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财经连环话
凤凰财经金牌栏目,一张图看懂财经万象,专业财经,轻松看懂。唯一正牌官方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凤凰网财经  ·  暴涨3000%,卖爆了! ·  昨天  
有限次重复博弈  ·  点评一下? 有限次重复博弈的微博视频 ... ·  2 天前  
数据宝  ·  最新筹码大幅集中股出炉 ·  2 天前  
经济参考报  ·  破90亿元!1.7亿人次!再创新高!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财经连环话

滴滴被传上市:七年21轮,200亿美元融资“烧”出的IPO稳了吗

财经连环话  · 公众号  · 财经  · 2021-01-15 16:28

正文

来源:凤凰网财经 《启阳路4号》栏目
文:连卫民

知乎上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帖子,大意是:“有哪些你以为早就上市了,但实际上却还没上市的公司?”
在回答里出现次数最多的几个公司中,滴滴赫然在列。和滴滴一同被提到的还有字节跳动、快手等企业。
的确,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收购了Uber中国,合并了快的,稳坐中国网约车行业头把交椅的滴滴,好像早就该上市了。
但滴滴似乎很沉得住气,成立8年以来,尽管数次被传要上市,最后却都被证明是谣言。近日,又有消息传出滴滴或将赴港上市。
1月4日,据《晚点 LatePost》报道,滴滴计划于2021年上市,上市地点或选择香港,目标估值约为600-800亿美元,目前正与包括高盛、摩根大通在内的投行接洽。
截至目前,滴滴方面并未对此消息做出回应,但也没有像去年10月那样否认上市传言。
近年来滴滴在出行业务之外,也开始探索多元化发展之路。
与美团对战的外卖业务失败后,去年开始发力社区电商,前不久又发布了与比亚迪合作的首款定制网约车D1,开始“造车”。看起来,滴滴的“护城河”似乎越来越宽。
另外,港股这两年掀起中概股回归热潮,恒生指数也在最近创一年来新高;滴滴总裁柳青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滴滴的核心业务也已经开始盈利。这些或许都是推动滴滴上市的因素。
但在疫情仍未结束、监管逐渐严格、流量红利见顶、新业务仍在“烧钱”的情况下,2021年,真的是滴滴上市的好时机吗?
七年融资21轮,“吃钱”长大的超级独角兽
两个月前,36氪、IT桔子分别发布了“中国新经济独角兽TOP100榜单”和“2020年全球独角兽TOP100榜单”。
在两个榜单中,滴滴都位列前五,分别排在第3和第4位。不难看出,在经历八年的发展后,滴滴已经行业公认的“超级独角兽”。

资料来源:36氪


但滴滴这只“超级独角兽”,却是“吃钱”长大的。公开资料显示,自2012年成立以来,滴滴一共进行了21轮融资,融资金额高达上千亿。
尤其是在2016年和2017年,滴滴更是接连拿到数笔10亿美元以上的大额融资。
2016年滴滴共融资约60亿美元,2017年更是融资近100亿美元。阿里巴巴、腾讯、软银、红杉、高领等都成为滴滴的投资方。

数据来源:企查查


在强大的资本加持下,滴滴通过发放红包、高额补贴、广告推广等方式“攻城略地”,迅速抢占市场。
2015年,滴滴的竞争对手“快的”选择与滴滴合并;2016年,号称要用“全球之力”赢得中国市场的Uber中国,也被滴滴收购。
自此之后,滴滴在网约车领域再无敌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行业巨无霸。后来虽然高德、美团以及曹操专车、T3出行等也都在做网约车业务,但和滴滴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
去年11月交通运输部公布的一组数据,更加验证了滴滴在网约车行业无可撼动的“龙头”地位。
这份由官方公布的“主要网约车平台10月份的运营数据”显示,在10月份的6.3亿单订单中,滴滴的订单量为5.62亿,占到了所有订单量的将近90%。
事实上,也正是这些源源不断的巨额融资,才让连年亏损的滴滴能够维持正常运营。
2019年2月,滴滴创始人及董事长程维在内部信中表示,2012-2018年,公司从未盈利,6年累计亏损390亿元。有关数据也显示,截至2019年底,滴滴累计亏损超过了五百亿,仅2018年一年就亏损110亿。
经历“至暗时刻”,滴滴放慢脚步
一路高歌猛进的滴滴,在2018年因为“顺风车事件”放慢了脚步。
2018年5月,一位郑州的21岁空姐在乘坐滴滴顺风车时被杀害;同年8月,温州乐清一名20岁的女生也在乘坐滴滴顺风车时遇害。
接连两起案件都与滴滴有关,一时之间舆论滔天,公众对滴滴的指责谩骂之声不绝于耳。
随后,滴滴宣布无限期下线顺风车业务,对顺风车业务进行整改并将安全作为核心的考核指标。
由于当时社会的抵制情绪,滴滴的快车等其他业务也受到了很大影响,订单量大幅度下滑。
滴滴也开始思考平台的安全与合规建设。滴滴CEO程维和总裁柳青在之后的对外发言中,多次强调“安全”的重要性。
2008年底,程维在发布的公开信中对过去六年的发展进行了系统性反思和战略调整,并表示要“全力投入安全整改,把安全红线刻在心里”。
去年4月,程维在公司战略会上公布了未来3年的“0188”战略目标,其中提到:安全是滴滴发展的基石,没有安全一切归0。
在“顺风车事件”的阴影下,2018年、2019年可以说是滴滴的“至暗时刻”,直到2020年,滴滴才喘过气来,小心翼翼的恢复顺风车业务,并开始尝试新业务。
核心业务开始盈利,新业务仍在“烧钱”
连续多年亏损的滴滴,终于在2020年开始部分盈利。
去年5月初,柳青在接受 CNBC 采访时表示,滴滴的核心业务也就是网约车业务已经盈利,或者说有些薄利了。
但与此同时,滴滴进军社区电商的新业务“橙心优选”却开始“烧钱”扩张。
面对阿里、美团、京东、拼多多等同样涌入社区团购业务的竞争对手,滴滴采取了和当初在网约车市场竞争时同样的策略。
去年11月3日,程维在公司全员会上表达了做社区电商的决心:"滴滴对橙心优选的投入不设上限,全力拿下市场第一名。"
Wind 的数据也显示,在滴滴的投资行业分布中,批发业和零售业占到了相当大的比重。

资料来源:wind


从一些公开的数据来看,橙心优选“烧钱”补贴的战略确实有效,但在其他巨头也纷纷进场的情况下,这种“补贴”能够持续多久,就不得而知了。
另外,社区团购看似成为巨头们争抢的“香饽饽”,但想做到盈利却也没那么简单。
去年12月,就在橙心优选宣布正式启动橙心小店战略,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推进社区团购业务的同时,哈啰出行却悄悄放弃了旗下社区团购业务“哈啰惠生活”。
据悉,“哈啰惠生活”开团最多时超过1000个,但能达到盈亏平衡的很少。
除了橙心优选外,滴滴还在2020年新上线了货运、跑腿、花小猪等业务。另外,滴滴还与比亚迪合作发布了首款定制网约车D1,开始“造车”。
加速布局新业务的背后,或许流露出滴滴对网约车业务模式单一,流量红利见顶的焦虑和担忧。
去年4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2018年后,我国网约车用户规模增、用户使用率都增长放缓。
其中,2019年6月和2018年12月相比较,用户规模只增长了0.3%,而2018年12月与2017年同期相比,这个数据是2.5%。
但问题是,所有的新业务,都需要钱,这对滴滴的资金池而言,是个巨大的挑战。
监管趋严和竞争对手的挑战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对许多行业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在长达几个月的时间里,网约车的订单量断崖式下跌,滴滴作为行业的巨头,也损失惨重。不过随着国内疫情的逐渐好转,情况有所改观,但司机和乘客的防疫、车辆的消毒等,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滴滴的运营成本。
另外,滴滴重新上线的顺风车业务,也遭到了来自正在准备上市的嘀嗒出行的有力挑战。
在滴滴顺风车业务下线整改期间,滴滴原有的市场份额也迅速被嘀嗒出行抢占。嘀嗒出行甚至凭借顺风车业务的支撑发起了上市申请。
嘀嗒出行招股书和光大证券研究所资料数据显示,滴滴顺风车业务下线后,嘀嗒出行的市场份额快速增长,2018年12月司机和乘客的季度环比增速分别为123%和141%,业务量激增。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