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欢喜非喜
总觉得渡己不易,但谁又得以简单过活。 无法在开始的时候就有好多的阅读量,可是我终究要开始。如果你点开了我的文章,读完好不好? 或许,你要做我的微信好友吗? jh2507436522
51好读  ›  专栏  ›  欢喜非喜

群发的祝福可以不用勾我的名字

欢喜非喜  · 简书  ·  · 2018-02-15 20:26

正文

图片发自简书App

1、

今天年三十,我陆续的收到微信好友的拜早年的消息,里面甚至好多人,我连备注都没有改。

“爆竹声声震动思念的神经,

绚丽烟花照亮湿润的眼睛,

团圆饺子饱含浓浓的温情,

任何祝福都显的太轻太轻。

我怕三十的鞭炮声音太响,

我也怕你收到的祝福太多,

所以我现在给你发出新年祝福,

祝你新的一年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新年快乐!”

看着这些相同的句式和结构,我其实特想说,群发的祝福可以不勾我的名字。

过年是一个理所应当送祝福,并且接受祝福的时候,而过年送出的祝福,同样是对于过去一年的总结。

对想念的人说声快乐,对感恩的人说声谢谢,对敬重的人送出祝福,给父母亲人身体健康的祝愿。

这原本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送祝福的人真心实意,接受祝福的人喜笑颜开,但什么时候开始,出现了祝福群发这件事情呢?

在朋友圈看到的一组漫画,给了我很大的触动。

蔡康永说过一句很任性的话:“我不喜欢节日,因为我不喜欢别人规定我哪天该特别高兴,哪天该特别难过。”

这是牛人的世界观,作为凡人,我依然很在乎节日,尤其是春节。

过年的美好之处在于,它给我们一个放松的借口,一个挥霍的理由,它赋予了我们一切行为的合法性。

包括偷懒、放纵、好逸恶劳、胡吃海喝。

我们所期待的过年,可能不会有多热闹,有多铺张。

只是过年的时候,有爱的人,陪在身边;电话铃声可以适宜的响起,而后电话里是熟悉的声音和新年快乐;打开微信看到朋友发的消息,读完会感觉到,这是专门发给自己的消息。

2、

我有一段时间一直都在想交往的意义,就是好多的时候明明不想搭理的人可是却还是要陪着笑脸,明明不是朋友的人却还是要手牵着手,脸上还洋溢着笑容。

明明知道会生疏,会遗忘,却还是会在在一起的时候心甘情愿的去为对方做那么多的事情。

一直前进的过程当中去认识一些人,兜兜转转之中发现彼此之间的缘分。

我想的答案是,那或许是因为并不想孤单。

有些人充满戾气和恶意,是因为他们从未被人温柔相待过,其实每一个人,都在不遗余力的在寻找生命当中的温柔和善意。

而过年的时候对于孤独仿佛存在了一种偏执,每一个人都想要证明自己是值得被爱,值得他人记住的,所以收到的祝福也应当独一无二。

所以每一个人都在等待着别人的主动联系,等着看自己收到的新年祝福。

一次聚会的时候,一个朋友说过这样的一句话:“现在过什么节日我都不会主动的送祝福了,有人给我发,我才给别人回。群发的没有诚意,单独发却会感觉矫情。”

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忍不住回他一句:“如果每一个人都是你这样的想法的话,那么又有谁还可以收到祝福呢。”

他回应了一句话,我很难忘记:“在这个群发祝福的时代,一样的句式,一样的辞藻,那你觉得,这是祝福吗?”

我一时无语。

3、

我以前是一个很在乎祝福的人,逢年过节我都会主动的为在乎的人送上祝福,我也不知道我现在为什么那么懒了,对于节日,多了一种无动于衷。

就算是不送祝福也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妥,以前所在乎的在乎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没有那么在乎了。

桐华的《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有一句话我印象挺深刻,书的后面李哥说的。

“人还是少读点书好,知识分子总爱犯一个毛病,在做一件事情之前总是会想的太多。什么我们之间隔了多少年,我们之间有了多少的空缺,我们之间再也回不到从前,然后自己痛苦的想好多的东西,最后的结论却是连做的勇气都没有,书读多了,就是容易这样,想的多,做的少,最后的结论却是什么都没有做,就放任遗憾成为了遗憾。”

其实在过年的时候,所有的想法,所有的在意,所有的兴奋,所有的小心翼翼,不过是为了证明这样的一件事情,那就是自己其实是值得被爱的,就是那样的简单粗暴。

平时的欣喜相较于节日的悲伤则会变得黯然失色。

可刷一遍微信消息,看到的都是开头一样的群发祝福,心恍惚间,就凉了一些。

4、

为什么要认真的发祝福呢?为什么还要送出祝福呢?我很感谢我记过的那些日记。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