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朋友知道,CC这两年一直在上
圆桌星球
的思辨课。
上半年趁着暑假还给大家薅过一波0元试听。有家长带娃体验后因此入了正课,反馈还是蛮不错的。
但也有人问我,说对于咱普娃来说,这种素质类课程会不会显得有点“没用”了?
我倒不这么觉得。
熟悉我的姐妹应该知道:
我对CC的教育不局限于成绩,而是更加注重培养她深层次的、能够支撑未来发展的底层能力。
底层能力就像习武之人的内功心法,它是将来孩子能否厚积薄发、有没有后劲儿的关键所在。
而思辨力,便是我认为最重要的底层能力之一。
昨天也简单提到了,思辨能力强的孩子,不会听风就是雨,能在信息洪流之中保持清醒。
有独立的思考、也有强大的主见,不会随意被PUA和霸凌。
独立、清醒,内心强大
,
这样的孩子,相信到哪都不会差。
当然,思辨能力的好处远不止于此。
往远看,是在给孩子的将来“打地基”;往近看,于学科学习,也大有裨益。
明天安排了一场对话,我邀请了圆桌星球的资深讲师,共同探讨
关于孩子独立思考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如何培养,以及思辨力对于学科能力的助益。
不想孩子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想让孩子活得独立清醒
?强烈建议,可以听听我们的直播。这次还准备了连麦哦~
接下来,再跟大家聊聊,为什么我在众多素质课当中选了圆桌星球,以及它能给孩子带来什么变化。
首先,市面上做思辨力培养的专业机构,太少了!
思辨能力的培养方式,不同于传统课堂当中的单项输出。
它要通过事例引入,引导思考、不断追问,让孩子自己探索、循证,最后形成自己的见解,并表达出来。
带孩子试听过课程的妈妈们都知道,在这方面,孩子之间的个体差异非常大。
沉默内敛型儿的、有思考但不会表达的、“话痨”但无逻辑的、“墙头草”人云亦云的、有观点但固执己见的...
要根据孩子不同的性格特点、能力水平,引导他们在一堂课当中充分输出,并且是有理有据的输出,这对老师能力的要求非常之高。
教学难度高,好老师也难找,再加上前几年很多人都没这个意识,市场几乎可以说是空白的状态。
圆桌星球是直播小班教学,每个孩子都能被照顾到,而且输出表达的机会很多。
不同于传统课堂,都是老师单方面输出,孩子只作“知识接纳器”即可。
而是老师循循善诱,不断的抛出问题,引导孩子沉浸式思考,就某一论题表达自己的看法。
圆桌星球的讲师,都是经过严格的筛查的,
每100位面试的老师中,仅有4~5位能最终通过。
专业涉及
人文、历史、科学、社会
等,所能带给孩子的绝对不是单一知识面的拓展。
其次,圆桌星球上课形式,对孩子来说有着「迷之吸引力」。
但如果观察孩子们上课的过程,你会发现,其实他们很愿意表达。
哪怕是平时相对“寡言少语”的孩子,也都有自己很独特、很鲜明的观点,在老师的引导下,敢于说出自己的观点。
在旁听CC上课的过程中,真的能感受到一种
平时“憋坏了”,赶紧抓住这个机会释放、输出的既视感
。
所以,对于这种稀缺的机会,孩子们才会“上瘾”,才会上完一节还想再来一节。
第三,圆桌星球思辨课的教学成果,真的很难不心动啊!
其实,CC在思考、表达方面的表现,老姐妹们知道,也还好。
但大概是因为个性问题,
她多少有点“固执”,会有点听不进别人的观点。
其实是我可以有我的观点,你也可以有你的看法,我不一定同意你,但我也愿意听你表达,也可以看看你的视角里,这件事儿是什么样的...
通过辩论的方式,让正反方来“思想对抗”、观点碰撞。
就像是CC最近一节课,关于如果能时光倒流,你要不要回到过去改变历史、阻止战争?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眼界也有了一个很大的提升,
她看到了别人看世界的方式。
眼界的拓展就是这样,可能从
书籍中来,从历史中来,从实践中来,但也可能从别人的观点里来。
所以,现在再跟CC讨论一些时事的时候,总会听到她说这样一句话“你说的也有道理~”。
这是CC上课以来,我所在她身上感受到的一个比较明显的变化。
也是在上课的过程中,才慢慢发现,
好像无意中乘上了新课改的快车。
之前跟大家分享过一些我对于CC她们现在语文课的改观,真心觉得
“现在的语文越来越难”。
你们看过她期末考试的语文试卷,真不是“死记硬背”就能拿高分的了。
阅读部分越来越考察孩子的
综合理解能力
,
作文也大多
紧跟时事
,你若有观点会思考,自然言之有物,能和别人拉开差距。
等到上了中学,只会“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是朋友家上初三的孩子,某次的中考模拟试卷:
可以看到强调审题思辨的命题越来越多,要求孩子深入思考和个性化解读。
审题漏点、答不对角度,稍有不慎就是大面积失分。
据我所知,“圆桌星球”的家长一般不轻易把这个宝藏分享给别人,
因为这个课实在太培养语文“竞争对手”了
……
我搜罗来了孩子们在这里写的
作文
,简直大开眼界,完全不敢相信这是一群小学生能写出的水平。
👉
当我们在发愁孩子不愿意读历史的时候,他们
不但对历史事件融会贯通,还做了自己的调研,
站在史实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对政治的个人观点:
👉
当很多孩子读故事只为看热闹时,他们
已经看透故事本质,学会质疑主流观点
,清醒地意识到“包容多元观点才能让世界更丰富多彩”!
👉
当高中生面对高考作文《本手,妙手,俗手》时一筹莫展,
这些小学生写出了满分水平的作文
:
如果你觉得,来这里上课的本来就是牛娃,那你可想错了。
有不少孩子,刚来的时候根本不会写作文
,下面的before和after只隔了半年,对比太明显了:
既让孩子们高高兴兴把难读的书读完,有逻辑有观点地把心中所想表达出来,还这么富有思想深度
。
没有一丁点和课本相关,不讲一丁点字词句基础知识,而是精准补上“学校不讲的东西”——
如何精读一本书,如何读懂书本身的内容,如何举一反三,学会分析一部文学作品:
这里讨论的问题,从来没有标准答案,甚至很难一刀切说出“对与错”。
比如
“应该研发长生不老药吗?”,比如“熟记核心价值观的人,道德品行一定好吗?”。
课堂上讨论的问题,大人都很难回答出来,但“圆桌星球”的老师会教孩子抽丝剥茧,一步步分析问题,说出自己的观点。
未来无论是高考还是出国,这种能力绝对是制胜关键,可以戳下面的视频感受一下:
每周一节课,时长70~90分钟,从头到尾非常烧脑,一上来就要讨论课后阅读作业,发表观点。
接着引入本节课内容,马上展开辩论、表达,总结,写完了继续推荐书单回家读…
没有一分钟注水,高浓度的知识闭环,然而上课的孩子们全程高度参与,我真的惊了,假期有这样的课,谁还怕滑坡啊?
△“圆桌星球”课后老师推荐的书单,和本节课内容相关,但有延伸
必须提醒的是:“圆桌星球”可能不是每个孩子都能适应,
但好奇心强,不喜欢被思维惯式束缚,热爱打破常规思考问题,提出创新想法的孩子,一定能如鱼得水。
(下图里,是孩子们上课时即兴说出的“金句”,非常震撼成年人)。
想要了解更多的
,本周我将对话大咖,会有一次非常创新的「连麦」,娃在思辨上有困扰,或者你养娃有困扰的,准备好问题来提问哦~
不嫌我啰嗦的,可以再详细跟大家聊聊,课程中还有哪些打动我的细节!
CC刚开始上课的时候,我跟她一起旁听了一堂G3的课《一只大野狼的申诉》。
每节课前,孩子们都会得到一份很有分量的“预习资料包”
,包含课前预习单、阅读资料、课后阅读学习单等。
和我们熟知的《三只小猪》完全不一样,里面的大野狼不是“恶”的代表,而是不小心一个喷嚏把房子吹塌了,小猪死了怕它腐烂,才给吃掉了。
首先,
孩子们需要从5个方面,对两个故事进行对比。
这个过程,
这就是
文本的“精读”
——梳理故事的人物,起因、经过、结果以及人物背后的动机。
每一分钟都有个问题抛出来,每一分钟都有孩子提出很大脑洞的答案,
这是我第一次在3年级小学生课堂上,听到了真正的“苏格拉底式讨论”,
孩子们参与的热情特别感染人。
课程光是进行到这里,就让我get到,“圆桌星球”的课程:
我们平时不停喊“要阅读”,然而读完以后如果没有讨论、没有发问,孩子就没有目标,没有实现目标的动力和成就感,当然不爱读。
而在“圆桌星球”这样的课上,和大家对文章抽丝剥茧、头脑风暴,回答对问题获得积分,孩子怎么可能不爱读?
没有一丁点走神的机会,老师的问题密集到来不及想别的,你刚回答完,追问又来了。
孩子被迫深度思考、仔细推敲,然后有逻辑地输出,各种思考“懒病”肯定治愈。
总结完两个故事的不同后,问题又来了——
为什么同样的人物,故事可以如此不同?
老师找了一个非常巧妙的分析方法:
看两个新闻报纸的对比图,让孩子们发现两者有什么不同。
讨论了半天,孩子们恍然大悟——哦,
原来两份报纸的受众完全不一样。
一个是给小猪看,一个是给大野狼看,当然叙述视角、表达的感情都不同。
慢慢地,孩子们自己总结出来:当各种消息满天飞的时候,我们很容易看到了A面,看不见B面,获得的信息就完全不一样。
长期这样下去,人就会偏听偏信,失去公正客观的立场。
就像日本排hai事件,中国人和日本人和欧洲人的态度是完全不同的。
学校的语文阅读题都有标准答案,而在“圆桌星球”的课堂,每一个问题都可以从不同的立场、角度回答。
长期受到这样的训练,家长们担心的“思维固化”现象就不会出现了。
小孩子都喜欢说谁是“好人”,谁是“坏人”。
但在真实世界里,人性是复杂的,就像这堂课里的大野狼,没有恶意,却导致了小猪的死亡,他一定是“坏人”吗?
接下来,老师就会带孩子们仔细讨论“大野狼有没有罪”这个问题。
这里必须要赞一下,
“圆桌星球”每一个level的课,贯穿讨论的形式都是“法庭”
——分成A和B双方,代表不同的观点,组织证据,互相辩论,真理越辩越明。
这个过程特别精彩,老师像法官一样,引导双方先“站队”,然后逐一陈述理由,还不能重复他人的话。
期间,孩子们的发言没有“对错”之分,老师会步步引导每个孩子轮番发言,梳理故事的人物,起因、经过、结果以及人物背后的动机。
△孩子们可以第一时间边听边看边理解,开展进阶式的“阅读理解”训练。
再教大家,像这种“抉择两难”的问题,我们该从什么角度把它分析清楚。
我围观下来,深感让一群3年级的孩子辩论这类问题,挑战很大:
- 要有
鲜明的观点
,说出能站得住脚的理由,否则就会有对方来抓你漏洞反驳你;
- 要脑子转得快,
不能和你的队友说同样的话
,
所以越后面说的人难度越高,一直都在烧脑;
-
表达要清晰简洁
,一旦混乱,别人就get不到你的意思;
-
必须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思考问题
,
因为老师不停问“还有什么想法”,一堂课就那几个孩子,别人都在绞尽脑汁思考、推测、表达,没人敢懈怠;
-
理由必须出于理性
,
不能一拍脑袋就说出来了,不能随意下感性结论,要依靠事实做合理推测(很像律师的工作)。
不过,孩子一开始做不到也没关系,老师都是又温柔,又和蔼,还一直在正向鼓励,特别给人力量。
“圆桌星球”有很多孩子,都是这样在烧脑的训练和老师的引导下,从最开始的“怯生生”,快速成长为了
“超有气场的最佳辩手”
。
上面不是说,大家在讨论“该不该惩罚大野狼”吗,大概30分钟讨论之后,大家的“判决结果”出来了。
注意哦,得出结论的过程,老师完全没有“代替”孩子们总结,都是孩子们群策群力、头脑风暴的结果。
为了帮孩子们“趁热打铁”、延伸思考,
老师还推荐了几本题材类似,但视角完全不同的书,
如果按照这堂课学会的思维方式来阅读,收获完全可以1+1>2。
我以为,得出“判决结果”之后,课程就要结束了。万万没想到,还有个“重磅”任务——
当堂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