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清华同衡规划播报
专业视角的规划资讯传播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交易员策略  ·  2025.2.11(准备切DEEPSEEK龙 ... ·  昨天  
投资明见  ·  徐小明:正常调整(0211) ·  昨天  
临淄发布  ·  集体大涨!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清华同衡规划播报

人民城市:引领停车规划与实践丨2018清华同衡学术周

清华同衡规划播报  · 公众号  ·  · 2018-05-29 19:22

正文


2018第六届清华同衡学术周于5月21日盛大开幕。本届学术周以“ 空间·空间·空间 ”为主题,继首日的巅峰讲坛和自由论坛之后,还有持续5天的14场专题分论坛,围绕多个细分议题,邀请城乡规划及相关行业专家学者展开深入探讨。


城市规划更广泛意义上是城市空间规划,包括空间中的人、社会、资源等方方面面的因素。静态交通在城市空间中如何进行规划与实践,是交通规划工作者的一大课题。因此,在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下,如何解决人民在城市生活中面临的相关难题、打造人民城市,是每一位交通规划工作者需要攻克的难题。 停车规划作为解决停车问题、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重要和先行环节,需要我们进行全面深入地研究。

5月24日下午,第六届清华同衡学术周“ 人民城市:引领停车规划与实践 ”分论坛在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召开,该论坛由清华同衡静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所主办。专场邀请到了停车领域专家,从停车规划、停车场建设、停车政策、停车管理等多个角度展现了“停车规划和实践”的先进理念和技术方法,全面探讨未来停车规划领域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为城市交通的和谐发展提供了新的理念和方向。


主持人:黄河,北京交通台记者、主持人


主题报告

01

2017中国停车行业十大事件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 总工程师 张险峰

2017年停车行业发生很多变化,论坛伊始,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张险峰代表本次论坛发布了 《2017中国停车行业十大事件》 。从政策、规划、产业、管理、投资进行等多方面,总结了2017年停车行业的十大事件。

  • 重要政策: 北京、深圳等五个城市成为国家首批城市停车场试点示范城市。

  • 政策落实: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通知开展城市停车设施规划建设督查工作。

  • 资源普查: 《北京市停车资源普查报告》《2017深圳停车调查报告》发布。

  • 投资建设: 北京静态交通投资有限公司成立。

  • 方法变革: 北京市开展《街道停车平衡示范区方案研究》

  • 规划成果: 四个省会级城市发布了城市停车专项规划,多个城市停车专项规划通过专家评审。

  • 权威发布: 《2016中国停车行业白皮书》发布。

  • 智慧平台: 多个城市推进智慧停车信息平台建设。

  • 行业论坛: 第一届中国城市停车大会在海南博鳌召开。

  • 产业变局: 中行信托参与全国首单停车场PPP资产证券化项目,并在深交所挂牌交易。

02

人民城市:引领停车规划与实践

暨《2017中国停车行业发展白皮书》发布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 静态交通所 所长 王婕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静态交通所所长王婕分别从溯本求源、运筹帷幄和决胜千里三个维度分析停车规划的问题和停车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溯本求源

王婕从中国空间发展战略和国际聚集区发展历程两个层面分析了我国的城镇化发展进程和该阶段面临的重点问题。她认为,我们要研究城市未来停车发展方向,提出综合部署停车建设的主要内容,以及城市停车建设和管理的依据。

王婕认为, “停车难”有两个缺口,目前城市停车位缺口约为50%,现有停车位的利用率不到50%。 停车难问题需从这两个问题入手,制定解决方案。解决停车利用率不足的问题应该盘活存量,进行停车共享。停车位缺口问题则需要通过新建停车场解决。

王婕指出, 停车规划不仅是对空间的把控,而是以空间规划为引领,注重人和平衡这两件事情。 “人”需要规划将重物质空间转变为以人为本,“平衡”则应关注停车要素、结构和功能的平衡,由外延式规划转化为内涵式规划。

运筹帷幄

总结多年的停车规划经验,王婕提出, 停车规划需要运筹帷幄和创新。 她从实际项目出发,为大家介绍了停车规划应有规定动作,同时提到停车规划需要创新规划编制内容、创新编制方法,转变规划编制角色。作为规划工作者,需要用健康城市的理念建立停车产业生态环境。另外,需要以人的真实感受去重新校核已有规划技术体系。在新技术支撑下,探索可持续发展的理想人居环境。

决胜千里

决胜千里主要面向停车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鼓励实践创新,对城市富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利用盘活存量、智慧停车和大数据平台,助力停车规划和停车市场建设。王婕认为, 城市停车设施规划建设应该以人民城市、人民感受为出发点。 不断集聚小目标,最终形成一个全新的、相对稳定的城市停车规划实践和标准。

报告结束后,王婕代表本论坛发布了 《2017中国停车行业发展白皮书》

03

发挥国企主力军作用  助力破解停车难题


北京市静态交通投资运营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穆屹


北京市静态交通投资运营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穆屹以“ 发挥国企主力军作用,助力破解停车难题 ”为题作精彩演讲。

04

城市停车设施规划建设的思考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交通研究分院院长赵一新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交通研究分院院长赵一新从多年规划和研究工作出发,通过对现有停车设施和技术分析,以及对国家政策、智慧停车和大量停车规划设计建设案例的思考,为城市停车设施下一步规划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和分析依据。

1. 停车设施及停车技术发展状况

车辆需求增加与城市空间受限的关系: 截止2017年,汽车保有量以达到2.17亿。与此同时,以北京为首的特大城市正在进行增量空间向存量空间的转型,城乡建设用地面积减少,城市空间的有限性难以满足停车增长的需求。

停车设施空间不足、效率不高: 停车难问题表现在城市停车位缺口约为50%,停车设施分布不均,核心区短缺,而已有车位的利用率仅为50%。

智慧停车技术快速发展: 停车问题推动了城市智慧停车技术的发展,如地感线圈、车牌识别、地磁、超声波、PC式和手持PDA等。

2. 城市停车设施规划建设的思考

国家政策支持: 2015年以来,政府出台了多部停车设施相关政策,鼓励停车设施建造,推动了停车技术的进步。

智慧停车平台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智慧停车平台是以现有资源为核心,建设智慧化停车场、智能物联网、互联网多数据融合的城市级静态交通运营平台,该类平台将大大挺高停车管理和城市管理水平。

智慧停车和空间利用案例: 通过深圳路内停车、丽都饭店等多个案例,和大家分享了停车设施建设过程中的智慧停车和空间利用的实际应用情况。

05

北京停车规划的量与度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交通规划所高级工程师 李爽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交通规划所高级工程师李爽依托北京市停车相关项目、北京市停车专项规划和北京市停车相关政策制定的实际工作经验,介绍了其对停车设施供应规模的认识、北京市停车规划以及停车规划实施保障。

李爽就停车设施供应规模有以下几点认识:

  • 停车难并非中国特色,国际上大都市停车都难。

  • 城市停车设施供给应注意量与度。

  • 解决停车问题的当前目标不是解决停车难,而应致力于解决停车乱。

李爽介绍, 新一轮的北京停车规划中更注重宏观层面专项规划的停车位供需关系处理,以及规划停车场实施困难等问题的解决。 提出建立“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相互反馈的互动机制”,停车位供给的总体思路是政府推动与社会共治相结合,优化结构、差别供给,坚持引导性与限制性需求管理并重。规划的总体目标是2020年全市机动车保有量控制在630万辆以内。私人小汽车千人拥有率控制在150辆以内。基本车位总量达到平衡,基本车位总数预期达到345万个。出行车位进一步收紧,全日出行停车位供给总量控制在机动车保有量的25%以内,出行停车位总规模控制在140-150万个。停车位供给方式以建筑物配建停车位为主(占80%以上),城市公共停车场为辅(占10%-15%),路内停车位为补充(占5%以下)。

停车规划的实施保障重点包括:

  • 对违章停车的严格执法是形成良好的停车秩序的前提和基础。

  • 停车位数据空间化,建立停车诱导系统。

  • 提高停车收费价格,发挥经济手段的调控作用。

  • 车位只租不售,提高车位周转率,制定车位共享政策。

  • 发挥经济手段的调控作用。市场化经营,民间力量的广泛参与。

06

朝阳区街道停车平衡示范区方案研究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静态交通所所主任工 孙蕾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静态交通所所主任工孙蕾分享了停车规划的实践案例,该方案源自朝阳区街道停车平衡示范区方案研究,从微观层面上向大家介绍了相关工作,在论坛中反响强烈,被誉为“最接地气的停车规划”,具体包括停车平衡问题识别、方案和实施跟踪四部分内容。

一直以来,北京市都在比较大的区级乃至市级范围内研究停车问题。然而 城市停车问题,实际上属于结构性的缺失,主要表现为两大特征 :一是空间的不可移位性,一是时间的不可复制性。这两点决定了停车问题无法在较大的范围内通盘解决。2017年下半年,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决定启动街道停车平衡示范区项目,划小停车解决单元,在1.5平方公里左右的范围内进行停车平衡,解决居住停车问题。

清华同衡在充分调研和对调研数据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对北京市停车平衡的关键问题进行了识别。包括:

  • 居住小区特征迥异,停车问题各不相同

  • 存在空间利用率和时间利用率问题

  • 停车管理和收费系统有待完善

调研和访谈贯穿方案制定过程始终,并对共享停车进行了探索。考虑方案落地效果,制定了“ 先内部后外部,先时间后空间,先路外后路内 ”的总体策略,并为后续实施工作制定了居住区停车平衡工作指导手册。

通过实践,孙蕾总结认为, 城市发展要善于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集聚促进城市发展正能量,要坚持协调协同,尽量大可能推动政府、社会、市民同心同向行动。 政府要创新城市治理方式,特别是要注意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要尊重市民对城市发展决策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鼓励企业和市民通过各种参与方式城市建设、管理,真正实现城市共治共管,共建共享。自上而下,群众参与,注重实施,规划落地。


07

四维时空云助力智慧停车规划与服务


嘉兴四维智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顾正熙

嘉兴四维智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顾正熙从四维时空世界、四维时空云、助力停车规划与服务的功能展示和应用案例等方面,介绍了四维时空云系统。

四维时空云目前可以获取全国30多个地级和省会城市的路网密度,以及城市大使馆、商店、医院、酒店等兴趣点停车分布,交通枢纽客流数据,城市每一个区域车流量热力图,城市道路微观车辆行驶轨迹,城市交通拥堵指数,停车场实时功能等。这些数据能够为停车场规划提供数据支撑,同时从停车管理层面实现实时诱导。

顾正熙以苏州智慧古城规划管理服务一体化平台和上海某市民驿站为例介绍了四维时空云的应用。顾正熙认为, 基于该平台,可以实现基于大数据的规划、建设、管理、服务,全生命周期的工作方式。 同时延伸规划管理部门的业务范围,整合行业各个环节,提高整体效率。顾正熙表示,希望和各行各业一起培育合作共赢生态圈,结合该系统特性,共同助力智慧停车规划与服务。

08

企业交通标准编制研究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静态交通所项目经理 史未名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静态交通所项目经理史未名分享了清华同衡在企业交通标准编制方面的研究和思考,具体包括地产开发过程中交通规划设计面临的难题,发展商是否需要企业交通标准,清华同衡企业标准制定方面的实践经验和能够解决的问题。

1. 地产开发过程中,交通规划设计面临哪些难题?

红线内外交通衔接,项目实际需求和地方规范冲突,成本控制要求都是我们面临问题。

2. 发展商需要企业交通标准吗?

事实上由于各类项目的需求各异,完全照搬标准没有办法实现项目特色,企业内部标准化要求,并不利于效率提升。所以说企业标准还是有必要来做。

3. 关于企业标准,同衡做过什么?

清华同衡做过非常多的业内这些地产项目交通规划与设计,包括编制多个知名地产企业的交通相关标准。

4. 通过企业标准,同衡能解决什么?

突出经济效益、满足精准需求、可操作性良好、内部统一高效。

通过对交通标准编制工作的内容、方法、成果和控制要点的介绍,史未名指出, 标准编制要明确路径,化繁为简;精准定位,适度满足;结合共享,持续发展;面向实施,指导操作。

09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