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水木文摘
清华学子创办,新媒体第一文摘,中国人的心灵读本,每日精选好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深夜书屋  ·  人生进阶,一定读读哲学 ·  17 小时前  
深夜书屋  ·  经济越不好,什么行业反而更好呢? ·  2 天前  
深夜书屋  ·  教员自述,太有力量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水木文摘

巴黎圣母院火灾4天后,故宫再次震惊全世界!

水木文摘  · 公众号  · 美文  · 2019-04-21 22:30

正文


水木君说:

没有人敢轻易说自己是万无一失,但在故宫消防队、故宫院长、和工作人员的守护下,1807556件藏品,真真正正做到了“亿无一失”。这些工作人员和单霁翔还有消防员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未雨绸缪,居安思危。


文/春丽

来源/娱乐新青年(ID:iiiquan)



前几天巴黎圣母院大火,世界震惊。


朋友圈出现各种言论,感叹的,讽刺的,痛心的,还有批判的。


这件事情,好像远远超出了它原本让我们反应的样子,各家观点都在争鸣。


我却发现了另外一桩事情——故宫太牛了!!!!


就在巴黎圣母院大火前几天,故宫刚刚召开了一次“ 消防安全工作会 ”。


中国人的细致,再次让我从心底里感到惊叹和自豪。


这不是故宫第一次未雨绸缪了。


故宫院长、故宫消防队、故宫工作人员,就像武侠小说里的看门人和扫地僧,组成了保护故宫的铜墙铁壁。



故宫消防员:

“没有战功,就是最好的战功”


故宫消防中队副中队长罗洪洲曾经说过:


“中队所有人秉承一个信念——没有战功就是最好的战功。”


这样的精神,一坚持就是48年。


风雨无阻,义无反顾。



早在1970年3月,在周总理的批示下,一个排的消防兵进驻故宫,专门负责故宫及故宫周围的消防安全。


时至今日,每一个被挑选进故宫的消防员,都必须要对故宫的布局了如指掌。


并且还会经历严格的训练——故宫消防战士来到这里的第一课是跑圈。


故宫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


一名新兵要花三个月的时间,才能把故宫的地形跑熟。


“初到这里的新消防员,每天早上6点都要沿着宫墙,经神武门、西华门、午门、返回东华门,跑一圈近3公里路程,只需要10多分钟的时间。”



不仅是跑圈,还要背着空气呼吸气瓶爬台阶、折返跑,穿戴齐装备,携带消防水带跑...等各种跑步训练,速度要精确到毫秒。



因为故宫无法容纳大型的消防车通过,所以遇到火情时,战士们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携带装备跑步前往救援。



为此,消防队里还设有专勤班,他们要记住整个故宫的建筑布局和消防行车路线。一旦失火,消防队员要用最快速度跑步前往。



就是这样精益求精的精神, 消防队要求能在2分钟内抵达故宫任何地方。


这支消防队进入故宫以来,48年过去了,故宫没有发生过一次重大火情。每一名成员,对故宫的各种建筑和材料了如指掌。



因为身处故宫院内,炊事班也必须严格遵守禁火规定。


出于对故宫防火安全的考虑,在后厨,炊事班禁用明火做饭,只允许使用电热锅。全队62人,每天等着电炒锅做饭。


“一个大锅炒出来的菜都是面的,像是焖熟的,没有用火炒出来的香。”


副班长李呈伟笑着说。


“一入宫门深似海。”


谁也没想到,这句话现在用来形容的,是故宫的消防员们。


当我们还在为“996”工作制而争论不休的时候, 消防队员们48年来,从来都是7×24小时备勤。


就算周末也不能外出。



“有事请假最长2个小时,得赶在宫门关闭前归队。还必须找人顶替你的位置,确保一车七人的配置能够随时出警。”


明年,故宫将迎来它的600岁生日,而故宫消防队有一个共同的信仰——“ 把故宫完整交给下一个600年 ”。



故宫前院长单霁翔:

“别人新官上任三把火,

我却要给故宫下雨”


故宫守门人,前故宫院长单霁翔,曾不止一次,在不同场合说过:“ 故宫这种古建筑群最怕火,防火是第一位。


为此,别人上任都是“新官上任三把火”,他却吓得连连摆手:“我一把火都不要,还要下雨。”



单霁翔曾经用“如履薄冰”来形容过故宫院长这个职位。


因为故宫每一处都是宝贝,每一寸土地都要认真对待。


对故宫,他是看得比命还重要。


他有多爱故宫?5个月时间,踏破布鞋20余双,走完了故宫的9000多间房屋。



单霁翔在任期间的功绩太多:


他上任前,故宫的开放程度并不高,很多藏品都堆在收藏间里不见世人。


上任后,2014年故宫开放区域达到了52%,


2015年达到了60%,2016年达到了76%,


2019年初已经达到了80%。


他的理念就是,“ 越开放越安全,让大众一起来监督、守护着故宫的藏品。


有一段他几乎每次公开演讲都会说:


“这些文物,当它得不到保护,它就没有尊严,它蓬头垢面。


但是得到保护、得到展示以后,它就光彩照人了。


所以今天我们一定要叫我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


1862690件文物藏品,每一件必须要光彩照人。”



对于故宫保护,单霁翔曾说过:


“我们说做一件事情要万无一失,因为我们这个岗位,一失就万无。9999件事情做好了,一件事情没有做好,把文物损害了,对不起民族、对不起国家。”



故宫的人在保护故宫和文物这方面的细心程度,实在是让人难以想象。


尽管高科技消防早已五花八门,但在这座庞大的古建筑群里,一些传统防火的“古法”依然继承下来:


春注水、夏拔草、秋湿化、冬凿冰。


是故宫的工作人员和消防员,都会的一句顺口溜。


不仅如此,为了故宫的保存完好,他们每天还肩负着监管游客,排查危险和安全隐患的任务。



没有人敢轻易说自己是万无一失,但在故宫消防队、故宫院长、和工作人员的守护下,1807556件藏品,真真正正做到了“亿无一失”。



“中国的皇帝,如果故宫失火,是要颁布罪己诏的。皇帝都这样严谨,我们更要这样严格要求自己。”


这些工作人员和单霁翔还有消防员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未雨绸缪,居安思危。



未雨绸缪,一备万年


故宫不仅在防火上表现出众,在防水上也是一样让人惊讶。


为什么故宫几百年来不曾有积水?看完真相的我,想直接给老祖宗跪下。


故宫排水功能强大到让人震惊。



它是我能想到的唯一一个,暴雨越厉害,景色越壮观的地方。


老祖宗们把追求完美的精神发挥到极致。


在北京,只有到大到暴雨的情况下,故宫才会出现“九龙出水”景观。



故宫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坐落在三层台基之上。


在台基四周栏杆底部,设计者专门设有排放雨水的孔洞,


孔洞连接着雕琢精美的石龙头。


每逢大到暴雨,雨水逐层下落,


1142个龙头排水孔可以将台面上的雨水排尽,


并形成“千龙吐水”的壮丽景观。



把美观和实用完美的结合,这样的智慧,让人叹服。


其次就是,排水沟,小洞排水口,地漏等设计:



虽然不起眼,可是遇到下雨,它的作用就显现出来——缓解了排水压力。


说是根据防洪防积水来设定的,却精美的像艺术品。


排水孔雕刻成了龙头,嘴里凿通了,用作排水。


故宫的排水系统分为主次、明暗两条线进行了规划。


从建筑物到地表再到地下,从明处再到暗处,一步步的进行,构成了一个四通八达的地上地下排水网络链。


故宫的这套防水系统,在如今看来,“ 所有的技术和设施都经受住了考验,甚至还超出现在的排水系统。


古人高瞻远瞩,老祖宗流传下来的财富不得不令人叹服。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