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市场再度呈现承压走势,市场主要指数均出现明显回调,代表大市值股走势的上证50指数跌幅较大,而创业板指相对占优。风格方面,本周成长板块相对占优,而价值板块则回调幅度较大。本周A股再度走弱主要受经济数据持续低预期以及政策定力超预期影响。8月底公布PMI数据环比走弱,而本周一公布的CPI与PPI同比依然低于预期,再度反映了我国经济内需不足的现状,引发市场对于我国经济修复走弱的担忧。
近几个月我国经济复苏力度持续不及预期,使得市场风险偏好持续收缩。复盘历史经验我们发现,历史中市场悲观预期的反转或牛市的形成大多需要经济基本面好转,或者经济基本面预期的强力扭转作为支撑。自年初以来我们一直强调,今年我国总量政策框架的定力或持续超市场预期,市场所期待的强政策刺激或难以落地。在保持当前政策总体框架不变的情况下,市场所期待的中级(宽基指数上涨超过10%)以上的反弹行情一般在以下两种情况下发生:
一、强有力的流动性注入,修复市场流动性的同时,修复市场悲观预期,如2018年底,2022年4月,以及今年年初。今年1月底市场出现流动性危机后,2月初中央汇金宣布增持ETF,并扩大增持范围,有效扭转市场走势。今年金融风险救助或秉持三原则:“有系统性风险发生可能性时,优先灭火,但不能让市场对公共资源形成依赖,同时灭火后要强监管追责,以避免道德风险”。若这种情况出现,市场反弹的主线或将为中小市值+科技等高弹性板块。
我们认为在市场出现加速下跌等流动性危机之前出现大范围流动性注入的可能性不大。7月底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升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我们认为这或说明管理层更希望市场依靠自身力量企稳,而非过分依靠公共资源投入。故在市场出现加速下跌前救助的概率不大。
二、政策层面推出有力经济政策以扭转经济悲观预期。每年四季度后半段至来年的两会期间,市场或逐步开始预期第二年的经济政策。若今年年底至明年年初市场再度出现经济政策“反转”,即新的财政政策出台,则市场的主线或将为有色、地产等顺周期板块。
就当前来看,市场之前较为期待9月召开的人大常委会对于大力度增发国债的政策,但会议并未出现相关表述,而是审议了延迟退休草案。我们认为,当前市场在政策研究中的最大误区在于将具体职能部门的技术性微调,看成是高层级政策框架的全面转向。具体到本次人大常委会而言,国内经济政策一般制定的时间段主要是: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与7月年中政治局会议(微调),其他时间段一般不会轻易变化,故本次会议出现政策大范围调整的概率较小。
需注意的是,落实好年初已经制定的特别国债、专项债(如近期上海等地消费品以旧换新),是年中政治局会议的明确要求。此外,“防风险”下,“六保”的投入亦会加大,但是,对于公务员等微观主体的薪酬体系及消费能力,依然以“过紧日子”为核心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