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经济(即共享经济)无疑是现在最大的风口之一。据《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6》预测,中国未来5年分享经济年均增长速度在40%左右。
对于分享,我们并不陌生,因为从小我们就被教育说要学会分享。但这种分享往往限于熟人圈,而现在,这原本基于熟人之间的行为,却被企业发展成商业模式。全球市场估值已经达到600亿美元的Uber也可以想象成,你突然有事结果朋友愿意送你一程,只是Uber要收费,朋友却不会跟你要钱。
就这样,分享演变成了一种经济形态,从以前的人情走入了经济,从身边人扩展到了任何人,也就有了当下炙手可热的“分享经济”这一概念。
这些场景在今天可以说是屡见不鲜:早上,我开车上班可能会先顺路捎个人;中午有人约饭,说要跟我聊聊人生;晚上,竟然还有人预约在我家住宿。一天下来自己账户上的钱竟然比工资还高了。
颠覆生活方式
说到“分享经济”不得不提的一定是分享经济的鼻祖,风靡全球的《共享经济:重构未来商业新模式》一书的作者罗宾·蔡斯女士提出的分享经济的公式:产能过剩+共享平台+人人参与。
要了解分享经济,还得从它的3段金句开始……
先来看第一句:没有一个房间也可以开酒店,没有一辆车也可以开租车公司,没有一件商品也可以开商场。
“在过去我们的世界里面,我们是有个人、公司和政府组织,但是现在在60秒的时间里,一个人可以马上变成一个企业一个公司,这就是分享经济真正的含义。”Airbnb创始人布莱恩·切斯基表示。
分享经济最基本的价值就是提高社会资源利用率,既有消费者点对点、小范围的闲置物品交换,又有交通、场地的共用,甚至劳动与知识的共享。
所以分享经济的第二句金句便是:除了老婆、牙刷,它可以把所有东西都变成“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你的”。
例如,Uber、滴滴出行等本质上就是一种公共交通的重组,明明4个座,每次却只载1个人,这就是一种浪费;如果顺路捎上一个人,首先最直接的便是油费有了着落,其次路上还多了个陪聊,往大了讲,甚至为抵制雾霾做了贡献。
再如,Airbnb以及其他各类短租平台则充分利用了闲置房屋资源,并带来了生活方式和理念的改变。如果你到一个城市去旅游,想体验那个城市最真实的生活,你就应该住到当地人家里去,并请当地人带你玩。
到后来,人们发现无形资产——知识和经验,也可以用来分享。“点亮蜡烛照亮他人者,不会给自己带来黑暗;同样,传播思想,无损于思想的传播者。”
可以想象,未来分享经济模式将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一个冰箱、一件衣服都能贴上“分享”的标签,这是大势所趋。
拉近人与人的距离
我有一个朋友,他有3种身份,大多时候他是居委会的王“老娘舅”,有时候他是开着车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司机王师傅,还有时候他是某平台的专业“陪聊”小王。他用一份工作来挣钱,用另一份工作交朋友,用第三份工作来满足自己的爱好,他说:“我很充实和快乐。”分享经济让每个人的能力、兴趣能够得到最大的发挥空间,让有特长的人成为“斜杠青年”。
分享经济除了带来分享的快乐外,也创造了不小的财富。数据显示,中国的O2O自由职业者平均税前月收入已达8312元,超过了上海市白领的月平均收入(7214元)。任何技能都能成为一份工作,分享经济为自由职业群体的崛起提供了土壤。“多重身份”带来的成就感以及惊喜的报酬,这正是分享经济的魅力之一。
另一方面,当分享扩展到任何人的时候,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无形中被拉近了。
一位阿姨非常热爱烹饪,但因为子女在外地没法品尝她的手艺,她渐渐不那么爱在厨房鼓捣。而在社区型的App出现后,她可以将自己的新作品晒在上面,并邀请邻里们来吃。大家一起分享美食,一起讨论烹饪,一起聊聊家长里短,这位阿姨说“老街坊的感觉”又回来了。
分享经济让更多的人暂时放下手机,走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未来有一天,小区生活会变成这个样子:空巢老人寂寞了,有邻居来陪伴;孩子生病了,有儿科医生来到身边;退休老师可以招收学生,义务发挥余热……总之,互助分享,传递温情。
信任是核心
当然分享经济也有它的问题,那就是安全。
Airbnb在2011年的时候还没有今天这么多的安全措施。当年有一位房主将房子租出去,等他回到家后发现,家里被洗劫一空了。这件事情在当时给这家公司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在这个事件发生之后,不论是Airbnb还是Uber都做了一个东西——建立了产品的信用体系。支付、评价、客服、沟通,它们用这些手段来提升平台的整体安全性,而这也成了如今共享经济平台产品的标配。
平台建立信任体系的最终目的其实并不是要约束它们的用户,而是要建立信任。做到人与人之间的高度信任,分享经济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
正如布莱恩·切斯基说的那样,在第一阶段,互联网只是让人们能够上网;在第二阶段,人们可以在网上把资源集聚进来;而现在最新的是让实体进入了虚拟空间,在互联网上培育信任的基因。
信任像是平台的一个助推器,它让平台能够走得更快更好。这也正是分享经济的第三句金句想要表达的意思:每个人都知道你是一条狗,但却没人在意。“在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而这在分享经济中却没人在意,因为你的产品和信任才是最重要的。
其实,创造信任环境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我们熟知的机制,例如评价、推荐、举报、指引等。还有一些很重要的手段,譬如个人展示,典型例子即“沙发客”的个人主页。一个好的个人主页意味着要有足够的信息给他人参考,人们更愿意相信他们熟悉的人。一些用户也谈到,在他们看到别人主页上所描述的各式各样的兴趣爱好,会让他们产生一种安全感。许多用户在访谈中提到,当他们看到其他“沙发客”的成员也有着同样的喜好时,会产生一种共鸣,那些网络上的陌生人也因此转变成了拥有类似思想的人。相同点的发现又更进一步地促进了成员之间信任的形成。
除此之外,人性化的服务与关注、接触的整体品质、使用界面的友善性、客服对待客户的方式等很多环节,包括未来可能有的创新,都是促进信任建立的必要手段。
无论如何,分享经济正散发着无穷魅力,但同时也充满挑战,这些魅力和挑战尤其体现在用户体验和商业模式上,需要共享经济的创业者们用创新来解决。
(摘自和讯网)
编辑:高敏婧
注:图片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