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寰球工程
中国寰球工程有限公司官方订阅号。从这里看寰球!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河南新闻广播  ·  河南大风蓝色预警!多地最高气温降幅达10℃! ·  19 小时前  
河南新闻广播  ·  红色内裤引发投诉,胖东来致歉!业内人士:别过 ... ·  19 小时前  
河南市场监管  ·  假日不放松 监管不打烊 ...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寰球工程

【项目动态】广西石化项目乙烯装置裂解炉主体结构全部封顶

寰球工程  · 公众号  ·  · 2024-11-19 17:24

正文


11月14日,广西石化项目120万吨/年乙烯装置1至7号裂解炉全部完成封顶,提前一天实现既定目标,为后续工艺管道施工和电气仪表安装等施工任务的全面推进创造了有利条件。


120万吨/年乙烯装置由寰球公司EPC总承包建设,采用中国石油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乙烯成套工艺技术,是转型升级项目龙头装置。裂解炉作为乙烯装置的核心设备,其主要作用是把天然气、炼厂气、原油及石脑油等原料加工成裂解气,并提供给其他乙烯装置,最终加工成乙烯、丙烯及各种副产品。


裂解炉主体结构安装涵盖炉管、过渡段桁架、对流段模块、对流段钢结构以及急冷器的吊装工作,各部分吊装任务量分别为炉管127吊、过渡段桁架128吊、对流段模块45吊、集烟罩7吊、对流段钢结构63吊、急冷器128吊。仅对流段钢结构总重量达3530吨,单台裂解炉封顶后高达50米。


寰球北京公司和六建公司组成的乙烯联合管理团队发挥“联合体”管理效能,强化设计、采购及施工环节的有效对接,优化管理流程,增强现场指导能力,达到提质增效的要求。


2月6日,裂解炉辐射室F1101成功吊装就位,乙烯装置裂解炉安装工作正式开始。4月10日,1号至6号裂解炉12台辐射室全部吊装完成。9月29日,裂解炉45台对流段模块全部吊装完成。11月14日,1至7号裂解炉全部完成封顶,安装高峰期跑出“一天五吊”的加速度。


乙烯装置7号裂解炉由寰球北京公司设计采购,寰球六建公司设备制造分公司模块化建造,建成后将整体运输至指定位置进行安装,成为中石油首个完整的乙烯裂解炉模块。7号裂解炉采用“工厂化预制+模块化组装”的施工方法,即炉体辐射段和部分外框架在厂外100亩预制场整体预制完成后,运抵乙烯装置现场预制厂,进行对流段模块、集烟罩、烟道、剩余外框架等部位的安装,整个过程采用深度模块化施工技术,对流段模块吊装和外框架安装工作同步进行,减少总装作业工程量。该工法施工控制精细、效率高、质量好、施工周期短,有效减少了现场的交叉作业和高空作业,加快了施工进度,增强了施工安全系数。


“当7号炉施工进度稍快,具备一定资源调配能力时,立即协助1至6号炉推进施工进程。闲置的部分周转材料,如脚手架、模板等,有效缓解了1至6号炉的施工压力。7号炉的技术人员还利用业余时间,协助1至6号炉优化施工方案,针对其场地狭窄导致的施工难点,提供了创新性的解决思路。”寰球六建公司设备技术工程师宋鹏程介绍。


钦州港湿热多雨且易受台风影响,裂解炉施工时曾遭遇台风来袭,项目部通过结构力学计算和受力状况评估,设计合理的临时加固方案,计算出精确的支撑点位置与加固材料的强度需求,确保模块在台风期间的稳定性。


“我们以安装工程百日会战为契机,抢抓旱季施工黄金期,在有限的时间内,优化施工方案,协调各方资源,在保证安全质量的前提下,提前完成节点目标。”寰球公司广西石化项目群经理刘建民介绍。


安装过程中,联合管理团队合理规划、统筹安排预留场地和临时场地,通过设置材料堆放区域,精确计算每日材料使用量,实现材料的高效流转,避免了场地的积压与混乱。同时,采用分模块式进行吊车组装,充分做好裂解炉模块的吊装机械保障。紧盯材料发货与到货情况,灵活调整现场的安装计划,预先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借助大型吊装机械集中吊装的优势,高效率实现“到货即吊装”,克服场地狭小、交叉作业多及雨季对裂解炉安装工作带来的影响。除“六化”施工外,项目部还积极推动“五小”创新,引入安装可视化技术并研发出装配式吊耳,进一步提高施工效率。


“通过乙烯装置施工,我们积累了丰富的裂解炉安装经验,如在大型部件吊装过程中的平衡控制技术、复杂现场环境下的施工组织协调经验等,这些经验将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宝贵的参考借鉴。”寰球六建公司乙烯项目经理李琥说。


寰球公司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项目高质量建设,乙烯项目党支部积极推动党建与项目生产经营有机融合,坚持围绕中心抓好党建促业务,推动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有机融合,把党建工作落实到项目建设全过程,先后建立党员突击队,设立党员先锋岗,划分党员责任区,成立青年突击队,聚焦项目“难点”、“堵点”,攻克“决战点”,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掀起大干快上热潮。管理人员轮班现场值守,为施工组织做好服务保障。党员干部带领全体参建人员冒风雨、战酷暑、披星戴月,为项目建设注入强大的红色动力。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