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除了努力,有一大堆不可或缺的成功要素,但是成功学包括那些赚了钱的大佬们都不会告诉你。
如果有人跟你说:“同学我看你骨骼精奇,是要成大事的。有一本成功学,可愿一试?”
马上,又有人跳出来跟你说:“珍爱生命、远离成功学!”
到底该怎么做?
壹权谋君认为,成功学既不是鸡汤一碗、也不是狗屎一坨,而是一本职场的“葵花宝典”。
此法,能学但看怎么学,如何不“自宫”又学得绝世武功呢?不急,听我慢慢道来。
现在流行的“成功学”只是“上半部”,但关键在“下半部”。
由于学校教的礼义廉耻都是纸上谈兵,大家毕业了到社会上一看,嘿,还是赚钱是正道。
可社会上没有政治教员给你说道怎么干、怎么走,于是成功学便有了市场。
成功学的讲义都会告诉你,前方目标:赚钱、赚大钱。
途径:学我教你的那一套,三个月收入翻一番,成为百万富翁不是梦。
成功学有一种很暴力的逻辑,不成功便是失败。成不了参大大树,做一株绿色小草就是失败,是不是直刺人心呢?
如果你是一个屌丝,人生刚刚起步,求成功而不可得,客观来讲学一学还是有营养的。
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手捧一本《如何在人生中推销自己》《人性的弱点》和《唤醒心中的巨人》等等,听的讲座也越来越多。
帮大家归纳一下,这方面不下几千种,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只要努力,就能成功。
多好的道理啊,可是人性的设计都是有bug的,都是懒惰的、容易放弃的、坚持不下去的、没有毅力的。大家都一样,谁也不用感到自卑,因为我们从基因上就是被设计成这样的。
那怎么办呢?于是有的人,为了保持这种美好的、亢奋的状态,每三天听一场热血沸腾的成功学讲座。听完了之后睡不着觉,连夜学习工作,眼睛发亮,瞪得像铜铃一样,可几天后又不行了。
真实的办法是什么呢?执行,不打折扣地执行。
比如,前段时间看了毛毯中学的课程表,以50分钟为阶段,高强度满负荷的学习,学校严格执行,成绩不提高都难。
这不,新闻上出了一条消息,乐嘉让4岁女儿四天徒步穿越76公里沙漠,他的理由是经过历这个事后,“她做任何事情都会告诉自己要坚持”。
对于乐嘉这个靠不断公众场合演说锻炼出来的人讲,他更明白,知易行难,于是给女儿言传身教。
同样,听了成功学你会激动,但关键要做好行动“下半篇”,也许你并不知道那么多成功的道道,但你坚持做了,便是成功的。
成功学门派太复杂,但我们只需练精一拳一脚。
现在,好多同学收集了数十本成功学书籍,最后都是几毛一斤丢给了收垃圾的。
以前,壹权谋君也看了几本哈佛教你做人、经商等等,后来有人说原来里面的哈佛校训什么的都是编的,不过书看着也有几分道理。
现在,成功学有几种,一种是专门讲成功的,比如陈安之等大师;还有一种是马云、潘石屹、冯仑等已经成功的大佬;还有一种就是专门骗人的传销了。
东西好坏不讲,每本书、每个人概括一下,你会发现都有这样的意思:
成功并不难,只是坚持做一件事情;只要这么做,每个人都能成功;做得越好的人越成功。
所以与其花心思看这个总裁班好、那个励志学有用,不如拿上一本,吃透精髓。
有一个老故事,两个人同去学武,一人学了72种本领,另一人只学了三板斧,结果对抗时,那个只会三招的人轻松PK赢了。
武学有个道理,哪怕再烂的招式,练上一万遍杀伤力都很恐怖,所以练精一拳一脚最实用。
现在有个“一万小时定律”,只要在自己所从事领域精钻细研,比别人多坚持多投入,都会很牛掰的。
俗话说,练习造就完美,熟练才能精通。就像电池充电一样,一格格积满,就会有量到质的跃变。
成功学不会告诉你的“坑”,你一个也绕不过去。
有一个“马太效应”,有钱的越有钱、没钱的越没钱。
其实,除了努力,有一大堆不可或缺的成功要素,但是成功学包括那些赚了钱的大佬们都不会告诉你。
比如,现在这个社会已经阶层十分固化了,你十分努力才能保证不被刷到更下游去,更遑论到塔尖上去了。
到北京地铁站,上下班高峰时人流都是挤着你、你想不跑起来都难,这就是现实。
成功学说“坚持就一定会成功”,但我想有一个前提,就是选对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不说李开复从法学院,转到当时前途看起来并不明朗的计算机专业,结果取得不错成绩的故事。
就说那些最早跟马云创业的那些职高毕业生,也许当时并不优秀,但方向对了,所以有所成就。
我们再看看李嘉诚的创业奇迹吧,此人开始在茶楼跑堂,在钟表厂打工,在五金店和塑料厂做推销员,5年后升至经理。
他看好塑料市场的发展,他的积蓄只有7000元港币,于是他向人借了4.3万多元,一共凑够了5万元。
开始赚第一桶金,以后的故事你都知道,不用我再说了。
很多听故事的人都关注李先生的努力,但实则起大作用的是借回来的4.3万元。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当年李嘉诚要靠自己打工,这笔钱将需要30年,到那时商机早就过去了。
那么,这位可以轻易借巨款给李嘉诚做生意的人到底是谁?
此人是庄静庵先生,曾任香港潮安同乡会荣誉会长、广东省政协港澳委员、广州潮人海外联谊会名誉会长。
这个土豪,若干年后,成为了李嘉诚的岳父。
成功学说“成功可以复制”,可以么?那你得遇到商机、有人脉、有土豪支持,等等。
如果只是一味在原有岗位努力,只能做个技术最好的打工仔,然后呢,没有然后了。
现在,越来越不是靠人力就能成功发财的时代了。
有不少青年才俊三十不到就当上CEO、创业上市、有房有车,当上一呼百应的领导。
而地铁上,有时会看到一些中年人还在死背词条,不知是要参加诗词大会还是什么竞猜栏目,可能想靠此改变人生,这个机率像《贫民窟的百万富翁》那样,只会是极小概率事件。
壹权谋君作了个排序,可能平台、名声、资源、风口等都比能力重要,当然没有能力也不行,但份量远不如从前了。
为什么有的人冠个名、出个镜都能收钱,有的人随便定个“小目标”就能上市,很多人拼个头破血流,付出的努力连个泡都没有。
现在大城市房价攀升,有人说只是10%人的游戏了,出身好的,刚起步就已经站第99层楼上,而第100层就是成功的顶点。
而平民子弟处在“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食物链、鄙视链下端,连按“游戏开始”的资格都渐渐没有了。
“成功学”要交钱付费?No,不要当冤大头。
中国最能灌输理念的,早不是从政的、搞教育的、那些写豆腐块文章的,因为朝向和动力原因,而是这些搞成功学演讲的人。当然,他们也是有套路的。
首先要包装,那些海外名师的高徒、满身名牌行头、温文尔雅的举止、充满蛊惑性的表演、富有激情的演讲,都是包装的标配,算是“榜样感召”吧!
而他们的钱包,还是靠万千痴迷者的银子塞满的。
再者是兜售焦虑,本来这个时代都很着急,传授的成功学秘诀中,就抓住了这个核心问题。
“你知道你为什么失败吗,为什么不幸福吗,为什么没房没车吗,为什么成不了千万富翁呜?都是因为你还不够优秀。”
他们把所有的问题归结于人。
还会给你balabala讲一大堆,比如错过了当倒爷、错过了炒股、错过了炒房,再在别人都有了时、你还啥都没有。
然后给你一个看似很好的答案,“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碍我们走向成功。如果有,就是我们自己。”
“吃别人不能吃的苦,忍受别人不能忍受的委屈,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就能享受别人不能享受的一切。”
“如果你像一个穷人那样思考问题,那么无论你赚多少钱,仍会把钱全部花光而一无所有”
还有,
他们是无意识洗脑的高手。
中国的“成功学”中,有一堆“感召”“奉献”“支持”等似是而非的词汇,演讲时更会刻意营造的环境气氛,让一些培训活动蒙上神秘主义的面纱。
你看,某大师的拿手好戏“心灵穿刺”是这样的。
“大家全体起立,熄灯。”
黑暗中“大师”要求学员拥抱自己,慢慢放松,随着他的声音去思考去想象:
“多年以前,我出生在一个非常非常幸福的家庭,一位非常爱我的母亲,时刻保护我和父亲……”
黑暗中,歌唱父母恩情的女声吟唱越来越强。
最后,大师强调,同学们必须追求成功“让你母亲一生微笑,让你父亲为你感到自豪”。
等到重新开灯,很多学生就己经泣不成声。
这种“点石成金”价值不菲,可有些学员后来恍然大悟,“听了这么多课,那我现在也该是个千万富翁,可是这个月的房租我都快交不起了,都是负翁了”。
很多企业家出书,他们的可信吗?
现在很多大佬们,讲的东西都是自己当年怎么怎么的,所以他们熬过来了、成功了。
有道理吗?看似有道理,但这是从结果论来说的,因为他现在有钱了,所以他讲的当年事都是有道理的。
话说当年韩信落魄时,被流氓们围了起来,要让他穿裤裆,有三种情况:
韩信穿了裤裆,多年后成了大业,后人就赞他“能受胯下之辱,终究成了大业,多么有胸怀啊”。
韩信穿了裤裆,结果一事无成,后人就会讲“像这种钻人裤裆的,哪会有什么出息?”
韩信没穿裤裆,用手中剑把这帮流氓打了个落花流水,后来成功了,后人又会说“该出手时就出手,这种果敢英勇是韩信成才的关键。”
总之故事与结果,都是变形金刚,想怎么变就怎么变,想怎么编就怎么编。
壹权谋君认为,成功学的用处在于唤醒面对竞争压力的信心,就像姚明的广告语:“努力不一定成功,放弃一定失败”。
就是这个从小听到大道理,何必花那么多钱去学习一个您本来都明白的常识呢?
(对话框回复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