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浙商银行微讯
欢迎关注浙商银行微讯!知晓新出炉的优惠活动,掌握特色金融产品,获取具有价值的动态资讯!全国统一服务电话95527。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春城晚报  ·  昆明一小区突发火灾!起火原因正在调查 ·  昨天  
APPSO  ·  xAI 宣布 Grok 3 ... ·  昨天  
小众软件  ·  另外两件事[250220|被骗] ·  2 天前  
918云南交通台  ·  就在本周六!事关云南玉昆队中超首秀出行 ·  2 天前  
小众软件  ·  另外两件事[250219]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浙商银行微讯

窑火不熄 匠心不朽 | 扬家风,促行风

浙商银行微讯  · 公众号  ·  · 2024-06-15 10:24

正文

“父亲安安静静地守在窑炉边,又专注又细致,脸上闪烁着不一样的光彩。”

本期家风主人公简介


张婧,现任 丽水龙泉支行副行长(主持工作),历任丽水龙泉支行行长助理、丽水分行零售银行部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历年多次带领团队获分行大零售条线优秀表彰。



扬家风  促行风

有件事,旁人一直都很想不通:父亲作为备受赞誉的“青瓷技艺大师”,似乎从没想过让我继承他的衣钵。
我的父亲名叫张炳权,其实,我小时候有点儿怕他。当年,他部队转业后,做了半年初中老师,就到了龙泉的国营瓷厂工作。他从基层做起,从瓷厂的办公室主任、经销公司经理,一步步成长为分厂厂长……兢兢业业,稳扎稳打。母亲当时在镇里做小学老师,相比别人家的孩子,他们给予我的陪伴比较少,尤其是父亲,扑在“青瓷”上的时间远远超过在家。

▲父亲(左)当兵时的纪念照

那时,我们一家住在龙泉国营瓷厂宿舍,现在大家熟悉的一些青瓷工艺名家,当时都是隔壁邻居。父亲和他们整天聊的,不外乎窑上的火候、新品的技艺、青瓷的花色……可真是说也说不完。

但是,父亲从来不主动和我谈青瓷。 在饭桌上,他让我不要调皮,好好读书,我就乖乖听着,中规中矩。
长大后我也曾经问过父亲,为什么没想过让我去学制作青瓷,他才告诉我,做青瓷要和泥巴打交道,手的皮肤都比较粗糙,有很多皱纹。 太辛苦了,他不舍得。

原来,严厉的父亲,竟也会……不舍得吗?



扬家风  促行风

父亲有间属于自己的“小黑屋”,我记忆犹新。
那是他练书法的地方,有时能“闭关修炼”六七个小时。当年在瓷厂期间,他就一直想研制一个书法笔筒,把自己的书法和青瓷工艺结合起来。

他真的做到了。




▲父亲把书法烧制在瓷器上


上世纪九十年代,国营瓷厂经营环境逐渐走下坡,很多瓷厂工人在龙泉市自谋出路。父亲也随潮而动,开了个人工作室,后来又成立青瓷文化研究所。
那时,我已经上大学了,暑假里也和母亲去工作室帮忙打下手,我自恃从小 在瓷厂长大,烧瓷过程看了无数遍,于是认为:这有何难?
结果,亲自体验整个过程后,我才知道制瓷容易烧瓷难,就说入窑摆瓷吧,叠放时瓷器的间隙、位置等环节必须精细,稍有疏漏就可能造成瓷器的倒塌;点火煅烧,更是考验耐性,三五个人不间断地烧制好几天,充分把握好火候温度,稍有闪失,全窑瓷器就有可能成为废品!
这也太难了! 我这才静下心来,在父亲身旁细细看。
为了研究青瓷上色工艺,父亲烧了一窑又一窑。上釉时间不对,报废!烧裂了,报废!跳釉了,报废!
十几个小时过去了,父亲全程守着, 安安静静地,又专注又细致,脸上闪烁着不一样的光彩。沾满瓷泥的十指,倒映在脸上摇曳的火光,揉泥、拉胚、上釉、烧制……父亲的往日的形象在我脑海中一一重现,有了不一样的意义。

父亲,是在将时光揉进泥土里,用一份匠心守护一份挚爱。他不苟言笑、少言寡语,但一直在用实际行动影响着我:用笔在心,心正笔直,方能立身;塑身在行,精雕细琢,方能修身,青瓷如此,人生亦是如此。




扬家风  促行风

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书法老师过来龙泉拜访父亲,想把自己的书法,写在瓷器上烧制成型。
作为中国陶瓷艺术设计师,丽水市工艺美术大师以及丽水市企业书法家协会副会长,父亲对于青瓷与书法艺术结合的工艺如今已得心应手,有五十多件青瓷书法作品曾获全国和省陶瓷艺术评比金银奖,作品参加过法国、英国、韩国等国国展览和收藏。 同时,他还在致力研究龙泉青瓷文化,笔耕不辍,著《龙泉青瓷史话》一书,为《中国大百科全书》撰写龙泉青瓷条目,在国家省级刊物上发表文章百余篇……
(滑动查看更多)
我是青瓷匠人的后代,我可以做点儿什么?
在银行职业领域,我从一线柜员干起,经历了客户经理、网点主任、支行行长助理、分行部门负责人等岗位的锻炼,到现在成为独当一面的支行主要负责人,我越来越多地想起父亲,当年,他也是从基层做起的。一步步走来,就像他钻研青瓷艺术一样,我也感知着银行人的职业真谛。

近年来,龙泉紧紧围绕“全面复兴剑瓷之都、奋力打造品质龙泉”战略目标,青瓷产业在逢勃发展。

可是,在欣喜的同时,我也注意到在继承发展青瓷艺术的道路上,许多优秀的青瓷老师,缺乏资金支持,虽然被称为“大师”,工作室却异常简陋,不利于陈列作品,更别说在经营规模、场地改造、创新升级上的需求了。每每提到这种现状,父亲总是唉声叹气。

有位青瓷艺人陈老师,获省、市级美术大师称号,多件作品被国家、省级博物馆收藏并选为外交礼品,想升级工作室或厂房购置,却苦于缺少资产抵押,融资困难,同样的问题也发生在其他青瓷手工艺人的身上。
父亲曾说过,要开展“实际有效的行动”!
2016年,浙商银行就打造了全国首个以高层次人才作为精准服务对象的金融服务品牌“人才银行”,那么,龙泉青瓷人才能不能也被纳入其中呢?
说干就干,我们马上向上级汇报,积极沟通,最后落地推出“剑瓷人才贷”,专门对龙泉宝剑、青瓷行业的市级工艺美术师以上人才发放用于扩大生产经营、购置店铺厂房、创业等合法生产经营活动的信用保证类贷款,解决了因缺少抵押物而难以融资的问题。
接触过我们行的手艺人这样说:“我们最值钱的是这一身手艺,浙商银行看到了我们的价值”。

父亲也高兴地说:“龙泉青瓷有未来了!”

后期,我们不仅关注有高超技艺的大师级人才,也开始关注年轻的一些创业者。2022年,总行推出“数智共富贷”的项目,将授信人群扩大至青瓷行业的青年创业人才。 如此,从金融方面,对青瓷传统技艺的扶持就更加丰富立体,也更有成效。
截至2024年5月末,我们行已为本地86位剑瓷大师提供免抵押授信额度5123.7万元,用“浙银力量”帮助龙泉实现“剑瓷之都、品质龙泉”品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