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森人才管理研究院
北森,一体化人才管理云平台,拥有国内唯一覆盖人才测评、招聘管理、绩效管理、继任与发展、360度评估反馈、员工调查、核心人力等业务的一体化人才管理软件平台iTalent。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分享丨《浪子的进步》:从奇装异服的服装设计走 ... ·  昨天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资讯丨2024中国旅游经济版图:全国31省份 ... ·  昨天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刘杏林:我们为什么需要舞美博物馆 ·  昨天  
江西宣传  ·  因为这几句诗,这位冠军来江西了! ·  3 天前  
江西宣传  ·  因为这几句诗,这位冠军来江西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北森人才管理研究院

《亲爱的自己》完结,我读懂了35岁+职场女性的困境

北森人才管理研究院  · 公众号  ·  · 2020-10-13 11:45

正文


作者:江晓

简介:北森人才管理研究院签约作者,人力资源管理师

9月,一部《亲爱的自己》将观众的眼光重新聚焦职场,剧集播出完毕,回想剧中人物,形象丰富,无论是哪一个,单拎出来,都极具话题性:

  • 年轻有想法、有能力、有冲劲、誓要自己赚钱养活自己的李思雨;

  • 早早结婚、被家庭牵绊、牺牲工作追求、一切为了孩子的职场妈妈张芝芝;

  • 在一家公司待了十年,职位不低却说被裁就被裁,丧失职场竞争力,几乎被“挫败”的要退守老家的陈一鸣。

  • 还有,35岁为了工作落下一身病,老公离婚、儿子叛逆,原以为属于自己的职位又被一手培养出来的徒弟抢走,最后落得一个被公司开除的下场的袁慧中。

……

今天,就想和大家来聊聊,我们能从袁慧中的经历中学到些什么。

01

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鸡飞蛋打就可能只是早晚的事儿

1981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托宾曾说:“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

旨在告诫人们,要通过分散投资来降低风险。

而这句话放在工作中,也同样适用。 作为自己的第一投资人,对自身有限资源的有效利用应当更加认真、负责、谨慎。

很明显,剧中的袁慧中在这方面的风险把控意识就十分淡薄。

从袁慧中能够培养出李思雨这样的徒弟可以看出,她的能力并不差。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有能力的销售经理,矜矜业业地为公司带团队、培养人才、挣业绩,工作十几年,不但得不到公司提拔,甚至被通知要与自己的徒弟竞争同一个职位。

可见在老板眼中,袁慧中虽然有能力、但是没有锋芒和威胁性。

说白了,就是看出她的“忠诚”“好摆布”,就像给根香蕉就会跟着走的大象,根本不怕你在公司之外有第二选择。


所以,哪怕你不打算跳槽,也要记得要时常更新自己的简历、看一看市场上的机会。

这样做的好处是:


  • 能够清晰的评估自己在人才市场上的价值和定位;

  • 不与市场需求脱节,保持成长性,保证自己始终有职场竞争力;

  • 在现有工作中会表现的更有自信、更游刃有余,遇到危机时,也更容易化被动为主动,避免出现孤注一掷的赌徒心态。

02

为了工作熬身体,

是最愚蠢也最不可取的行为

袁慧中对李思雨说,自己为了工作,十三年来没日没夜地喝酒、应酬、加班,为公司挣业绩自己却落下一身病,最后公司还来竞争上岗这一出。其经历不可谓不让人感叹。


前段时间,范冰冰的前经纪人杨天真在“女人30+”里发表的言论:“为什么不能为了工作去牺牲身体?”引起了网络上的热议。

她认为,如果就活30岁,每天都活得精彩,为什么一定要活得那么长呢?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杨天真的选择,我们不做评论。

但是,对于生活中的普通人来说,只活到30岁,并不代表,每天都能活得精彩。而能够活到80岁,也不代表,每天都活不精彩。

更何况,现实中的我们,除了工作以外,还有父母、爱人、孩子,我们更多的是为了撑起家里的一片天,为了生计拼命工作。

有一句流传甚久的话:生命是一串数字,健康是1,事业、家庭、地位、财富都是0,有了1,后面的0越多越富有;反之,没有1,则一切皆无。

列宁曾经说过:为了利益,资本家会出卖绞死自己的绳索。

现实中,企业也许不会出卖绞死自己的绳索,但是为了利益,一定不介意“绞死”压榨几个职员。

大部分职场人的天真在于,其根本意识不到资本的逐利性和残酷性。一味的活在自己“付出即有回报”的梦幻世界里。

所以,才有那么多层出不穷的加班猝死新闻、大龄职员被裁员后的跳楼事件。

努力工作无可厚非,但如果为了工作透支生命,却十分不可取。

你透支生命得到的往往不是精彩的每一天,而是公司的无情抛弃、亲人的痛苦落泪、家庭的分崩离析。

03

职场上,

人品恒久远,影响永流传

如果说,前面几集打感情牌的袁慧中尚能引起人们的怜悯之心,但是后来其在职位竞争中说谎、恶意抢单子、陷害李思雨等一系列操作,却让人同情不起来。

以至于后来袁慧中被公司开除后,网友评论:大快人心!


归根究底,职场上人人都想往上爬,但是踩着别人、甚至不惜放弃自己的人品和良心往上爬,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著名的中国式管理大师曾仕强教授曾经说过:

“真正的人才,第一是品德良好。……一个人如果品德不好,我们宁可让他无才无能……一个有才而没有德的人,是非常可怕的。”

还记得笔者在做猎头那几年,碰到过一个案例。

一位28岁的候选人应聘一家上市企业的采购经理,几轮面试下来,无论是工作经验、专业背景、还是个人素质等各方面都让人无可挑剔。


老板属意将他作为未来采购总监的人选进行培养, 出于谨慎和流程需要,发offer前我们做了例行的背景调查。

却发现,其在上一家公司与供应商勾结,让原公司损失了十几万的利润,而他也在中间牟取了几万块钱的赃款。

原公司老板出于多年共事的感情和对小伙子未来发展的考虑,选择了低调处理,让他返还个人贪污部分后辞职了事,并没有报案,所以这件事,在原公司只有老板和老板秘书二人知晓。


但是不巧的是,负责这个岗位招聘的猎头,与老板秘书是旧相识,所以一背调就什么都清楚了。


作为一名采购负责人,人品有瑕疵是大忌,特别还是财务问题。

最终的结果,自然是新公司以人岗不匹配拒绝了候选人。

对于这位不到30岁的年轻人来说,这个offer最终的薪酬待遇和发展空间都十分诱人。 我相信,如果给这位小伙子一次选择的机会,他一定不会为了几万块的蝇头小利去放弃一个上市企业的高薪offer和发展机会。

只可惜,时间不能重来,我们不是先知,犯过的错误、失去的机会永远无法弥补。

《圣经·旧约》里有一句话:

There is no new thing under the sun.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每一位在职场打拼的人,都应该爱惜自己的羽毛。

为了一时的利益而放弃长远的发展,因小失大,绝非明智的选择。

04

未雨绸缪,

35岁的职场不一定非上即下

在袁慧中向李思雨打感情牌的的一段戏中,有一句话说出了绝大部分职场中年人的心中焦虑:

“我三十五岁了,这次要是升不上去,这辈子都没戏了吧?“


三十五岁,正是“上有老,下有小,找工作嫌你老,想退休嫌你小”的尴尬年纪。

而三十五岁存在职场危机,早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图片内容来自百度百科

恰逢2020年这个特殊时期,经历了疫情、中小企业倒闭、市场大裁员等一系列的事件,职场众人对于35岁愈加敏感。

那么,从基础员工或基层管理晋升到中高层管理就能解决三十五岁职场危机吗?

未必!

危机对谁都存在。

职位的晋升只能让职场危机的年龄后移,给你带来短暂的缓冲空间,并不能让危机彻底的消亡。

要应对职场危机,需要的是未雨绸缪。

在这里,笔者分享一些身边朋友的做法,以供大家借鉴:

1. 提前为自己谋划一个“铁饭碗”

笔者有一位在浙江的朋友,996工作5年后,看着公司平均年龄28岁的同事,在27岁毅然选择了重回校园,考了一个全日制研究生。

毕业后,即开始备考公务员。

如今36岁的他,已经是浙江某市的区商务部门的科级干部。

身边也有朋友入职场几年后半工半读、边工作边考各种职称,为自己30岁后入校做老师寻求机会的。

对于职场人来说,35岁是一个危机门槛。而对于公务员、事业单位、教职类人员来说,35岁,才刚刚起步而已。

因此,为自己的未来谋划一个“铁饭碗”,不失为解决职场危机的一种明智选择。

2. 主业之外还有副业,换一个跑道,挖掘新的职业发展

女性在职场上,除了要应对工作的压力、岗位的竞争外,还要面临怀孕生娃、哺乳带娃等一系列家庭的牵绊。

不可否认,当代中国女性在职场上承受的压力和面临的危机,与男性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但是,也并非毫无解法。

笔者有一位姐姐,在自己32岁、女儿6岁的时候,意识到了职场危机。

26岁结婚生子,之前从事的是人事行政岗位,结婚前,因为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工作,无论是职位还是收入都有不错的回报。

然而,随着孩子的出生、产假、哺乳假,以及自身重心往孩子身上的转移,都让她在人事主管这个岗位上裹足不前。

也想过跳槽,然而几个机会都因为工作强度太大、加班要求太多,无法与家庭兼顾放弃了。

后来姐姐在朋友的鼓励下另辟蹊径,利用自己的人力资源专业知识和从业经验,开始在各大网络平台尝试新媒体文章写作。

每天早上5点起床,利用上班前的两个小时,四个月笔耕不辍,输出了十多万字。

陆续收到各个公众号的约稿,甚至出书邀请。

如今,距离姐姐第一次写作已经过去三年,她不但保证了自己副业月收入轻松过万,还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本书稿。

额外的收益是,在妈妈的影响下,女儿也爱上了读书和写作,写的作文经常被作为班级范文传阅。前段时间,还在她的朋友圈看到了她女儿上稿了当地报刊的少年文学版面,拿到了人生中的第一笔稿费。

所以,对于这位姐姐来说,职场危机是别人的,而她的事业道路,才刚刚开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