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那个又丑又温柔的垆土山药已经陪伴我们好多年了,成为小伙伴们每年冬天翘首期盼的美食。大家都知道,冬天宜吃根茎类的食物,它们深埋土中,禀受地气精华。天寒地冻时能从地里刨出来的,便是大自然的馈赠,给我们提供充足的营养和能量,安度寒冬。
开春了,还适合吃山药吗?
当然可以。
味甘,性温,可主伤中、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令耳目聪明,能轻身不饥、延年。
——《神农本草经》
山药白色入肺,味甘归脾,液浓益肾,能滋润血脉,固摄气化,宁嗽定喘,强志育神,性平可以常服多服。
——《医学衷中参西录》
根据古籍的记载,山药味甘、性平,上补肺、中补脾,下补肾,药食同源,一年四季都适合食用。那么春天里吃山药有哪些好处呢?
“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这句话出自《黄帝内经》。春天肝气当令,但肝气过旺,就会出现“急”的状态,引起身体和情志的诸多问题。肝气亢盛急迫,人容易出现急躁焦虑的情绪。肝血运行不畅,筋脉失养会出现拘急痉挛的状态。肝木克伐脾土,有些人会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徐老师认为,山药味道甘甜微酸,不仅能直接食用充饥,还能治疗疾病。
它的可贵之处在于,所含的营养物质容易被人特别是消化功能不好的人吸收利用。
(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法
》P161
)这里给大家推荐一款山药小食吧。
用料:
铁棍山药、紫薯、糖、橄榄油
做法:
1. 山药紫薯去皮、切块,上锅蒸熟
2. 蒸熟的紫薯、山药加入适量的糖,分别压成泥,调整到自己喜欢的甜度。如果觉得泥太稀,可以加点熟糯米粉
3. 在月饼模具里涂上一层油,一半紫薯泥,一半山药泥,压实脱模,紫薯山药糕就做好了
这道甜品制作简单,小编一次成功。颜值还可以吧?脾气急躁、心情不好的时候,来一道精致的点心,会舒缓心情感觉开心一点吧。
有一位师姐,用了火龙果的汁,也调出了美不胜收的视觉效果,再撒一丢丢桂花蜜,哇噻,怡口通心,赏心悦目,忍不住要手动点赞。
春天里万物生长,也是小朋友们长高高的黄金时间。妈妈们都希望自家娃的个子能蹿一蹿,那您家的餐桌上可不能少了山药。山药能能补脾益气,滋养脾阴,同时还入肾经,能补肾气又能滋养肾阴。怀山药,古代客商称为“怀参”,是名不虚传的“补肾王”。有些小朋友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喂养不当脾胃受了伤害,吃山药能补后天,亦有助于充养先天,好处多多。
厚朴一直提倡五谷为养,五谷之中小麦对应肝胆,所以春天可以多吃面食,给大家推荐个山药小馒头。
用料:
山药一根、酵母3g、面粉300g、鸡蛋2个
做法:
1. 山药去皮,切成小段,上锅蒸熟,晾凉后加一勺白糖,压成山药泥
2. 加入酵母粉、鸡蛋,搅拌均匀成糊,
3. 加入面粉,揉成光滑的面团
4. 把面团搓成长条,切成小馒头的形状,
5. 放入锅中,醒发到两倍大,水开后蒸十分钟
小贴士:
加鸡蛋做的小馒头颜色偏黄,如果不喜欢加鸡蛋,可以换成差不多体积的水或者牛奶。面团揉好后不用醒,整形这一步类似包饺子切记子,面团搓成多粗的条,小馒头切多大,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操作,根据馒头的大小掌握蒸多长时间。另外,面团摆进锅里的时候,要留好间距,给馒头醒发留够空间。
香甜松软的山药小馒头,在我们家很受老人和小朋友欢迎,希望你也喜欢。
这几年,经过各种病毒的轮番轰炸,很多人感到体质变差,频频中招,每每病程缠绵。经常是这一茬感冒还没好,下一波又接上了。折腾一冬天,开春了还没缓过来。正是要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时候,精力体力不济,着急啊。
那该吃点啥补补呢?怀山药啊!山药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它所含的营养物质容易被病弱的人吸收。《伤寒论》中记载的薯蓣丸就是以山药为君药,治疗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相传是神仙点化张仲景,让他以薯蓣(即山药)与他药配伍,研磨成末炼蜜和丸,用以治疗虚劳病人,疗效显著,薯蓣丸也成为治虚劳的千古名方。
民国名医张锡纯也有一张方子“一味薯蓣饮”,用于治疗气虚羸弱之人。在他的《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列举了大量用这个方子治病救人、药到病除的医案。
咱们不妨也效法祖师爷吧,把山药煮着吃,这样不但吃到了山药,也喝到了甘甜的山药水。来自厚朴小伙伴的经验,可以放一点梨跟山药一起煮,味道更加清甜可口。
对于身体特别弱的人,我们建议熬山药粥喝。《伤寒杂病论》中有句话叫“糜粥自养“,糜和粥,都是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损耗元气少。
“糜“和”粥“这两个字现在经常混用,在古代还是有区别的。糜是把种子打碎了熬出来,有点类似于现在的破壁机的工作方式,而粥是用完整的种子颗粒熬出来的。咱们可以用山药和小米放在一起,熬一锅翻花冒油的粥。也可以把山药和薏米、红枣、芝麻等等组合起来,用破壁机做各种山药糊,相比其他高蛋白富营养的补品,山药”糜粥“更加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