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国家人文历史
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原名《文史参考》,“真相、趣味、良知”,为学术界搭建话语平台,为新锐者提供思想阵地,为文史爱好者营造精神家园。
51好读  ›  专栏  ›  国家人文历史

张佳玮 | 何为浪漫?这些历史名画告诉你,终极浪漫就是绝对的真实

国家人文历史  · 公众号  · 历史  · 2017-06-15 11:26

正文


本文为“国家人文历史”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欢迎广大读者转载到朋友圈。

李碧华小说《潘金莲之前世今生》里,转世的武大郎被潘金莲亲了一下,高兴极了。“好浪漫呀!好浪漫呀!”


什么是浪漫呢?衣香鬓影、美目流盼、灯红酒绿、佳偶天成?然而并不是。


浪漫这词,典出Romantique。词根是法语Roman,在文学体裁而言,是指小说。不是家长里短的故事,而是各色传奇小说,主要驱动力,来自读者对人物和事件的好奇。之后衍生出Romance这个词,罗曼史,传奇故事。所以浪漫Romantique,即罗曼蒂克,是什么呢?


浪漫主义的巅峰,是这样的:1830年,维克多·雨果的名剧《欧那尼》上演时,他所代表的浪漫主义者,与当时的保守派正面对决。保守派们订了戏院包厢却不去,到了场也背朝舞台坐着,表示“我不稀罕看!”浪漫主义者们——包括大仲马、拉马丁、梅里美、巴尔扎克、乔治·桑、肖邦、李斯特这些当时普遍不到而立之年、后来名动天下的大神们,卫护在舞台周围,声嘶力竭为雨果叫好。雨果夫人说他们:“狂放不羁,不同凡响……穿着各种样式的服装……羊毛紧身上衣啦,西班牙斗篷啦,罗伯斯庇尔的背心啦,亨利第三的帽子啦……就是不穿当代的衣服,光天化日下晃荡。”——而德拉克洛瓦是这批人里,最激情的一个。


《自由引导人民》,1830年,欧仁·德拉克洛瓦,布面油画,纵 260厘米,横325厘米,现藏巴黎卢浮宫


德拉克洛瓦——“浪漫主义的狮子”,是个极其浪漫的人。他会在英国风景名家康斯特布尔的画前大声鼓掌,扬声叫好;他要反对的,就是安格尔领导的学院派。德拉克洛瓦小安格尔18岁,成长于大革命之后,所以他厌恶安格尔一派对希腊和罗马的崇敬,鄙视“正确的素描”“要模仿古代雕像”“最纯粹的美丽”这类教条。


如果说,安格尔在意线条,那德拉克洛瓦就在意色彩。尤其是,重现鲁本斯那璀璨华美、丰润浓郁的色彩。德拉克洛瓦的素描,出了名的笔触挥洒,大量使用叠笔,线条如狮子鬣毛飞舞。其他的画家都深藏锋芒,不愿意让人看出作画的痕迹,愿意把笔触收敛;可是德拉克洛瓦却认为:素描的笔触代表力量,何必遮挡隐藏?让所谓“高贵风格”见鬼去吧!他不愿意画固态的、稳定的图景,而愿意画色彩斑斓、运动与浪漫的景象。


身为史上最浪漫的画家,他画过最浪漫的画,便是下面这一幅了:《萨达那帕拉之死》。


《萨达那帕拉之死》,1827年,欧仁·德拉克洛瓦,布面油画,纵392厘米,横496厘米,现藏巴黎卢浮宫,这幅画的灵感来自拜伦的诗剧,展出在1827年,此画几乎引来一致批评,除了浪漫主义的同道雨果之外,几乎没人给好脸


萨达那帕拉他老人家是公元前亚述的君王。灭国之际,决定自毁一切。他老人家令手下杀死宠妃与骏马,毁灭一切,自己默默观看。情节既惨烈无伦,画风亦然。


标准的新古典主义,如安格尔大师,讲究线条清晰、人物端正、构图匀整,仿佛雕塑,色彩也是明丽为主。新古典主义和古典主义一样,讲究色彩的均衡:红热蓝冷黄暖,色彩要尽量平衡来避免过热或过冷,动作要端庄娴雅以免过分。


但德拉克洛瓦才不管呢:他浪漫起来,大红大黑。红是热烈,黑是阴暗。君王陛下在左上角,隐然划出一条大对角线,这是典型的浪漫主义特征。杀马、杀人、锁喉,妃子们肉体惨烈的白,扭曲的痛苦,即将被毁灭的闪烁珠宝。强烈的对比,急速的动作,浮夸的扭曲。


《荷马的典范》,1827年,安格尔,布面油画,纵386厘米,横512厘米,现藏巴黎卢浮宫


这幅画的灵感来自拜伦的诗剧,展出在1827年,德拉克洛瓦29岁,与47岁的安格尔那幅端庄的《荷马的典范》打擂台。这幅画几乎引来一致批评,除了浪漫主义的同道雨果之外,几乎没人给好脸。多罗希·布希说过,“这幅画简直是丑陋梦幻主义”。的确,太狰狞,太可怖,太极端了。然而这幅画启发了许多人,比如:音乐大匠柏辽兹一年后谱出《萨达那帕拉》,得了罗马大奖。


雨果说:浪漫主义是绝对的真实,是绝美与绝丑、高洁与污秽的极端对比。绘画上则说浪漫主义的宗旨,是色彩对比鲜明锐利、强烈的动感和戏剧性、令人情绪充沛。灿烂的红,狰狞的黑,夸张、剧烈、张扬、传奇。就是这一幅画。某种程度上,德拉克洛瓦用他的华丽与极端,远远地启示了印象派和表现主义。这才是浪漫主义的极致。跟他美丽到近于幻想,绚烂到不真实的浪漫比起来,后世许多的浪漫,真也只是小清新而已。


好 文 推 荐


如果岳飞不管12道金牌,决意收复汴京,历史会是什么样的结局?

1140年的7月,军帐之中的岳飞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不久之前,岳家军再次击败宗弼,汴京近在咫尺,唾手可得。就在此时,朝廷连发12道金牌,强令岳飞退兵。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为大明帝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禁军勇卫营四处灭火,仍难挽明朝灭亡结局

作为帝国武装力量的明军问题重重,明末崇祯皇帝最不能忍受的是将领的日渐跋扈。为打破内外交困之局,崇祯需要一支忠诚敢战的军队,大明帝国最后的禁军勇卫营应运而生。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Q&A | 为什么青岛啤酒那么有名?

香港财政司司长梁锦松在一次省港两地交流会上说了一句话“外国人认识中国通常有两种途径,一个是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另一个途径就是通过青岛啤酒。”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点击图片,查看所有往期杂志


国家人文历史

微信ID:gjrwls

长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