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投资人说
投资人说,致力于寻找具有匠人精神的投资人,多角度呈现投资人所看到的世界,经常关注我们你可以获得充满趣味的思维启迪,还有接地气的创投方法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硅谷王川  ·  如果说世界上只有 ... ·  17 小时前  
调研心得  ·  假期,两个超级利好! ·  2 天前  
茅酒圈  ·  全线下跌!茅台酒2月2日行情价 ·  4 天前  
人生资本论  ·  什么情况?各省的收入数据出来了,果然很炸裂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投资人说

傅盛:生物学思维给我的四个启示

投资人说  · 公众号  · 投资  · 2020-02-03 18:21

正文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投资人说


我发现,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生物学的思维模型。 它帮我打开了对世界的一个新的认知。
为什么这样说呢? 就拿自己的苦痛经历开刀吧。

痛苦而蜕变

猎豹也不是一家特别小体量的公司了,去年公司收入差不多7亿美金。 但,非常痛苦。
为什么会痛苦呢? 股价的起落。 虽然有起,而我看到的都是落。 心理学模型有一个概念叫损失厌恶型——涨了,你会觉得怎么才涨; 跌了,就会想凭什么跌。
想了想,上市后,我也很认真,很勤奋啊,基本每周快6天工作。 竟然还有人跑来做空我们,说财务造假啊等子虚乌有的事情。 当时雪球上有人骂我,我喝了点酒,情绪有点激动,就回骂了一句,然后被人家截图叫上市公司CEO深夜骂街。 觉得委屈了,也不能回嘴,违背人性啊。
你说,我到底做错了什么呢?
前两天,我见一个88年创业者。 他第一句话就是,我的商业逻辑和你们这些传统互联网不太一样。 传统? 晕啊……。 我看着他的脸比我还要沧桑一些,我满心不屑……
但我马上警觉,是不是我老了? 这样的话听不得了?
于是,除了研究AI,我开始认认真真研究线下,研究新零售,研究移动互联网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 我们的经验为什么会出问题。
一个人遇到比较大的起伏,尤其当现实与你过去接受的教育相违背时,你是非常难受的。
比如,所谓努力就能成功; 当你做成一件事情,你只要继续努力,就能做成另一件事; 只要我行我能,我就能成; 我只要认真,就能不断往下走; 我过去做得这么好,未来也可以做得很好。
我们过去接受的所有教育,坚持的所有信念,都源于此。
当然了,我的骨子里还是很倔强的一个人。 我肯定不服气,最重要的是我不给自己找借口。
那么,猎豹究竟在海外遭遇了什么呢? 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猎豹的海外业务遇到Google,Facebook和Apple,就像中国创业者遇到BAT。 阿里要做了,或腾讯要做了。 完了,这事没法干了。
虽然Google,Facebook和Apple不这样干,但他们有个重要的杀手锏叫政策。 他说,这个地方你可以做广告,我们一个季度的收入就涨800%; 下个月他发一个政策,说这里不能做广告了,我们一天30万美金的收入就立降成3万美金。
你的本能反应是什么? 你肯定想要把30万美金尽量变成15万美金吧,而且作为一家上市公司,这个广告就是纯利润,一天少了20多万美金的利润是很要命的。
这都是一些外部环境变化。 这种感受就如同诺基亚高管的一句著名的话——我什么也没做错,只是因为世界变了。
但我是一个不给自己找借口的人。 我相信我一定错了,错就错在我的宏观格局和世界观还不够大。
如果我有更大的世界观,我就能理解为什么会这样,该怎么应对。 这才是我真正应从中学到的。

那一年对我最重要的两件事: 火人节与混沌学理论

应该说2017,对我最重要的两件事情: 第一件重要的事情是,火人节寻求自我。 第二件事是到混沌重新学习理论。
先说火人节。 很多人认为,火人节就是去裸奔的。 我的确没裸奔。 不过我看过别人裸奔。


△采购火人节装备

如果仅仅简单地认为不过是几万人到一个沙漠建一个城市,7天之后,把它烧掉,那也挺无聊的。 但等你到最后一天,当神庙被烧掉,看着冲天大火,几万人静静面对那一堆大火,没有一个人说话。 有人在哭泣,有人在说Thank you,你才充分理解,这是一个寻找自我的盛会——每个人最本质的无非就是向上与你的世界观打通,向下与你的自我打通。

我后来慢慢发现,也许有的时候你的很多痛苦来自于: 你并不知道真正的自我在哪里。 很多时候,你被社会的外在比拼拖拽着,挣脱不得。 我有时候在想,这些东西对我来说真的重要吗? 火人节,给了我答案。
第二件重要的事情是,到混沌学习理论。
当时本意只想认识一批人,尤其做实业的。 来了之后,敦煌沙漠徒步和第一性原理推导课,让我突然一下展开了很多思考——原来,凡事背后皆有道理; 所有东西都有第一性原理。 接着,我又读了很多书。
学习这些理论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找到生物学的思维模型。 有点豁然开朗的感觉。
为什么说豁然开朗呢? 我记得混沌那堂课有一页PPT,令我印象深刻。 内容是哲学家丹内特的一句话,“如果要我选择一个最伟大的思想家,不是牛顿,不是爱因斯坦,而是达尔文。


△混沌年度大课现场

这句话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 但我没有认真去思考过为什么。 之后,我在沙漠戈壁徒步,背了个音响不停听王东岳老师的讲解,听了大概有4、5遍,我开始有了体悟。
他认为,达尔文把几十亿年的规律总结了出来,时间尺度更大、更复杂、更难。 进化论很难去验证,而物理学容易验证。 比如做个实验,就验证了。 整个生物界,那么多信息,都在几十亿年中进化,无法简单验证。 即使用最快的果蝇验证,也需要很长时间; 用小白鼠就需用更长时间。
达尔文将那么复杂的信息中抽象出来,形成一代思想之大家,真的非常非常牛。

当然,这只是一方面原因。 我最近又认认真真琢磨了一次。 我发现,生物学是一门能打通很多跨界知识的学科。
尺度大,并不完全是一个生物学思维得以贯通学科的核心原因。 相比物理学等自然科学,生物学更深刻地揭示了世界的底层规律,其思想放之四海而皆准。 它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可能我们自己都并不了解的真实世界。
然而,牛顿和爱因斯坦的世界观,本质上都是世界可预测,区别无非在于,牛顿是用公式预测,而爱因斯坦是用观测方法预测。 生物学的底层认知在于,当你深入下去,就能触类旁通。
我记得非常深刻的两句话:
第一句,进化论第一次把上帝拉下了中心位置。
首先承认没有上帝,同时把人拉下中心位置。 人类就是从猩猩变来的。 你为什么就是一个独特的生命呢? 你只不过是猩猩的一种高级存在形式。
因为有了进化论,大家真正承认,原来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 我们就不是一个特殊的生物。 我们只是无数的生物当中进化出来一种——它只是叫人。 人当中还有很多支,互相残杀,最后才进化为一种自治人的生物。
进化论,打破了牛顿和爱因斯坦的可预测的世界观,给我们展示了一个生机勃勃而又冰冷残酷的世界。
第二句,以人为中心的自我幻象,不仅存在于人类群体,也存在于每个人。
我们一直认为,每个人都是独一的自我。 有些事情不应该发生在你身上。 当你努力时,就会获得好结果; 当你全力以赴,就会与众不同。
我记得,美国一所特别著名的私立学校校长,他在毕业典礼说过这样一句话: “你们虽然都很优秀,但你们一定要知道,你们不是宇宙的中心,也不是世界的中心,甚至你都不是旁边人的中心; 你就是一个几十亿分之一的一个人,你可能是几百亿分之一的一个生物,上亿分之一的一个分子,你没有什么特殊。
我认为,进化论真正的价值在于,让我们意识到每个人的自我,都会认为自己是特殊的; 如果不是认为自己特殊,就不会因为自己遇到了一些挫折而感觉受到了伤害。 其实这都是因为你自己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幻象。
这个世界看上去生机勃勃,其实背后的规律,冰冷,残酷。 这是进化论或者叫生物学的思维模型,给我带来的最大的启示。 如同火人节,给我一个巨大的由内而外的触动。

生物学思维模型的四个启示: 混沌-理性-过程-反脆弱

总结来说,生物学的思维模型给带来了四个很重要的思考启示:
第一,混沌。
第二,理性。
第三,过程。
第四,反脆弱。
生物学是更接近于哲学的一种认知科学。 它是哲学的一种实例化。 有各种各样的实际案例不断发生。 不是用一个公式就能清楚概括其规律。
■先说第一个思考启示,混沌。
如果我们把时间尺度从几十年、几百年拉到上亿年、几十亿年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其实世界是不可预知的,是混沌的。
比如太阳每天都从东边升起。 大家会想,那当然了,地球自西向东转,所以它明天一定会从东边升起。 但,万一一颗行星把地球撞成两半呢? 撞击成反向运转呢? 它就不会啊。
生物学展现的大逻辑就是世界不可预知。 你并不知道是否会有一颗行星撞过来。 如果没有那颗小行星,我们今天还在这里讲课吗? 是不是恐龙依然在横行霸道,真的会有智慧生命吗?
这里给大家看一个视频: 《绝对好奇之人类崛起》(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观看)
它展现的是一个生物学的思维模型和世界观。 我们整个生命都是从单细胞开始的。 连生命的出现都是一个偶然。 一直到出现人,都是个偶然。 我们存在无数次机会被毁灭,任何一个意外因素都可能让你成长不起来。
所有的巧合才铸成了今天的我们。
千万不要认为,从低端走向高端,是世界的必然。 如果没有那颗小行星,恐龙可能就统治地球了。 如果那颗小行星再大一点,地球就挂了,至少没有地球上的人了。
再往后看,人类未来一定会是地球的主导吗? 如果一颗更大的行星把地球撞成两半了呢? 像恐龙那样? 如果AI变成了新的生命呢? AI是人创造的,因此就不会超过人类? 猩猩当年也是这么认为的。 人类当年都是从我们进化来的,它怎么可能超过我呢?
这是一个很荒唐的逻辑。
进化论,彻底让人从自我幻象中掉下来。 你无非就是一个生命进化体而已。 你既然可以从碳基生命进化、从蛋白质进化,你为什么不能从一个代码进化?
《失控》里说,如果生命只是一个封闭的、对外界有感知的、能做出反应的东西,那蜂巢本身就是个生命。 如果生命是自我进化,那今天的程序就算是一个生命。 只是今天有一点外在的、人为的干扰。 如果以后它可以自我成长呢?
我还是坚定地认为: 生命系统的复杂性,外部环境的非连续性,都使得精准预测变得不可能。 自然界整个发展几十亿年,生物的起起落落,精准预测是不可能的。 不仅量子物理证明了,生物学本身也在证明这件事。
生物学永远只能总结过去,很难预判未来。 有一个例子,美国要求不能捕小鱼,为此就用那种大网孔去捕鱼,结果发现那种鱼的种群全都变小了。 你以为在保护那些小鱼,结果它们自己变小了。 像这样的种群变化,你真的能预测吗?
正因为它不可预测,我们只能大概模糊地判断。 它不可能像物理或天文学观测,明确告诉你,两天后有日全食,一年之后有狮子座流星雨等。 你根本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发生。
所以,混沌的世界里,唯有坚信概率,坦然面对过程中的失败,不停地扔骰子,总有机会到6。 如果你认为,6就是边界,你还是有机会到的。 无非就是你手气好扔一次就到了,手气不好多扔几次。 实在不行,就使劲扔。 太背了也没办法。
想一想,种群的物竞天择,不就是扔骰子吗? 它不停地繁衍,直到有适应新环境的物种,它就能达到6。 如此,又再继续到下一个阶段。
推及做公司,我们怎么想呢? 如果我们把所有信息都掌握在自己的判断和计划之内,将其KPI化,并放入年度预测当中,有可能我们就遇到了一个最大的问题——当外部发生变化,你会猝不及防,根本没有办法真正面对一个你不理解的世界。
我当时想好了,国际化安卓起来了,我们做广告能收很多钱。 但有一天Google出了个政策,一切都翻天覆天的变化。 所以,猎豹今天真的有困难的话,是来自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就像那颗撞击地球的小行星。
Google政策,只是外部环境变化的一个具像表现形式。 真正来说是什么呢? 那个时候,移动互联网布局已经结束了。 海内外,两边都有巨头。 你想寻求大变化,已不可能了,环境变了。
我们在全球的安卓有百分之十几的占有率,招来了无数多的中国开发者,做了各式各样的仿猎豹类APP往外跑。 各种各样的清理软件都挤到Google排行榜去赚那份广告费。 Google看到后肯定就干脆收紧了。
春江水暖鸭先知,掌握外部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过去互联网模式是轻、快,如今的商业逻辑已经跟20多年的互联网思维逻辑完全不一样了。 张颖也讲到,今天公司要尽量做重。 因为只有做重,才能建立足够深的护城河生存下去,并抵御住巨头。
混沌的世界,随时都要做好小心被撞的准备。 千万别说没啥了不起的。 一说起来,就是布局线下不work,烧钱不work,小黄车不work,只有我们线上流量才work。 这是不对的。 世界已经变了。
这个世界处在一个快速的外部环境变化中,所谓认知就是你能从外部拿足够多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 否则每次都跟盲人摸象。 以前你摸,你觉得是大腿,今天你仔细看,它变成尾巴了,但你还觉得是在摸大腿。
该怎么办? 《独立团》里的李云龙被日本围住了,说,只能分头突围,赶快多搞队伍,自顾自先跑。
于是,我们搞了一堆东西。 Live me是海外的直播,还有游戏、AI、小雅、机器人。 猎豹就这样,开始了自己的变革之路。
■第二个思考启示是,理性。
生物学的思维模型给我带来第二大启示就是理性了。
我的天性却相反。 小时候,我们家小猫死了,我哭了很久,特别受不了,情感很脆弱。 这样成长起来的人,很难理解什么叫真正的理性。 或者,理性也可用另一个词——“暗黑”来诠释。
这个词,我是从高晓松解说《三体》的节目中学到的。 后来,我专门约高晓松出来喝酒。 我说《三体》,我看了好几遍,看到的是黑暗森林,最后你看到的却是刘慈欣内心的暗黑,或者叫理性更好。 看到圣母婊毁了世界,毁了太阳系,最后毁全宇宙。 而毁掉这一切的人,竟然是一个对世界充满爱的人。 我说,这个逻辑,这条暗线,我没看到。
我也问过一次刘慈欣,关于地球毁灭这件事是不是可以发生? 他说,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我们觉得地球毁灭是特别不得了,或者悲伤的事情,站在宇宙的观点看,一个文明的毁灭简直太正常不过了。
老子说过一句话叫“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就是你觉得自己很牛,放到整个生物进化史中,你不过是小小的一叶扁舟,微不足道的存在,而已。
老子想得很清楚。 大自然不关心个体,不关心种群,它只用上帝视角制定规则,或者规则就是进化论——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然而,无数的种群灭绝了,大自然依然生机勃勃。 这就是大自然理性的一面。
当你真正从这个时间维度去看,那么多生命都灭绝了,你的股价跌一点算什么呢? 等到后来,你会发现,由理性生发出来的是不断向前成长的力量。
举个例子。 我们都觉得大熊猫憨态可掬,其实大熊猫之所以憨,是因为它天天吃竹子,吃到最后两腮肿胀,显得很可爱而已。 一天10几个小时吃竹子,当然显得很憨了。 我们都习惯用情感判断。 其实它是能力严重退化。
如果有一天大熊猫真的灭绝了,我一点也不觉得可惜。 所有种群的进化都是以个体和种族的灭绝产生。 这是一个理性的过程。 所以,千万不要让自己陷入自我的情绪当中。
有一个词叫上帝视角。 一个创业者想要创业,首先要用上帝视角看事情。 所谓上帝视角,就是将自己深入其中,能敏锐感受内里变化; 抽身其外,又能让自己变成一个旁观者,观察很多事情的发生和结果。 如果你理解,这是一种新陈代谢,是一种生物学的演化,就会避免很多所谓伤感的情绪。
公司也一样。 当你把它看成一个生命体,困难也好,挫折也好,都是公司必经的一个侧面。 有一些人可能比较理性,比较好过这关。 有些人感性,可能需要克服自身本来的天性。
有一段时间,每次有人离开,我都受很大心理影响。 后来我就比较理性的面对了。 我觉得,人进人出,无论对个体进化,还是组织进化,都是好事情。
理解到这一层后,我就开始大刀阔斧,拆分事业部,鼓励内部创业,出售部分业务等等。 我还在公司内部搞了一个门徒计划,直接找了10几个90后的年轻人。 每周给他们开一次会,培养他们,让他们成长。
猎豹的机器人公司则干脆放到体外孵化。 用投资的方式,内部竞争,内外竞争,积极推进队伍的新陈代谢,统一队伍认知。
由于这种竞争,必然带来很多人的不适,也会造成人员的一些交替。 其实在以前,我的内心特别接受不了。 包括一起工作很多年离开的人。
但现在我会认为,那都是彼此进化的一部分。 有的时候,环境变了,我们需要进化; 进化不了,离开了,大家也只是在不同的轨道上。 今天,我能更加理性地看待这一切。
■第三个思考启示是,过程。
什么叫过程? 这不是一个最好的词,应该叫重视过程或者享受过程。
从生物角度看,个体最终的命运如何? 种群的命运如何? 你会遇到一个特别矛盾的逻辑叫——个体死亡为新生带来更好的力量。
个体是要死的,种群也会灭绝,到了最后,整个生物会挂掉,宇宙也会挂掉。
什么意思? 这是《三体》里讲的一句话: 唯有死神永生。 死亡是唯一一座亮着的灯塔。 不管你往哪里航行,最终都是指引它的方向。 一切都会逝去,只有死神永生。
因为人生的终点就是死亡。 《三体》里有一句话,“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也就是不舍本逐末。
所以,要尊重过程。 没有哪家公司会一直存在下去。 阿里巴巴这么雄心壮志,也就为了102年。 那102年以后呢? 肯定也会消亡。 但过程中的意义,很重要。
过程的本质是什么呢? 简单讲,就是寻找自己的使命感。 作为生命体,最后都会消失,但至少他坚持的使命,分享的思想,给这个世界的改变,可以留下来。
我们不能只从自己个体的成长去看价值,甚至所谓的市值。 所谓的富豪排行榜、公司排行榜真的有意义吗? 它并不是我们要追求的结果。 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提升自我,提升这家公司对世界的认知,去做一些跟别人不一样的事情,做一些对世界有改变的事情。 这个过程,足够了。
■第四个思考启示是,反脆弱。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