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李志轩
李志轩,笔名吕游,旅游法律法规研究与应用专家,主要研究实施“旅游+金融+互联网+旅游商品+新能源客车+导游”等跨界商业模式。对旅游企业的“营改增”、新三板挂牌、IPO以及对“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新疆特别是喀什的文化旅游经济交流有一定的研究。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HR新逻辑  ·  HR版:DeepSeek八大场景神级提示词大 ... ·  昨天  
人力葵花  ·  DeepSeek:未来,只有这2类HR可以存活! ·  3 天前  
HR成长社  ·  DeepSeek神级提示词(HR版).pdf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李志轩

【评论】让内容为王取代流量为王

李志轩  · 公众号  ·  · 2018-08-11 05:03

正文

2018 8 10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夕君

李志轩观点: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对文化产品来说,内容为王才是王道,对于旅游产品来说,何尝不是如此!

以下为正文

这个夏天对综艺节目、网络直播来说并不平静,延播、停播、下架等事件层出不穷。有关部门出重拳整治乱象,也为行业提了个醒: 一味猎奇、迎合、 语不惊人死不休 背后隐藏的流量为王观念不可取,应该被内容为王取代。

互联网时代,直播兴起,综艺节目也比从前有了更加便利的抵达受众的途径和更加多元的变现模式。受其影响,传统电视媒体的思维方式、运作模式也趋于互联网化,观众成了用户,讨好用户、留住用户、抓住流量,甚至成了部分节目的唯一诉求。就拿前段时间热度极高的网络综艺《创造 101 》来说,最终胜出出道的某 女子偶像 既不会唱歌,也不会跳舞,更谈不上善于表演,竟堂而皇之地成为女团成员,原因无非是话题热度高、能够带动流量,也就便于赚钱。

对于 一般的产品 来说,用户体验的确是重中之重,所谓顾客就是上帝,顾客满意是第一位的。 但是 文化产品 有其特殊性,必须坚持一定的文化含量和品位,音乐、舞蹈是用来欣赏的,不该以近乎 审丑 的方式吸引眼球、博人一笑。 历史上那些流传下来的经典文艺作品,往往都不是当时最畅销的,可它们代表了一种高度、一种境界。可见, 内容的价值不能仅仅用流量衡量

比艺术品位低下更可怕的,是价值观层面的低俗、偏执、误导。自由的前提是尊重规则、尊重他人,可是,在部分脱口秀性质的综艺节目以及网络直播中,嘉宾、主播打着 自由 ”“ 特立独行 的幌子,发表挑战社会公认的价值底线的观点,诸如煽动两性对立、玷污革命烈士等,为制造节目效果不惜冒天下之大不韪。这种只为流量而不顾是非的做法甚至延续到现实生活中,某国企近日被爆出以暴虐荒淫的代表人物之一商纣王及其宠妃妲己为噱头拍摄视频,宣传周文化景区,而将周文化中诸多优秀的因子弃置不用。 看似无关的两件事背后,流量为王、罔顾其他的思路并无二致。

人类社会存在多重判断事物的标准与价值,将一切价值都统一到经济价值上,一切从流量和收益出发,实在可悲。

对文化产品来说,内容为王才是王道。 内容是文化产品生命力的根源 ,也是其个性特色的来源与体现,文化产品所承担的知识普及、审美愉悦、社会文化建构等诸多功能,都要通过扎实、优质的内容才能得以实现。 且内容的优质与流量的可观不仅不矛盾,而且成正比。就拿近期热播的网剧《延禧攻略》来说,尽管剧本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但其服装、道具、布景方面的出色表现广受肯定,其中包含的非遗技艺让观众开了眼界,该剧也获得了颇高的关注度和点击量。这个道理对综艺节目、网络直播来说同样适用,《博物奇妙夜》等综艺节目都是例证。

剑走偏锋容易在短期内博取眼球,但终非长久之计,端正心态、内容为王、提升品质、注重价值,才是文化产品可持续发展的正途。

图片名称:内容为王,版权为 © 汇图网, www.huitu.com


版权说明: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