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卢克文工作室
用深度,记录世界当代史。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参考消息  ·  日本将向印尼提供两艘高速巡逻艇 ·  3 天前  
参考消息  ·  巴西一架飞机降落时发生爆炸 ·  5 天前  
参考消息  ·  打电诈,菲方抓获约400名外国人 ·  5 天前  
卢克文工作室  ·  不要低估特朗普的扩张野心 ·  5 天前  
参考消息  ·  特朗普遭到警告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卢克文工作室

我养了十个精壮汉子

卢克文工作室  · 公众号  · 国际  · 2024-09-11 17:00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是作者对自己写作生涯的反思和总结,以及团队写作经验的分享。作者从写作国际时政、历史、社会时事类文章入手,经历了艰难的身体和心理挑战,摸索出搭建写作团队、培养专业作家的方法。文中提到了不同作家的特点和专长,以及他们如何共同合作产出优质文章。最后,作者呼吁大家加入其知识星球,获取更多的时政深度点评,和大家一起进步。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作者的经历和反思

作者从2019年开始写作,至今已经写了约五百万字。写作过程中身体和精神都承受了巨大压力,导致身体磨损严重。作者分享了自己的工作经历和寻找合作伙伴的过程,以及如何培养和发挥每个作者的优势。

关键观点2: 团队建设和作家培养

作者通过招聘和培养专职作家,尝试搭建一个写作团队。过程中经历了许多挫折,但终于形成了有模有样的团队。好的时政作家需要花钱、花时间培养,作者通过实例说明了如何根据每个作者的特点和专长分配任务,让他们发挥最大的价值。

关键观点3: 推荐加入知识星球的理由

作者的知识星球已经累计2500+篇优质文章,并且工作日几乎每天更新时政深度点评。加入星球可以了解作者对新闻热点的见解,和作者一起进步。已有40000+读者加入星球,和作者一起认识世界的底层逻辑和本质规律。


正文

标题党,纯粹标题党,我们要严肃批评这篇文章,别有用心地使用了标题党。
事情是这样的。

我从2019年开始写国际时政、历史、社会时事类文章,到目前为止,一共写了5年,从37岁写到42岁,大概连续写了五百万字(不精准),出了六本书,写到现在,整个人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首先是大脑退化得很严重,以前我可以一口气写5000字不停歇,现在写1500字就必须停下来休息一会,要不就会头昏脑胀,精气续不上来。

其次是身体磨损得也很严重,现在每写完一篇文章,我右肩就酸痛难忍,需要去请按摩师傅每次按压半小时,连续按压三次左右才能缓解右肩疼痛。

我说这些不是为了跟大家诉苦,因为我成了公众人物,拿到了比普通人多得多的资源,相对于我得到的,我这些磨损压根算不上什么,我要是当众诉苦的话,就显得太矫情了。

我说这些只是在正常叙述,一个人写作500万字会出现什么身体反应,这一切都是难以避免的。

而且我查阅过大多数作家的生命周期,一般一生都只有1000万字左右的产出,也就是说,我的写作生命已经走完一半了。

我写作的过程比别人要累许多,主要是因为我以深度大长篇为主,查找资料、核对数据、编排技法比普通新闻时事评论要耗时耗力几倍,写作过程更痛苦漫长,所以更耗人精力。

其实我很喜欢写时事评论,几个小时就能出一篇文章,但如果写国家历史和个人传记,或者是《墨西哥往事》《出乌克兰记》这种又飒又野又让人耳目一新的文章,至少得工作五到七天。

如果遇到要出国实地调研,还常常十天半个月不能更新,错过了大量新闻时事。

我翻了翻自己的微博,其实在202112月时,也就是三年前,我就知道自己这样难以为继,必须要想想办法了。

2019年到2023年这四年,我其实就是拿命在写。

因为在职场做过许多品牌,我特别珍惜每一个做品牌的机会,2019年我写出来的时候,马上用自己的市场营销学知识,给自己做了品牌定位与发展分析。

要做好品牌,就必须出高质量稿子,在给自己做swot分析时,我意识到2019年的自己“擅长讲故事,但国际政治基础性知识不足”,便决定扬长避短,以传记类长篇文章起步,先这样扎实写三四年,等对世界各国有一定的了解,再涉足时评领域。

传记类长篇文章比时评要难写得多,写《魔鬼的棋子》《普京三部曲》《苏联帝国灭亡史》真TM快把我写吐了,写得我真想拿头撞墙。

所以那三年,我就是在玩命工作,每天写十几个小时,很少很少休息。

那时候我微博也没啥人看,我就自己在微博上记录一下平时的工作状态。

我真不希望浪费命运垂悯自己的机会,一直以写出高质量长文来要求自己。

但要是再这样写下去,真的活不长久,那时我常常对朋友说,估计写到45岁,各种病痛折磨,就要写死了。

2019-2022年,我几乎一个人完成了公司90%的写作工作,身体也是在这段时间写垮的。

为了不死在45岁,我从2022年开始,就有计划地招聘和培养专职作家,希望他们能帮我顶住一部分写作压力。

通常发出一份招聘信息,收到100份简历,最后只有一到两个人适合留下来。

留下的这两个人,通常过一两个月,又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不写了。

偶尔会招到天资很棒的20多岁写手,感觉捡到宝了,准备花时间慢慢培养,但这些写手往往又容易恃才傲物,在公司里跟谁都不对付,跟谁都吵架,最后没几个月,又跑了。

每次看到这种“年轻有天份,但因为太狂傲经不起一点挫折”的年轻人,我就十分惋惜,常常想起4年前,我刚刚写出来的时候,一位老人对我千叮万嘱,他说他这一生,见过太多天才殒落,好多天才都不珍惜自己的能力,还常常主动破坏自己的成长轨迹,最后都变成了普通人,浪费了自己一身的好才华。

庸才败于惰,天才败于傲。

除了全职在我这工作的,全国大部分能写作的人,其实都有自己的正经工作,有的是几十年体制内,有的是高校教师,有的是传统媒体编辑,这些人都不舍得手头的铁饭碗,只能兼职写作。

有一位体制内很牛逼的作者,我跟他视频时,求他来我这做总编辑,年薪开多少都没问题,只求你过来能减轻我写作的工作量,我真的快写死了,救我一救。

对方说,我现在都混到体制内XX级别了,不能前功尽弃,兼职可以,全职是不可能的。

其他人也是一样的:体制内退休金有保障、在自己城市定居太久不想挪窝、孩子上学、老婆不让、舍不得本地每家会所和沐足店、家门口SPA馆黑金VIP卡刚充值......各种各样的理由层出不穷。

2022年我找了一年的写手,最后跑了四五个,勉勉强强凑齐两三个,能在我出差时救救急帮写稿。

也不是每个写手上来就能用,你得亲自慢慢教、慢慢练、慢慢辅导他们,让他们用同一个主题互相比稿,互相找优缺点,看谁可以写出深度和广度。

我们当时通常先开一个会,确定写某个国家或某个人物,然后规定写手一周内交稿,交稿完再集体开会评论,挑出最好的那篇发在我们公众号上。

写手的成长充满了随机性,但最后能写出来的,通常都不是最聪明最有天赋的那个,而是偏郭靖这种风格的作者:能吃苦、有毅力、谦虚、好学、勤奋、能听取批评、不自傲。

文笔可以练、国际知识可以积累,但谦虚好学的心态,学不来。

聪明的人总是比坚毅的人跑得快,但他们总是跑不到终点。

整个2022年过完,我也只搭出一个比较潦草的作家团队,能救急但还不成系统。

2023年时,我感觉到面对这么大的工作强度,身体越来越吃不消,我差不多写作一小时,就必须躺下休息半小时,等肌肉不再酸痛,大脑也不再昏胀,才可以回到电脑前继续写。

我在同班同学的微信群里,也常常看到同学们说,自从进入40岁以后,身体明显一年不如一年,干一点活就腰酸背痛,坚持不了多久就必须休息。

难怪社会上常说,人过了40岁还没取得成就,后面就几乎不太可能了,主要是身体拼不过年轻人,行动能力跟不上了。

但好在2023年,我们编辑团队终于有模有样了。

经过十几次挫败,我也摸清楚了,好的时政作家,都是花钱花时间养出来的。

这世上没有哪个时政作家,能精通全球所有国家的政治生态,能熟背每个国家的高层人物,能记得某个国家的成长史,更不能每天专注战争类信息新闻。

我就遇到了这种难题,俄乌战争刚刚开打时,我还能写上几篇,但后面每天各种碎片化信息泛滥,碎得像摔在地上的玻璃,过两三天战线就发生变化,你都不知道现在打到哪了。

我要是每天盯着俄乌战争,那其他工作就不用干了,这事必须有专人负责。

团队里必须有这么一位作家,他每天啥事都不干,就只盯着俄乌战争,每天看沙盘、收集情报、跟同行沟通,以保证能向读者传递准确信息。

最后“风雨如歌”负责这块工作,俄乌战争的稿子基本都交给他来写了。

巴以战争开打后,他又专盯巴以,所以俄乌和巴以战争他都混成精了,出点啥大事,他马上能来一篇分析前线的文章。有别的渠道来采访我时,我也要跑去问他现在战况如何,双方打到哪了,他就成了我们团队的前线专家。

其他作家也各有各的任务。

像“低调老弟”,他的主业就是盯紧日本和越南,把这两国的政治生态摸得明明白白。

哥们对越南政坛了解有多深呢?

320日,低调老弟一篇《武文赏辞职,只是越南政坛大戏的前菜》,提前几个月,预测苏林将取代武文赏上位;

525日,低调老弟的《越南政坛大戏第二章,主角换成了公安部》,极详细解释了越南各股政治势力的博弈。

727日,低调老弟的《后阮富仲时代的三大看点》,以及827日的《苏林访华,背后的两大问题》,精准回应了苏林的上位,并分析了苏林后面的一系列动作。

如果你连着这四篇文章一起看,就能看出低调老弟研究越南有多专业,其对越南局势的预判有多牛逼。

特别是320日那篇,我当时看完都是拍着桌子叫绝,觉得哥们研究越南是不是成精了。

其实低调老弟,对日本高层的政治斗争也烂熟于胸,只是他每次写日本时,文章总是偏晦涩一些,所以大家总是没留意他在日本这块的修为。

是政治修为,不是河北彩花那种修为谢谢。

但是低调老弟不好请,常常突然一个多月不见人,我们问他你干嘛去了,怎么好久没写稿了,他会说他读书去了,“没读好书,就写不出好文章,要闭关读书,提升自我,才能让读者满意”。

嗯,有很强烈的我管理意识。

除了风雨如歌、低调老弟,你们还应该常常看到星海舰长这个名字。

星海舰长,是个常常能把读者写哭的变态。

他主要负责研究产业和大国发展,有很强的民族情怀,《芯片往事》后台的评论,一水儿三四十岁的大男人,看完后在那抱头痛哭。

星海舰长在作家群里水平最稳定,研究一个国家最下苦功夫,常常是花10天左右写一篇长文,最近的那篇《缅甸乱局,无力自救》,就是他辛苦研究的成果,读者评价是“简中网络里,讲缅甸局势来龙去脉最清晰的一篇文章”。

星海舰长还有个好处,就是能写快评,写快评很见一个人的知识积累,必须在新闻发生后几小时内,交出关于新闻的精准评论,又不能像某些专家那样含含糊糊说一些套话,但如果我在国外出差,通常星海舰长能快速出评论,把我从无助和慌张当中拯救出来。

让人欣慰的是,我们培养了三年的风雨如歌,其写快评能力也在日渐提升,毕竟呆在我们这团队,每天睁开眼睛在研究特朗普,闭上眼睛又在研究埃尔多安,天天一群中青年男人光着膀子,对着地形图在那神神叨叨,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三年其实至少算读了个国际专业硕士,还是天天实战的那种,任谁的水平都会快速上升。

我们团队目前大约有十个作家,大家都很热爱这份工作,每篇长文都是提前规划,需要作家工作七到十天才能交稿,相比部分一天一稿的同行,我们可以慢慢下苦功夫,所以能保证我们在竞争激烈的自媒体圈,一直能凭质量活下去。

经历这三年的培育过程,我也慢慢想明白了,一个稍好一点的时政作家,是用钱、用耐心、用时间慢慢养出来的,是不可能在市面上招聘到的,也是不可能突然就爆发的。

我目前干的这件事,就跟日本漫画杂志不断培养新漫画家一样,我也在培养这个行业的顶尖作家,能全职或者兼职干这份工作;让部分人专注于某一项精神产品的输出,是整个社会,物质与精神越来越完善才会发生的事情,毕竟培养一个时政作家,要花费的成本那么巨大,一个贫穷的社会是难以承受的。

我喜欢一位读者说的:所有职业顶端人士,都是用时间,用银子,用错误养出来的,所有。

不过,也许我也没这么高大上的期望与想法,也许,我只是想多活两年而已吧。
-------------------------------------------

“每买一本,彦祖就能多活两年~”

--------------------------------------------

为什么推荐大家加入我的知识星球?

从19年至今,我们的知识星球已经累计2500+篇优质文章,累计输出文字400万+,花一年的钱看五六年的全部文章,而且好评也是源源不断。


现在加入我的星球,工作日几乎每天更新一篇时政深度点评,了解我们对各类新闻热点的见解,和我们一起进步。


如今,已有40000+读者加入我的星球,和我们一起重新开始认识世界的底层逻辑和本质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