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的产能问题不是第一次出现。
2016年下半年,小米发布小米Note2,搭载骁龙821、柔性屏、双曲面屏设计,起售价比小米5高出800元——每一个指标在当时都意味着这是小米的高端旗舰机。为了加深用户对这款手机的“高端”认知,小米选择了著名男星梁朝伟为其代言。
小米Note系列诞生于2015年,被视作小米打破“1999元”桎梏,向高端机发力的产品线。不料出师不利,Note 1因为处理器问题饱受诟病,未能成功树立高端形象。
小米Note 2发布之初,一改前代手机多项问题,“性价比和质价比都强大到爆炸了”,在发布会召开不久,一位网友在知乎上评论说。甚至有人表示,“Note 2第一次让我有了换小米的欲望”。
眼看Note系列的旗舰地位将得到认可,供应链却再次掉链子。出货不足一个月,Note 2陆续传出阴阳屏、花屏、底部蓝屏等诸多屏幕问题。随后不久,小米Note 2陷入全面“缺货”状态,甚至被传“紧急停产”。
小米Note 2采用的柔性屏来自LG,与当时三星的Amoled柔性屏相比,LG以大屏为主,小尺寸柔性屏成熟度不足。不仅如此,2016年12月,微博大V“草数码”爆料称,LG曲面屏无法满足Note2的市场需求,直接导致了该款手机的缺货现象。
连续两代产品销售不顺,Note系列的旗舰地位逐渐不保。在Note3发布时,其已改为搭载骁龙6系列处理器、售价与数字系列看齐,彻底沦为小米产线中的中端产品。
2015年和2016年,小米经历了成立以来的最大危机,由于华为和OPPO、Vivo的快速增长,以及小米自身的供应链问题,2016年小米出货量下降40%,从一年前的市场份额第一直接滑落至第四名;作为对比,OPPO、Vivo两个品牌在这一年均上涨约100%,全国总体出货量上涨18.7%。
作为自救措施,雷军在2016年撤换小米供应链相关负责人,亲自着手整顿供应链问题。直到2017年7月,雷军发布公开信称,第二季度小米单季出货量达到2316万台,为历史最高。根据IDC统计,小米当年的整体出货量同比上涨74.5%,增速居各主流品牌之首。
但在小米成绩一片上涨声中,唯独缺失了当年被雷军称为“梦幻之作”的小米6。
2017年4月,小米6发布,这款手机在发布前被外界视为小米在困境之后的翻身产品。除了首发高通旗舰芯片骁龙835、搭配双摄像头外,小米6还集合了前几代不锈钢中框、3D曲面玻璃、玻璃下指纹识别等多项设计亮点,起售价也从历来的1999元上涨至2499元。
然而,产品发布后,小米6始终处于缺货状态,从小米商城看,除了几次定时发售,缺货状态维持了半年以上。
关于小米6的缺货原因众说纷纭,雷军亲自解释称,四曲面玻璃的工艺难度偏大、骁龙835供应不足是主要原因。但无论如何,在小米6将近一年的销售周期中,大多时间处于缺货状态,销售周期的多份市场调查报告显示,小米在各个单月销售榜中未进前8名,在极度缺货时期,甚至从榜单中消失,有人称其为“被缺货耽误的一代神机”。
小米6发布时,雷军也曾介绍一款亮银版小米6,售价3999元、搭载“四曲面”镜面玻璃机身,官方表示该玻璃机身需经过12天真空无尘环境打磨,才能“从数千到上万片中产出完美的一枚”。
因此雷军在发布会上直接表示,该手机因为工艺原因,目前不具备量产能力。亮银版的公开销售信息是,3个月后限量供应100台,此后几无消息,彻底沦为“PPT手机”。
一年后,另一款搭载顶级技术的小米8透明探索版也遇到了缺货问题。
2018年5月,小米8标准版和透明探索版同时发布。相比中规中矩的标准版,透明探索版配置的屏下指纹、Face ID和透明后盖等均为2018年热点技术,因而备受关注,售价3699元。彼时,业内也纷纷讨论“小米和iPhone的Face ID谁更强”问题。
但问题也恰好出在Face ID上。发布后3个月,小米8探索版仅销售过2、3次,其余时间始终缺货。9月,林斌发布小米8屏下指纹版,与前者相比,去掉了Face ID,转而以红外人脸识别代替。同时,林斌承认了探索版的难产,并将其归结为透明后盖和Face ID的适配问题,鼓励用户购买新出的指纹版手机。
随后不久,小米8探索版从小米官网的宣传页上消失,侧面印证了该款手机已被放弃。面市不足三月,有人将小米8探索版称为“最短命的旗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