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潜意识里总是会把读书看成一件很严肃的事情,越是正儿八经的书,读得越慢。然而,有些人偏偏能读得特别快,还能把书中内容消化成自己的一部分。
我们要说的这位作家,“文学鬼才”
马伯庸
,就是一个特别知名的代表性人物。他不但是热播剧《长安十二时辰》的作者,是网友们熟悉的“马亲王”,也是人民文学奖、朱自清奖的得主。
作品比作者火,可以说是作者水平的实力体现,《长安十二时辰》的刷屏就证明了这一点。不过,许多网友在看了《长安十二时辰》这部剧之后,却意外扩展了自己对唐代史和文物的兴趣。
因为剧里面的历史细节,前所未有地真实!
这些细节大都是从书里看来的,当中不乏“枯燥”的专业书籍,比如这本常常摆在马伯庸书桌上的
《隋唐两京坊考》
。
这本书里面全都是密密麻麻的考证和资料,
一般人看了都要打瞌睡,但马伯庸却从里面读出了一个真实、富有生活气息的长安城。
比如剧中展现出来的长安城布局、靖安司、甚至药王孙思邈宅这种令人惊喜的细节,都是从《隋唐两京坊考》里挖出来的:
这是马伯庸最擅长、也恰恰是普通读者最迫切想知道的地方:碰到这种有阅读门槛的书籍时,我们该如何驾驭它们?
要知道,马伯庸每年读的书加起来至少2000万字,他为每本书写的推荐语也十分精彩,一位图书行业的工作人员就曾透露,经过马伯庸推荐的书,销量可以涨六倍。
甚至有些滞销书,也因为他的推荐,被抢购一空。
如今,马伯庸已经成了出版界认证的“带货王”。
今天,马伯庸把自己的读书之道融进了他20多年来读过的最特别、最“冷门”的书里面,打磨出了这门很特别的音频课程。在这门课里,
他将亲“声”叙述,带着你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读完22本难得一见的好
书
。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听完这门课,你收获的不止是知识,还有阅读能力的悄然提升。
这门课里讲的都是些“濒临灭绝”的书,每一本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阅读价值,也有收藏价值。
它们在豆瓣上的评分都是
9分以上
,但是豆瓣
平均已读人数不到800人
,有3本已经绝版,一半以上全网存量更是不足400本。
它们是:
《红雨》
:哈佛、剑桥历史系推荐书目,国内再版8次,每次都被学界一抢而空;
《西游补》
:鲁迅称赞为“同时代的作品无人能望其项背”的奇书;
《宋案重审》
:里面90%的真实历史资料都是首次公开;
《十又二分之一世界史》
:布克奖得主朱利安·巴恩斯的著作,是读懂英式幽默、看懂扑朔迷离的历史的必备案头书......
毫不夸张地说,这些书,也许现在不读,以后就读不到了。
我们对书,尤其是一些严肃的书,都会有一种畏惧感。《资本论》《尤利西斯》这样的书,人们很少主动去读,也是有道理的。
玛丽莲·梦露
就曾经在自传里说过,她的朋友们在饭桌上争论波提切利和达芬奇谁更优秀,她完全听不懂。朋友们为了照顾她,改为讨论时代更近一点的弗洛伊德、荣格,但她还是听不懂。这一次经历给她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感。
后来梦露发奋读书,一有时间就翻开书读,在她去世后,有人整理过她的书单,足足有430多本书!
图为梦露在拍摄间隙阅读乔伊斯的《尤利西斯》
如今,我们交朋友、拓展社交层次的时候,也不可避免要参与各种各样的话题。因为畏难而不去主动阅读,只会束缚我们的生活。对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来说,打破对读书的畏惧,是必然要经历的一关。
在这门课里,马伯庸会带着你一步一步地读透22本书,当中不乏深刻难懂的著作。
譬如诺奖得主
石黑一雄的《被掩埋的巨人》
。
石黑一雄是我们读现当代世界文学绝对绕不过去的一个人,在这本书里,他讨论了民族文化融合、伤痕与记忆等宏大的话题,还为它们披上了奇幻与寓言的外衣,书的意旨就显得格外扑朔迷离。因此很多人都看不懂,也不喜欢看。
但是马伯庸却十分肯定地说,这本书“很值得推荐给大家”。
他先从奇幻故事的层面开始讲起,这个对我们来说并不难,很容易就能听进去。接着马伯庸一层一层地分析,层层上升,跟着他的叙述,结合自己的过往经历,我们很轻松地就能读懂这本书,原来它讨论的核心是“一个人的记忆该是怎样,记住还是忘掉?”
(马伯庸语)
1
“石黑一雄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小说,像是《远山淡影》《长日留痕》。《长日留痕》拍过电影,是《沉默的羔羊》男主角安东尼 · 霍普金斯主演的,他演了一个特别典型的英国管家,女主角是来贵族府上工作的一个女性,两个人发生了感情,但是管家性格特别隐忍,一直不愿公开自己的情意。
今天咱们不讲《长日留痕》,讲他的另外一部。这部作品在石黑一雄的所有作品里面,被提到得比较少,但我觉得很有意思,很值得推荐给大家。它的名字叫《被掩埋的巨人》。”
2
“亚瑟王平定天下之后,不列颠民族跟撒克逊民族之间结下了血仇,彼此之间攻伐不休,仇恨与日俱增。亚瑟王不能把撒克逊民族彻底灭掉,他只能找了一条龙,让龙不停地喷出遗忘之雾,让大家把之前的血仇忘掉,踏踏实实地过日子。
这个寓意很深刻。亚瑟王已经变成一个既有统治者,作为统治者,他希望的是民众和平共处,忘却前尘,忘却仇恨。这对老夫妻为什么想不起自己的儿子,是因为他们也吸入了遗忘之雾,把它忘掉了。
撒克逊人觉得我们不能忘,这些事情是我们民族的根源,也是我们成为独立自我的关键要素。他们决定去屠龙,打破这片沉默的遗忘。”
3
“石黑一雄不会简单地写一个奇幻故事,他最喜欢写的主题叫「记忆」。他始终想要在作品中探讨,一个人的记忆该是怎样,是记住还是忘掉。
《长日留痕》里,英国管家回忆自己在战场上的事;《远山淡影》里,一个在英格兰生活的日本寡妇回忆自己的的过往;还有一个关于中国背景的小说《上海孤儿》,讲的也是主角追寻自己曾经在上海留下的一段记忆的故事。
遗忘、记忆,以及二者之间的对抗和取舍,这是石黑一雄最喜欢的主题。”
听得多了,你就会跟着马伯庸的思路,探索到理解一本书的门径,以后再去读其他深奥的书时,我们不敢说一读就懂,但这个过程至少不会太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