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宇航是我国航空航天结构件加工领域规模最大、技术实力最雄厚的民营企业之一,公司主要从事航空航天飞行器结构件减重工程的应用和开发,具备以钛合金、铝合金、高温合金、复合材料等为加工对象,以热成型、特种焊接、高速数控加工、组合装配等为技术手段的飞行器零部件综合制造体系,建立了涵盖新材料应用、新工艺开发、零部件制造与工装模具设计、制造、服务为一体的价值链。
2.1. 明日宇航:重资产行业壁垒高树,严保密领域民企异军
受制于我国航空航天工业长期封闭、“大而全”的生产模式,国内民营零部件生产企业普遍为特定的整机制造企业提供定向配套服务,并受业务规模的限制,发展较为缓慢。目前,大多数民营零部件制造企业仅能进行简单粗加工,生产设备较为落后,具有“数量众多、技术落后、产能有限”的特点。
明日宇航作为民营企业,在重资产高投入、保密要求较高的航空航天制造领域,能够快速成长为国内领先的制造厂商,除了军品业务本身具有较高的资质壁垒,以及进入上市公司后获得持续融资优势,其核心竞争力是基于规模和先进性领先的生产设备,以及覆盖全国的稳定的优质客户。
(1)设备规模和先进性国内领先,构建极高的技术和资金壁垒
先进的生产设备是航空航天零部件制造业的核心竞争要素,也是判断零部件制造企业行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航空航天制造属于重资产行业,前期投入资金大,对新进入的企业形成了较高的资金壁垒。公司已在生产设备方面,形成了先进性、全面性、规模化的国内领先优势,并仍在不断扩大。据公司公告统计,目前公司有105台五轴数控机床、101台四轴数控机床、58台三轴数控机床、28台复合材料零部件特种加工设备、27台热蠕变成型机、40台管路和接头制造设备,60台航天系统件制造设备,15套数字化焊接系统、18台激光三坐标测量机等400余台(套)生产、检测、装配所组成的制造平台体系,在具备了大规模、多样化生产能力的同时,形成了先进装备资源的后发优势。
(2)覆盖全国主要客户,构建持续稳定客户认可壁垒
明日宇航与国内主要航空航天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和配套关系,飞机整机制造合作企业包括成飞集团、西飞集团、洪都航空和哈飞集团,航空发动机制造合作企业包括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成都航空发动机集团、黎阳航空发动机集团,以及航天科技集团与航天科工集团多家研究院所和主机厂。通过与上述客户建立广泛而深入的合作关系,明日宇航先后参与了民用飞机、军用飞机、导弹等多个型号航空航天飞行器结构件配套研制及生产任务。
为保持产品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军工客户通常会与供应商保持长期稳定合作。
对于新进的企业而言,进入军工行业并要在短时间内取得军工企业的认可是非常困难的,客户认可壁垒高。军工领域的客户对产品质量、可靠性和售后服务有比较高的要求,军工整机产品的定型一般要经历论证、研制、检测、试验、试生产多个阶段,验证时间长、投入大,经过鉴定的配套产品供应商更换成本较高。因此,军工整机产品型号定型时,供应链管理体系中各部件供应商名录已经确定。行业内企业在军工整机研发阶段即需要参与产品设计,产品必须符合相关参数及质量要求,一旦进入整机定型后的供应商名录,将会拥有持续稳定的客户关系,这将成为持续经营能力的可靠保障。
2.2. 航空制造:受益于军机换装列装提速
我国空军起步晚、底子薄,老旧机型比例高,代际差距严重,运输机、轰炸机、直升机等短板明显。2015年首次将空军定位为战略军种,空军建设由“国土防御”向“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的战略转变,成为了新装备加速发展和列装的主要驱动力。在新时期战略空军建设目标下,由“防”转“攻”,将信息化作为发展方向和战略重点,大力发展先进战斗机、战略运输机/轰炸机,提高纵深攻击能力、远程投送/打击能力和立体攻防能力,弥补代际差,尽快实现代际换装,提高信息化、自动化程度。从沈飞集团和中航飞机数据可以看出,空军装备建设正处于快速发展期,而且随着换装列装不断提速,军机及相关产业链将继续保持较高景气度。
军机主要由机体系统、发动机系统、航电系统和机电系统构成,以三代战斗机为例,机体系统价值量占比约19%,发动机价值量占比约为25%,合计占比44%。明日宇航的航空制造业务,主要是机体和发动机的零部件制造,伴随着我国军机高景气发展,公司航空制造业务近年来实现了高速增长。同时,在国家推动军民融合发展、建立“小核心、大协作”的国防工业体系的背景下,公司不断承接更多的研制任务,迎来了历史性发展机遇。
2.3. 航天制造:受益于全军推进实战化训练
新一代领导人执政和新时期军事战略调整后,军事训练实战化推进得更为坚决有效。
2014年经习主席批准,中央军委颁发《关于提高军事训练实战化水平的意见》;十八大以后,习近平主席鲜明提出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把强军兴军的根本指向标定在提高部队战斗力上,平战一致、训战一体。新时期军事训练实战化推进成效显著:军演数量从2013年的123场激增到2014年的479场;2016年航母编队驶出第一岛链,海军远海训练迈向常态化;空军2015年首次飞到西太平洋,现已常态化组织每月多次远洋训练。
2018年将大抓军事训练,推进训练实战一体化。
十九大闭幕后,习近平主席带领新一届军委一班人视察军委联合作战指挥中心,要求加强实战化训练,提升备战打仗能力。2017年,11月30日,国防部发言人称,2018年全军将大抓军事训练。2018年1月,中央军委举行开训动员大会,习主席对实战化军事训练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一切工作都必须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
习主席以最高统帅身份向全军发出开训动员训令,在我军历史上还是首次。
训练频率和强度提高后,直接导致导弹、弹药、靶机/船等消耗品用量增加、消耗速度加快。公司为导弹等提供配套,相关业务受益于实战化训练带来的大量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