发现全球精致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  ·  早安·天津 ·  昨天  
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  ·  早安·天津 ·  昨天  
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  ·  贵州春节旅游市场热力十足 ·  2 天前  
楚天交通广播  ·  春节尾声返程高峰!湖北这些路段易拥堵→ ·  4 天前  
第1眼新闻  ·  启动黄色预警!洪崖洞景区发布最新公告 ·  4 天前  
第1眼新闻  ·  启动黄色预警!洪崖洞景区发布最新公告 ·  4 天前  
国际旅游岛商报  ·  三亚机场发布!美兰机场发布!博鳌机场发布!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西洋参考

捂死中国产妇的坐月子,在国外根本不需要 | 西洋参考

西洋参考  · 公众号  · 旅游  · 2017-09-21 07:50

正文


西洋君说:


今年7月9日,山东淄博一名产妇坐月子中暑,送医院时体温已高达40°C以上,心脏、肝脏都受损伤,最终抢救无效身亡。


炎热盛夏,因为长辈怕她落下“月子病”,这名产妇在家不得不长衫长裤,不吹空调、风扇,整天盖着被子,才酿成如此悲剧。


事实上, 国内坐月子产妇中暑身亡事件,每年都在发生。


2015年8月,上海一名产妇在坐月子时不幸中暑身亡,留下了出生刚10天的孩子;2010年7月,山东潍坊一产妇也因中暑陷入昏迷,不治身亡。在她坐月子期间,为了避免“受到风寒”,家里室内平均温度在36℃左右,产妇的头脚都捂着,身上还穿着秋衣秋裤。


捂死了中国产妇的坐月子陋习,仍在不少长辈心中保持着不可动摇的权威性。坐月子的诸多禁忌似乎永远不能被质疑,这些规则包括:穿戴严实盖棉被,不能碰凉水,不能开空调,不能开窗,不能洗澡洗头……


反观国外,英美加澳和法国、德国等西方国家,以及邻近的日本、韩国,产妇普遍没有中国式坐月子。当然,国外还是讲究产后护理、“产褥期”保健,但远远没有中国坐月子那么禁忌多多,那么提心吊胆。


下文作者小s虫虫在加拿大生娃,产后喝冰水、洗澡、洗头,一点问题也没有。看来,中国产妇体质特殊论可以休矣。


关于作者

小S虫虫 上海女生,资深媒体人,曾任职于新华社某新闻杂志,九年前移居加拿大。


仍深深记得,痛了6个多小时终于把女儿生出来,精疲力尽躺在产台上,产科医生埋头在身下缝完最后一针,顺手接过她的助手递过来的一小包冰块,头也没抬地对我说,“用冰块敷一下,疼痛会减少,伤口也好得快……”我整个人顿时被吓得一激灵,瞬间清醒,一个还淌着血的产妇竟然径直坐了起来……

生孩子的痛苦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


已经移居加国快九年,生活习惯跟本地人也逐渐接近,比如整个孕期没喝过几口热水,全程喝冰饮过日子,家庭医生和产科医生也都说冰饮更适合孕妇体质以及止吐。但最终还是没有勇气接受这个时候往内裤里塞一包冰块。

我女儿生在八月,温哥华气候比较宜人,20来度,但产房里仍开着空调。隔壁床比我早几小时生完的加拿大本地姑娘,还是嫌热,问护士要了冰块放在嘴里嚼,而且隔一阵儿就按护士铃,拿着对讲机说,“我还需要一袋冰块……可以要大包点的幺……小包化得太快了……”

中国人的月子,你们懂的, 浑身全身上下连冷水都不给碰,冷气都不能吹。 最近不是还有新闻说,将近40度的大暑天,有产妇坐月子要盖被子不许开空调, 最后中暑身亡的么?还冰块?开玩笑! 命可以不要,祖宗留下的规矩绝不能破!

▲来了解下“坐月子的血泪史”


这新闻一看要多荒谬有多荒谬,可这么荒谬的事,你亲娘还是让你这么干!

我母亲大人雄心壮志地从上海特意飞来照顾我月子,长衣长裤围巾帽子,就差没有面罩了。保温瓶带了两三个,还有暖宝宝和热水袋!没错,八月哦!

她也见着隔壁床姑娘穿个吊带短裤,喝冰水用冰块,但完全不为所动,依旧得照她的老法来,还不忘“教育”我,“ 我们身体哪能跟那些洋人比?她们生小孩月子都不坐,以后有得苦了”。

网友对“坐月子”的看法


我这从小就是“问题儿童”的人,怎可顺着我娘意思来?反问她,为什么我们身体不能跟洋人比?你又见过什么洋人因为没坐月子,后来吃了什么苦头?母亲大人作势要抽我,讲的都是些什么混帐话?!

一直觉得母亲大人这辈人有种“奇特”的力量,他们没有理论,数据,事实等等的依据,就可以直接得出一个结论,并坚定地相信这就是绝对正确并必须执行的。

其实什么产妇要穿戴严实盖棉被,不能碰凉水,不能开空调,不能开窗,包括不能洗澡洗头,究其根本,就是一个保暖问题。 古代或近代,生活条件设施简陋,医疗技术落后,受寒感染致死的不在少数,生病基本都靠身体素质硬挺,更何况产妇是抵抗力较弱的群体,保暖相当于保命。 可现代社会,生活条件完全不一样,医疗手段也相当发达,哪里还需要通过这些手段来降低染病风险?

国内孕妇产后,一般都会有一群七大姑八大姨教你“如何坐月子”。


而流传至今的坐月子风俗,其目的也就是在有限的条件下,尽可能地让产妇不要生病,尽快恢复。加拿大人根本不坐什么月子,原因也简单, 因为不用坐这种月子,在专业医生和护士指导下,她们不会生病,也恢复很好很快。

我母亲大人有种迷之自信,她认为我以上言论纯粹是一派胡言。 因为我没有坐过月子,她坐过月子。 所以我就被她归为“什么都不懂”,而她“什么都懂”,而且是一种全世界都无法质疑她的气势。

长辈认为坐月子能避免得“月子病”


她说月子里不能洗澡洗头,我生完出院到家就舒舒服服洗了个痛快。她说窗户绝对不能开,我先生帮我搬个睡塌到院子里,美美地睡午觉。 她还说必须喝那种老母鸡炖出来,结着一层厚油的浓汤。我整个月子在营养师的指导下,以蔬果杂粮为主,惟一的所谓补品是性温的海参,清淡健康,却也奶量丰沛。

母亲大人气得大骂我这个不孝女,故意与她作对。我心平气和与她说,就算您坐过月子,也就是坐过这么一次月子。一次个人经验只是一个随机数据。我是没有经验,什么都不懂,但我不是叛逆,不是作对,更不是什么不孝,选择听从医生护士的建议,是因为人家根据几十年几百万人数据归类整理的统计结果,是大数据分析支持的科学知识。

而且母亲大人惟一的月子并没有坐好。她生我时,上个世纪70年代末,还是计划经济,怀孕时最大的想头,就是娘家托人千方百计弄来的一只活母鸡,留到月子里吃。可惜的是,奶奶把鸡炖了的那天,她发起了高烧,老人家又讲发烧不能补,最终便宜了我爸。 三十多年过去了,她谈起月子里的那只鸡,还是那么耿耿于怀。 以至于每每跟奶奶斗气不开心时,母亲总是委屈地拿出这件事来让奶奶理屈“我月子里连你一只鸡都没吃到!”。

她月子里进得最多的“补”,是红糖水泡麻油馓子。因为奶奶说,吃了化血排淤又发奶……我问她,你好歹高中毕业,奶奶一个字都不识,这你也信?!她理直气壮回,就算不信,婆婆的话怎可质疑?上帝保佑感谢奶奶没说吃点香灰锅底灰可治百病。

胡说!包治百病的明明是板蓝根


所以呀,这 中国人坐月子立的规矩,可不是谁科学听谁的,而是谁老听谁的。是不是对产妇实际有好处也不是第一位,而是家里老人想让产妇干什么就必须干什么的权威感才最重要。 从这个意义上讲,那个月子里中暑身亡的产妇,这么孝顺,听话,老人一定会永远记得这个愿意用生命来尊重他们无知权威的好媳妇。

另外,想必坐过月子的人都明白,什么好好休息,调养身体,真都是客套话。怀孕时天天盼卸货,以为月子里就是舒舒服服吃喝睡大觉。但把娃生出来那一刻起,真相就是你再也没法好好休息睡觉。光是喂奶一项,不分昼夜,2小时喂一次奶,同时还得忍受开奶期乳头被咬破出血涨奶各种钻心疼痛,睡眠就跟前列腺一样滴滴答答,有么有的,大用没用,最基本的休息都不能有,还扯什么调养进补?!

加国其实也十分重视产后第一个月,他们称之为“产褥期”,相比较而言,他们少有谈到什么多休息多睡觉多喝水之类的内容,而更重视产妇的心理调试以及产后抑郁症的发现与预防。

本人认为“中医”“IT”是一家,他们靠着“多喝热水”“重启试试”解决了95%的业务。


产后一周,我即被要求带女儿去医生诊所做例行检查。其中我的单独部分先填写关于产后抑郁的一份问卷,再与医生做一个十五分钟的谈话,由医生来诊断是否有产后抑郁的倾向。有些问题,真叫一个扎心!比如“是否因为睡眠不足而感到愤怒和沮丧?”,“过去一周内有发自内心的开心吗?”,“是否感到身边人对自己的重视急剧下降?”,“是否有过突然想逃离孩子哭闹的家?”……真想问问,月子坐得再完美的新手妈妈,就不曾有过这些念头?

这恰恰是我感到西方医学真正具有人文关怀的一点。产后不光是身体的疼痛和虚弱,生活状态的巨大改变加之生理上荷尔蒙与雌激素的急速退却,使得产妇心理特别容易产生负面情绪。 国内有妈妈把几个月大孩子扔下楼,或是带着孩子一起自杀的新闻也并不少见。中国式月子只重饱暖,也只能说明恩格尔系数太高,马斯洛需求层次太低。

母亲大人的月子显然留下了心理阴影,可对她, 或者她那代女人来说,这样的月子仍然是生命中最好的时光之一,因为至少是可以名正言顺少做家务,可以暂时不用起早贪黑伺候一大家子人吃喝拉撒,可以吃到平时轮不到自己吃的食物……

坐月子的陋习会使需要静养的产妇更加难受


她们是从未被好好对待过的一代人。因而其实也并不懂得如何才能真正照顾好他人,只是麻木地顺从传统。

我对失落气恼的母亲说,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亦可以穿越,请让我照顾您,重新好好坐一次月子。这样,或许在多年后的未来,您便知晓, 女儿推出产房最虚弱的那个时刻,并不需要一碗油腻的鸡汤和厚实的被子,而是您温暖的拥抱与认真的聆听。


PS:欢迎留言表达看法!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  ·  早安·天津
昨天
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  ·  早安·天津
昨天
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  ·  贵州春节旅游市场热力十足
2 天前
乐趣微生活  ·  《东京不太热》越听心越热!【NO1】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