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东部战区陆军某旅四营机枪连。连队荣誉墙上一面“先进党支部”的奖牌,像是一位解说员,无声地诉说着连队党支部建设取得的成绩。
“这荣誉背后可是记录着自己在党小组会上的一段‘黑历史’”指导员姚志成说。那时候就因为他主持的党小组会“官味”太浓、“党味”太淡,他这个党支部书记竟被一位新党员“怼”了两次。
那时候姚志成才上任不久。一天,他到第二党小组参加小组讨论,传达完党支部会议精神,就针对下一阶段训练形势进行发言。新官上任,姚志成事无巨细,揪着一个问题反复强调,加上二排前几天5公里考核成绩不够理想,他又讲评半天。小组成员们拿着笔刷刷记录,眼看都到饭点了,其他成员还一句话没说。
“书记同志,党小组会上我们身份不是平等的吗?你一个人成了‘麦霸’,我们都没机会说话,还怎么讨论?”会议结束后,新党员马正文禁不住“怼”了一句。
一时间,气氛尴尬起来。姚志成没有介意,而是开始认真反思:党小组会怎么变成了自己的“一言堂”?拍了下脑袋,姚志成提醒自己下次一定注意。
转眼到了第二次开党小组会的时间。会前,姚志成翻看笔记本上列的议题,提醒自己不能将行政身份带上会议。可能当时工作头绪确实多,等大家发言完,姚志成又开讲了:新兵下连了,思想工作要跟上……手榴弹实投开始了,训练要抓紧,安全要抓好……不经意间,他洋洋洒洒一口气布置了5件事儿,还挨个强调一番。
“书记同志,党小组会不是排务会,我们是不是有些偏离主题了?”趁姚志成喘口气的工夫,马正文轻声提醒道。
“不好意思,我确实不自觉地偏离了议题。”第二次被马正文“怼”,姚指导员赶紧“刹车”,不仅感谢马正文这位90后党员敢说敢讲,及时为自己“拉袖子”,还邀请大家以后共同监督自己。
之后的一次党员大会,姚志成向大家讲起自己两次被“怼”的故事,并带领大家反思:为什么党小组会开成了“讲评会”和“部署会”?然后,他们对照条令条例,采取现场模拟、观摩等方法,进一步细化和规范党小组会流程、议题、发言等。从此,该连党小组会味道渐渐变了,“官味”淡了,“党味”浓了,会下咬耳朵的少了,会上拉袖子的多了。
几天后,姚志成又到第二党小组参会。会上,他率先自我批评,然后其他成员纷纷向他“开炮”,这次换作姚志成拿着笔刷刷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