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法意读书
北大法意读书--在这里,有好书,有良友,有故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龙岩图书馆  ·  志愿风采 | 无悔青春 筑梦龙岩 ·  昨天  
十点读书  ·  35岁后,就不要再去同学聚会了 ·  3 天前  
十点读书  ·  最适合自驾的北方城市,海景和海鲜都绝了 ·  4 天前  
壹读  ·  为什么舅舅的地位这么高?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法意读书

Anthony Carty丨山东问题、五四运动及国际秩序

法意读书  · 公众号  · 读书  · 2018-09-30 21:00

正文

法意导言

山东青岛胶州湾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2018年7月20日,由北京大学法治研究中心与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全球中国研究中心(Global China Research Centre, University of Exeter)联合主办的第一届法意暑期学校进入第五天。上午,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Anthony Carty在北京大学理科教学楼403教室为学员讲授“山东问题:五四运动如何对国际法进行革命化”。由北京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刘文娟、张瀚天担任课程助教。


Anthony Carty

图片来源:http://law.bit.edu.cn/xygk/szll/124543.htm


山东问题、五四运动及国际秩序

主讲人: Anthony Carty


山东问题背景如下:一战期间,日本对德宣战,以中国山东为战场,战胜德国。在巴黎和会上,中国希望可以就此收回山东主权,而日本却想要接收德国在山东的所有领土权利。中国代表团(尤以顾维钧为代表)提出了合理的法律依据。谈判之下,日本口头承诺只要求德国原有权利,并将实际控制的其他领土返还中国,却不同意将相关内容录入合约任何部分(包括附录),消息传回国内,引发了五四运动,而中国代表团拒绝了在和约上签字。1922年,在美国的支持之下,山东问题得到解决,日本最终撤离山东。


1、中日双方主张与法律依据

日方提出了接收德国在山东的领土权益,理由在于:1)一战中是日本对德宣战,日本作为战胜方,理应收取相关权益;2)中国在山东铁路建设方面向日本贷款,合同条款中许诺了日本对铁路沿线的共同管理权。


中国代表团反对将山东权益交给日本的理由则非常充分:1)德国曾在1914年提出将山东领土权利返还中国,却被日本阻挠;2)德国和中国双方签署的山东租借条约中禁止德国将任何权益转授第三方;3)日本用以作为在山东派驻警察、进行行政干预理由的,给中方修建铁路的借款为日本私企提供,且相关借款合同并未获得北京政府议会通过;4)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之一,之前缔结的不平等条约应就此作废,给予中国战胜国应得的待遇。


此外,双方都提出了国内舆论作为考量因素:为稳定国内局势,日本拒绝在合约文内留下任何承诺撤出山东的文字内容;中方也提出和会各方应当考虑中国国内的文化情绪和局势。最终因为日本坚持不通过山东领土权益就不签字,导致中日之间谈判崩塌,中方拒绝在合约上签字,不承认日本的权益,但在事实上日本实际控制了山东。


2、 西方世界对中日关系的态度与全球平衡战略

在谈判过程中,中方获得了西方列强一定程度的支持。英、法两国在一开始以自己与日本签订的条约中承诺支持日本获取山东权益为由,拒绝支持中方提出的收回山东的诉求。英国代表团副席贝尔福在对中国山东问题进行调查之后,也为事态进行斡旋,提出日本在山东的实际控制范围远大于德国在山东的领土权益范围,违反了英、日双方条约条款,英方因此可以对日本进行制裁。在谈判之后,英法更加希望中方可以在和约上签字,同时认为中国国内爆发五四运动,一大原因在于中方代表没有把日本方面的口头承诺对国内舆论进行说明,使得中国国内对和会产生了误解。


其时,美国威尔逊总统在位,对中国表示了高度支持,但在中方毫不退让的坚决态度和其他几国的要求之下,中方诉求最终未能被接受。其后三年间,中方继续请求美国支持,而美国也通过各种渠道对日施压,最终使日本在1922年从山东撤军,中方收回了山东主权。


需要注意的是,在西方对中国的支持背后,事实上是“大国势力”对全球局势的控制。欧洲列强一向秉持“全球平衡”的战略,英法同意支持日本在山东的权益诉求,是希望借日本在东亚的力量,挟制俄国,阻止俄国控制中国。而美国作为一个新兴的大国,正在寻求在全球建立势力,支持中国对抗日本,可能更多的是因为不愿看到日本在中国的势力做大,使美国自身在东亚失去空间。因此,山东问题中更重要的是国际规则背后隐藏着的大国利益关系。


但山东问题和五四运动同时也对西方的全球平衡战略产生了重大影响:激烈的抵制活动针对了所有的外国商品,使所有国际势力在中国的商业活动损失严重。中国自身也是在山东问题之后,意识到了自己是一个民族国家。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