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IVD行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集采、DRG等政策使企业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另一方面,技术创新能力与国际巨头的差距依然明显。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破局成为国产IVD企业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放眼其他行业,无论是白色家电的价格战困局,还是近年来华为在技术封锁以及全球经济衰退压力下的破局,这些看似不相关的故事,或许能为IVD行业提供有益的启示。因为答案,往往在视野之外。
2022年8月,任正非的一句话:“让寒气传递到每个人”,是对企业在寒冬中生存的警醒。
任正非强调,面对全球经济衰退,华为必须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将生存置于发展的首位。这种以求生存为核心的经营策略,也正是当前IVD企业需要的。
在IVD行业,降本增效已成为企业的普遍诉求。价格战让企业利润微薄,研发投入逐年下降。如果继续沿着规模扩张的老路走下去,只会让行业陷入恶性循环。
借鉴华为的经验,IVD企业应重新审视业务模式,优化资源配置,精简低效业务,集中资源突破核心领域。
此外,华为强调质量为先。在研发制造环节中,质量不仅仅是市场竞争力的保障,更是企业生存的基石。
对于IVD企业而言,与其在同质化产品上拼价格,不如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技术创新和高附加值产品上,建立长远的竞争优势。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IVD行业当下面临的市场内卷、低价竞争等问题,早在中国白色家电行业中就曾出现。
20世纪90年代,中国白色家电行业以价格战迅速崛起。然而,价格战虽然带来了短期的市场份额,但却让企业陷入长期的泥潭。
一台电视机的平均利润不足10元,研发投入逐年下降,行业内再难出现颠覆性的技术创新。这与今天的IVD行业何其相似。
值得注意的是,白色家电的教训并非没有亮点。一些企业通过多元化布局和进军国际市场,成功走出价格战的泥潭。例如,美的通过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逐步建立起了全球化的竞争优势。同样,IVD企业可以借鉴这些经验,通过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和国际化战略,找到新的增长点。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仅靠低价策略无法走向长远。IVD行业需要避免重蹈白色家电行业的覆辙,坚持高质量发展,积极拥抱技术变革,才能在竞争中保持优势。
在当前形势下,国产IVD企业需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进行跨行业学习。华为的战略调整、白色家电的兴衰经验,都为IVD行业提供了宝贵的借鉴。行业需要的不只是技术创新,更是从商业逻辑到管理模式的全方位进步。
第一,借鉴先进的管理理念。从华为的现金流导向到美的的精益生产管理,IVD企业可以通过学习跨行业的管理经验,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优化内部结构。
第二,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白色家电行业的国际化经验表明,全球化不仅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提升技术能力、拓宽利润空间的有效手段。IVD企业可以通过布局海外市场,逐步缩小与国际巨头的差距。
第三,以史为鉴,避免价格战陷阱。白色家电行业的低价竞争,最终让行业整体陷入困境。IVD企业应警惕同质化产品的价格战,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高质量创新产品的研发。
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与行业变革的双重夹击下,中国IVD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然而,挑战往往与机遇并存。
华为的坚韧求生之道和白色家电行业的经验教训,为IVD行业提供了宝贵的参考答案。唯有跳出IVD看IVD,才能在更大的视野中找到破局之道。
国产IVD企业只有坚持高质量发展,不断突破技术瓶颈,积极学习跨行业的先进经验,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为行业注入新的活力。
未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居民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IVD行业的长期向好趋势并未改变。
体外诊断观察特成立IVD企业高管交流群,交流IVD行业热点,
赶快扫码进群吧!若二维码失效,请扫描文末二维码,添加小编个人微信,小编将邀请您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