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的主体工程竣工情况,包括中建集团旗下的中建八局承建、中建装饰参建等。该工程是甘肃“两纵两横一枢纽”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意义。文章还介绍了工程的设计理念和主要建筑特点,包括超长混凝土结构抗裂技术、钢结构建造和焊接环境等技术难题的解决,以及绿色发展理念的实践等。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主体竣工
工程由中建集团旗下中建八局承建、中建装饰参建,是甘肃“两纵两横一枢纽”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观点2: 工程设计理念和建筑特点
工程设计理念为“鼎立天地 丝路金河 如意飞天”,建筑造型磅礴气势,总面积约40万平方米,包括一个航站楼主楼和四个指廊区。
关键观点3: 工程面临的技术难题及解决方案
项目团队面临超长混凝土结构不开裂、钢结构建造和焊接环境等技术难题,通过技术攻关和探索建造新方式,确保工程建设精度和品质。
关键观点4: 绿色发展理念的实践
项目团队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将建筑图形信息化技术与现场管理、绿色建造相结合,加强建筑全过程节能降碳管理,打造绿色项目现场。
正文
近日,由中建集团旗下
中建八局承建
中建五局、中建装饰参建的
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
主体工程竣工
从“规划建设”到“如意飞天”
“空中丝绸之路”蜿蜒而来,展翅欲飞
待工程转场投运后
兰州中川国际机场将成为
空、铁、轨无缝衔接的综合交通枢纽
为甘肃省打造“一带一路”枢纽制高点
助力加快推进“空中丝绸之路”建设
深度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具有重要意义
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
是中国民航局着力打造的“西部样板机场”
也是甘肃“两纵两横一枢纽”
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
包括一个航站楼主楼和四个指廊区
中建集团承建
航站楼、综合交通中心、空管及塔台工程
其中航站楼以
“鼎立天地 丝路金河 如意飞天”
为设计理念
四个指廊从中部宽广的值机厅延伸而出
整体形如一只青铜巨鼎
展现机场T3航站楼鼎立天地的磅礴气势
近远期航站楼的指廊与中部连廊相接
形成连续而优美的曲线
仿佛丝绸之路从远方延伸而来
航站楼立面造型设计
采用黄河奔腾的立意
起伏的雨棚、飘逸的光带
均由“九曲黄河”的意向演化而来
建筑整体的流线造型
呼应了黄河水波流动的韵律
项目团队充分发挥
过往建设机场工程的经验优势
精心组织、科学施工
推进平安、绿色、智慧、人文
“四型机场”建设
项目位于兰州新区秦王川盆地
有着高寒、干燥、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点
针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难点
项目开展技术攻关
探索建造新方式
采用超长混凝土结构抗裂技术
确保混凝土浇筑成品不开裂
并通过高铁及地铁下穿建设方案
减小铁路建设对上部航站楼的影响
减少建造误差、保障工程品质
航站楼钢结构建造也是一大挑战
项目创造低温、防风雨的焊接环境
避免焊接时出现
热裂纹、再热裂纹、冷裂纹
靶向施策破解焊接难题
项目为实现钢结构完美提升和焊接牢固
利用建筑信息可视化模型辅助图纸会审
及结构复杂焊接节点的可视化交底
对现场危险源预测、跟踪、消除
进行不同钢结构提升方案比对选择
模拟安装、提前优化钢结构节点
进行预拼装及钢构件安装纠偏
有效保证工程建设精度
确保一次成优
航站楼E区最大曲度达36.5°
屋面高差最大约20米
桁架最大跨度89米
杆件截面约60余种
项目利用“超大型液压同步提升技术”
采取“累积提升”和“整体提升”
结合的施工工艺
有效控制变形及应力应变
保证屋面结构稳定性
项目团队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打造“绿色机场”
将建筑图形信息化技术
与深化设计、现场管理、绿色建造相结合
在实现质量一次成优的同时
还能节能、节材、节地
有效提高建造质量
最大限度降低安全风险
推动项目安全、绿色、高质量建设
项目还应用多项绿色建造新技术
加强建筑全过程节能降碳管理
实现实时监测、循环利用
及降低能源损耗
通过技术创新
实现再生资源高效利用
通过水土污染控制、现场扬尘管理
低噪声旋挖钻等方式
加强建设过程中的污染防治
打造绿色项目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