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Clinic門诊新视野
心血管领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E药经理人  ·  中药大逃杀:当龙头也“崩”不住了 ·  3 天前  
丁香园  ·  胰岛素联合 SGLT2i,降糖优势有哪些?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Clinic門诊新视野

HRS 2017|邹建刚:SPECT MPI指导左室导线植入有助于提高CRT疗效(GUIDE-CRT)

Clinic門诊新视野  · 公众号  · 医学  · 2017-05-13 18:43

正文

 Heart Rhythm2017

  CHICAGO


第38届美国心律学会科学年会(HRS 2017)共入选全球14个最新突破性临床试验(Late-breaking clinical trials,LBCT),这些研究结果的公布或许会给各国指南和临床实践带来深远影响。其中,作为登上HRS LBCT讲台的首位中国专家——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科的邹建刚教授代表研究组于美国芝加哥当地时间2017年5月12日上午公布了GUIDE-CRT研究结果,该研究内容和意义得到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认可。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是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完全性左束支阻滞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但仍有30%左右的患者无反应,而CRT术中左室电极植入位置的选择是影响CRT疗效的重要因素。2013年ESC指南中建议左室电极的常规植入位置为左室的后侧壁,避开心尖部,最好选择最晚激动区域。CRT是通过提前激动左心室获得左右心室间和左心室内再同步而改善心脏的收缩功能,目前临床用于评估慢性心衰患者心室同步性的主要手段是超声的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斑点示踪技术等,由于超声检测中操作者之间的个体差异较大,对结果的判断存在较大的误差。因此,其指导的作用有限;近年来,门控单光子发射计算机化断层显像(SPECT)心肌灌注显像(MPI)的相位分析技术应用于心室同步性的评估备受关注,SPECT MPI不仅可以评价心室的失同步程度,还可以检测最晚激动部位、心肌的疤痕位置及疤痕负荷,从而指导左室导线植入到最晚激动部位且避开疤痕,以提高CRT的疗效;SPECT MPI技术操作简单,方便,不受操作者人为因素的影响,其中的相位分析技术经过前期研究证实能准确评估心脏的同步性。因此,门控心肌灌注显像技术在CRT中的应用越来越得到电生理医生的认可。


邹建刚教授所在中心自2009年开始采用门控SPECT MPI技术进行CRT方面的研究,并于2012年由邹建刚教授和曹克将教授牵头开展了GUIDE-CRT临床研究(SPECT guided LV lead placement for incremental benefits to CRT efficacy),该研究是一项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旨在阐述核素指导下的左室电极植入对CRT应答的意义。研究共入组177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核素指导组)和对照组(常规植入组),患者基线资料见表1。结果发现,核素指导组患者术后6个月左室收缩末期容积的改变值明显大于对照组,试验组的CRT反应率也优于对照组,提示核素指导下的左室电极植入有助于提高CRT的疗效。


表1. 患者基线资料


据悉,邹建刚教授所在课题组在2016年获得了江苏省科技厅资助的临床前沿技术重大专项研究,正启动第二期临床研究GUIDE-CRT Ⅱ试验,第二期研究将采用术前核素与CRT术中冠状静脉造影的计算机融合技术精准指导左室导线植入,以进一步提升CRT的疗效(如图1所示)。相信通过第二期的临床研究将更好的评价门控SPECT MPI在CRT中的应用价值,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图1. 冠状静脉造影与SPECT融合技术指导左室电极植入

A.左室电极植入靶静脉的部位。利用三维融合技术确定靶静脉(蓝色)与SPECT显示的最晚激动部位(白色区域)最接近。

B. 术后X线示左室电极位置与图A一致。

C. 术后心电图提示双心室起搏下QRS波明显变窄。


就在GUIDE-CRT临床研究公布当天下午,邹建刚教授受邀参加美国心律学会(HRS)举办的新任主席就职仪式,当选为Fellow of Heart Rhythm Society(FHRS)。HRS是目前全球心电生理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专业组织,FHRS需经严格评审和投票方可产生。在接受采访时,邹建刚教授表示目前中国的临床医师更加注重与国际同行交流,能成为FHRS是一种荣誉,说明自己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国外同行的认同,未来会继续努力开展更多有价值的临床研究。




END

本文内容为《门诊》杂志原创内容 转载须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

门诊新视野 微信号:ClinicMZ

《门诊》杂志官方微信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