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小组按】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以习近平提出的重要理念。今日,学习小组推荐文章,《深刻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丰富内涵和构建路径》。其中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是:
促进各国利益高度融合
推动多元文化交流交融
打造共同发展的平台
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
建立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
更多内容,请看原文。
深刻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丰富内涵和构建路径
韩庆祥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提出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倡议,是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同志指出:“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植根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契合国际社会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共同愿望,为各国共同应对众多全球性挑战指明了方向和路径。我们要深刻把握其内涵和要求,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懈努力。
促进各国利益高度融合
习近平同志指出:“人类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利益高度融合,彼此相互依存。”这一重要论断深刻表明,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先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具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只有超越零和博弈,实现利益上的共建共享,才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坚实基础。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深刻影响着世界发展进程。在这一大趋势下,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合作、相互促进的程度空前加深。同时,世界各国也共同面临一些全球性挑战,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置身事外、独善其身。可以说,世界各国利益高度融合,呈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当前,经济全球化在深入发展中也面临一些问题,世界各国必须敢于担当,勇于直面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积极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始终不会关闭,中国人民张开双臂欢迎各国人民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和“便车”。中国的这种担当有力促进了各国利益的高度融合。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自由贸易风生水起,开放、透明、包容、非歧视性的多边贸易体制激活了全球经济的“一池春水”,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大量的资本、丰富的产品和宝贵的合作机会,为全球经济、贸易、投资增长提供了重要动力,为构建互利共赢的全球价值链作出了突出贡献。
实践证明,中国的发展是世界的机遇。目前,中国是全世界最大、增长最快的消费市场,是最被看好的投资目的地以及最大的外汇储备国。2016年,我国出境游达到1.22亿人次,对外直接投资1701亿美元,是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以自身经济的增长维护了世界经济的稳定,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保持在年均30%以上。可以说,维护世界经济的稳定与增长,带动一大批国家共同发展,正是中国促进各国利益高度融合、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鲜明体现。
推动多元文化交流交融
习近平同志指出:“当今世界,人类生活在不同文化、种族、肤色、宗教和不同社会制度所组成的世界里,各国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文化是人们相互交流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在尊重和维护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推动多元文化交流交融。
文化交流交融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不同文化只有加强交流互鉴,才能在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维护世界和平中繁荣发展。纵观世界发展史,任何国家和民族都不可能完全丢掉或摆脱自己的文化传统,也很难接受外部强加的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世界文化发展之道是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基本价值取向,坚持交流互鉴,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化交流,推动人类文明永续发展。
实践证明,文化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文化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与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的价值,都有其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都是人类的精神瑰宝。人类历史就是一幅不同文化交流、互鉴、融合的宏伟画卷。多样带来交流,交流孕育融合,融合产生进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尊重文化发展的多样性,推动不同文化交流对话、和平共处、和谐共生。
打造共同发展的平台
“仓廪实而知礼节”。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根本保障。习近平同志指出:“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平等成员,理应平等参与决策、享受权利、履行义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味着世界各国都是平等发展、互相尊重的主体,必须超越单边主义,实现共同发展。
共同发展才是真发展,持续发展才是好发展。中国的发展关键在于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这是一条在开放中谋求共同发展的道路。 比如,“一带一路”倡议提出3年多来,中国已同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表达了支持和参与的意愿,“一带一路”的朋友圈正在迅速扩大,全球的关注度正在迅速提升。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中国同一大批国家的共同发展、联动发展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平衡、更加稳定。
实践证明,只有发展才能保障各国人民的基本权利,满足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当前,要坚持公平发展,让发展机会更加均等,使各国都能做世界发展的参与者、贡献者、受益者;坚持开放发展,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实现共商、共建、共享,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各国人民;坚持全面发展,让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实现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新形势下,只有打造共同发展平台,才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习近平同志指出:“世上没有绝对安全的世外桃源,一国的安全不能建立在别国的动荡之上,他国的威胁也可能成为本国的挑战。邻居出了问题,不能光想着扎好自家篱笆,而应该去帮一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共同治理,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是最好的营养剂和清醒剂,历史一再说明国家和则世界安、国家斗则世界乱的道理。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以及之后延续40余年的冷战,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极大损害,教训惨痛而深刻。历史启示我们,国家之间要平等相待、唇齿相依,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不搞唯我独尊、强买强卖的霸道,理性管控矛盾分歧;不随意推动矛盾升级,不恣意破坏国际法治,不任性打开潘多拉的魔盒;坚持“并育而不相害”,建立同呼吸、共命运的安全伙伴关系,超越“修昔底德陷阱”,致力于把深海、极地、外空、互联网等领域打造成各方合作的新疆域,而不是相互角力的竞技场。
实践证明,安全应当是普遍、平等和包容的,各国都有平等参与地区乃至世界安全事务的权利,也都有维护世界安全的责任,理应把世界多样性和各国差异性转化为促进世界安全合作的活力和动力。当今世界,安全问题极为复杂,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世界各国应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的新观念,通盘考虑世界安全问题的历史经纬和现实状况,统筹兼顾、综合施策,协调推进世界安全治理;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促进各国和本地区安全;着眼各国共同安全利益,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促安全,加快建设安全共同体。
建立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
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利益交融、安危与共,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也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包打天下,合作共赢是必然选择。各国坚持合作共赢,建设合作共同体,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要求。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人类通过合作解决利益分歧所取得的成功经验表明,合作已成为世界各国的理性选择。与世界各国建立了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合作关系的中国,坚持“合作是实现利益唯一正确选择”的信念,倡导并积极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致力于推动国家间合作关系的升华。当前,国际金融危机阴云未散,局部战乱冲突时有发生,恐怖主义、难民危机、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面对这些问题,如果扯起保护主义旗帜,奉行狭隘的自我保护策略,各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必然导致矛盾厚积、危机加深,最终危及世界和平发展大局。
实践证明,只要世界各国高举合作共赢的大旗,秉持“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的共赢思维,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其他国家的发展诉求,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就能在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作者为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