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ICL行业三巨头发生了三件事:
三大企业看似“各打各的战场”,实则折射出行业加速分化的趋势,背后的战略逻辑值得深挖。
一份25元/人次的结核筛查中标通知,让行业直呼“价格屠夫”。
公开信息显示,艾迪康以最高限价27元的标准拿下2500人次的筛查订单,单次服务价格仅为市场价的5%。
这一动作信号明确:通过集约化成本控制抢占基层公卫市场。
从项目细节看,中标方需包揽设备、试剂、耗材、运输及全流程技术支持,对企业的运营效率和供应链整合能力要求极高。
艾迪康凭借第三方实验室的规模化优势,将原本集中在医院的结核筛查需求转化为标准化服务产品,或为公卫项目大规模集采提供新范式。
越南迪安实验室同步获得ISO 15189及EQA认证,标志着迪安诊断海外战略迈出关键一步。
作为国内首家进军海外综合医学实验室的ICL企业,迪安不仅将检验业务输出,更涉足医疗器械注册、冷链物流等全产业链条。
值得关注的是,认证机构为越南本土AOSC体系,这意味着其检测结果可直接嵌入当地医疗系统,与头部医院合作建立生态闭环。
在国内市场增量有限的背景下,东南亚等新兴市场或成ICL企业下一轮增长引擎,迪安此次“本地化合规+技术输出”的模式无疑树立了行业标杆。
从基因检测捐赠到联合百家医院开展SMA早筛,金域罕见病布局的核心逻辑在于以公益撬动临床资源,强化精准诊断能力。
金域医学的报道中提到,其联合镁信健康等企业覆盖超千家医院,通过免费筛查渗透高危群体,实际是在培育未来付费检测的潜在需求。
更重要的是,通过学术会议、专家合作搭建专业化生态,金域正在将罕见病这一“小而精”的赛道转化为技术护城河,强化对疑难病诊断的话语权,而这正是头部ICL企业构建差异化竞争力的关键。
行业启示:从同质化竞争到战略分野三巨头的动作看似分散,却暗合ICL行业的深层演变逻辑。
政策驱动:艾迪康的低价中标印证基层医疗控费趋势,公卫项目集采或成常态;
全球化破局:迪安的出海尝试为国内ICL企业提供技术输出样本;
临床刚需深挖:金域锚定罕见病长尾市场,用学术+公益绑定高端医疗资源。
未来,行业或将进一步分化:要么以极致性价比收割规模化市场,要么以“技术+服务”绑定垂直赛道,而“大而全”的中间路线可能面临双重挤压。
三巨头的战略选择,将会带领各自走向何方?
你更看好哪条路径?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
来源:
新塘镇中心卫生院
等。订阅号若侵权或转载限制请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联系您并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