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人们越来越注重信息的私密性,各大企业也在不断的加强隐私保护。"私密性"问题已经成为大众在日常生活中的隐忧和关注点。
输入法更是如此,人们每天沟通最多的便是在手机上,被人流包围更是常事。
这也是为什么“防偷窥手机保护膜”红极一时的原因,毕竟大部分的人都不希望自己与别人的聊天被人偷窥。
基于这点,似乎为什么语音输入仍旧被一部分人排斥的原因也暴露了出来。
选择文字而不选择语音输入,大部分的人也是出于“私密性”的考究,很多不希望被人听到的内容会选择文字的方式,而非打电话、语音聊天、语音输入。
而这次,百度手机输入法此次发布的安卓7.4版本,正式推出了“轻声识别”模式,该模式可以精准识别极小的声音并准确的转换成文字,你的窃窃私语,只有手机听得到。
这样一来,“私密性”的问题不攻自破。
这次的发版海报,为了让用户更有代入感,以使用场景描绘的形式,让用户体切实的体会到轻声识别的应用性。
地铁拥挤,打字不方便,但是语音输入又怕旁边的人听到,私密的事情,还是你与TA知道就好,轻声识别,让你不担心私密外泄,不怕人多耳杂。
幽闭的电梯可以说是最没有安全感的场所,人与人的距离为零,轻声识别,让你有安全感的发私密信息。
聚会损友众多,发消息经常被偷听成为调侃笑料,轻声识别,谁也听不到你的私密话。
电影院里轻声说话是素质的体现,但是依旧有很多人会在影院内打电话,大声的发语音,轻声识别,小声一点,在影院中将尊重留给他人
除此之外,在图书馆、办公室等等地点,轻声识别也是很实用的功能。
在你不希望自己的消息被别人听到时,相对安静的环境下不适宜大声说话又不想发文字时,轻声识别都能解决你的问题,再小的声音,都可以听到,以解决“私密性”“不能大声说话”这两点给用户带来的隐忧。
该功能的推出,很多用户会以为仅仅是识别率提高这么简单。
但是基于用户体验感,百度手机输入法远比你们想的更多:为了让“轻声识别”名副其实,在极小的声音下也能够准确识别,我们对于“耳语”进行了细致的研究。
安静的环境下,人们正常说话的声音大概是在40分贝到60分贝,耳语也就是窃窃私语的分贝在20分贝左右,轻声识别能够轻松的识别耳语,并非识别率的优化,而是从另一个维度——耳语的基频监测和谐波分析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