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财新网
实时、原创、专业的财经新闻集散地。在信息爆炸的年代,你需要选择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第一财经  ·  刚刚,三部门重磅发布! ·  2 天前  
行业研究报告  ·  有多少人去KTV,压根不是为唱歌 ·  6 天前  
第一财经  ·  再次参展进博会,焕新的国泰要做世界最佳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财新网

教育部部长为何让东部高校“手下留情”?

财新网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2-28 11:43

正文


“双一流”政策或加剧不同地区高校间的“抢人大战”。教育部部长近日发出呼吁,让东部高校“手下留情”。高校抢人的市场行为可否降温?

记者 陈少远 实习记者 吴迪

“双一流”政策出台前后日趋白热化的高校“抢人大战”引发了主管部门的担忧。


“东部各高校,请对中西部高校的人才‘手下留情’!”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近日对此做出公开呼吁。


在2月24日教育部召开的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工作推进会上,陈宝生向上百位来自全国各省的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代表阐述了对于人才流动的看法。据新华社报道,他当时表态,称东部高校挖中西部高校的人才“就是在掘人家的‘命根’”。


此前,教育部就已在2017年1月印发《关于坚持正确导向促进高校高层次人才合理有序流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其中明确提出,“不鼓励东部高校从中西部、东北地区高校引进人才”“高校之间不得片面依赖高薪酬高待遇竞价抢挖人才”。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马亮告诉财新记者,高校大手笔竞聘的多是一系列“人才计划”入选者。他分析,这是因为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若仍以长江学者、杰出青年科学家、院士等高层次人才数量为依据来排名,“‘数人头’的做法或将助长高校间的恶性‘人才战’”。


1月25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双一流”实施办法。接棒“985工程”、“211工程”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简称“双一流”)建设正式启幕。


这一新轮大学重点建设工程以5年为一个周期,与国家五年建设规划同步实施,注重学科发展,“以绩效为杠杆”,并将对建设高校实行“总量控制、开放竞争、动态调整”。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日前在一个公开论坛上分析:为了争办“双一流”,各大学将大幅“买人才”。


东部高校大举“招兵买马”


广州大学曾在2016年底一口气拿出该校14个院长的职务,向海内外进行公开招聘。


大手笔后的背景是广东近年对高等教育的大举投资。广东已投入50亿元和80亿元,分别用于域内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


2016年底,广东省教育厅又向媒体透露,该厅已与茂名等9个地市、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等11所高校,签署了省市共建本科高校的协议。在“十三五”期间,广东省财政和各有关地市的支持资金共计将投入100亿元。


东部沿海的其他地区建设大学也不乏强力。山东将在“十三五”期间筹集50亿资金支持“双一流”建设。江苏则在《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提出,从2017年起,对进入全国百强的省属高校,给予每年每校1亿元左右的资金支持。


“‘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创建的背后,本质上是人才竞争。”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讲师张端鸿认为,从薪资待遇、发展机会、学科平台等各方面看,北京、上海等高等教育重镇具有极大竞争优势。


而像广东等若干原本高等教育基础相对薄弱但经济发展较快的地方,则希望在此轮大学建设中“弥补短板”。


人才是学科发展的重心。然而,陈平原的担忧是:“地区间有巨大差距,经济不发达的地区,校长办学则无能为力”。


中西部大学陷困境


“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高校的人才流失的确很严重,不然教育部不会发文干预。” 但马亮告诉财新记者,纸面的呼吁很难阻止高校间互挖人才。


相比经济发达地区,中西部大学更多依赖国家的政策扶持。


陈宝生在上述推进会上表示,“十三五”期间,将继续保障“长江学者”计划中对中西部高校实行条件单设、同等优先,并推进“对口支援西部高校计划”,将对口支援工作成效作为分配“中央部门所属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专项”经费的重要因素。


教育部于2001年开启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工作。包括清华、北大在内的支援高校需承担名师“原则上每两年帮带一名西部受援高校教师”等帮扶政策。


教育部公开材料显示,此前,贵州大学、宁夏大学、青海大学、西藏大学和石河子大学在对口支援的帮扶下进入“211工程”院校行列。


近年,教育部等部门先后启动“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和“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前者在2012年至2015年的一期工程中投入100亿元专项资金。后者部署在没有教育部直属高校的13个省区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重点支持每个省份建设一所地方高水平大学,“十二五”期间国家支持60亿元。


但中西部地区自身对大学建设的投资则显局促。例如贵州省,未来5年内推进区域内一流大学建设的经费仅5亿元;而在新疆,自治区财政仅投入1亿元的专项资金,支持区内本科高校在5年内建设50个重点专业。


“一些高等教育本身不够强,而经济发展又比较落后的地区,有限的高等教育资源,将会进一步被吸走到经济发达地区。” 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讲师张端鸿分析,高端人才多青睐发达地区高校博士点云集、国家级和省部级平台基地汇聚、国际合作机会充裕、大都市及其周边城市群产学研机会丰富等条件。


“兰州大学在这方面最典型。”马亮告诉财新记者,一些中西部大学虽然积极吸引人才,但仍然留不住,“往往培养好了就走了”“和人口流动结果一致”。


陈平原也担忧,长此以往,目前中国各层次大学间不均衡发展的“马太效应”将进一步增强。


“抢人大战”难降温


张端鸿告诉财新记者,不止是“双一流”建设,学位点建设、高校升等、学科评估等都会激发高校“抢人”的利益诉求,“(教育部的)文件只会起到短期‘降温’作用”。


“除了合同本身,对人才的自由流动很难限制。”张端鸿告诉财新记者,有大学院长“囊中羞涩”,手下却有若干“长江”、“杰青”,为了留住人才,只能恶言警告。


马亮在公开撰文中指出,一些高校为了留住重金聘用的人才,不得不设置档案、户籍等重重人才流出壁垒,避免落得“人财两空”。


“高端人才也不能合同未到期就走,这方面需要关注。”马亮建议,对高端人才的流失进行适当补偿是需要的,“类似于体育俱乐部的‘转会费’”“培养成本肯定要考虑”。


张端鸿则建议,可由高校人事部门形成行业协会进行自我约束,也可通过学术团体进行约束。


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如需转载,请通过向本公众号后台申请并获得授权。欢迎转发朋友圈。


财新微信群扩大招募!与财小新零距离互动交流,找志同道合的朋友。长按二维码识别或添加caixinday为好友,快来和财小新成为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