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眼眉腮,已觉春心动。淡妆浓抹是女人从古至今从未改变的爱好之一。从战国时期楚出土的俑便可看出当时已有敷粉、画眉及擦胭脂的行为。“脂泽粉黛”一词,最早见诸《韩非子· 显学篇》,可见,2200多年以前就有“系列”化妆品了。
▲《武媚娘传奇》中武媚娘的妆容
▲《甄嬛传》中甄嬛的妆容
▲在95版《武则天》中王皇后的妆容
那么古代女子是如何化妆的呢?今天就来见识一下古代的三大化妆法宝~
| 妆粉 |
今有粉底液、BB霜、CC霜、气垫BB、定妆粉蜜等叫法繁多的化妆品撑起完美容颜第一步,古有妆粉让你从里白到外。
在脸上搽粉古代称傅粉。中国古代妇女很早就搽粉了,这一直是最普遍的化妆方式。
据唐书记载,唐明皇每年赏给杨贵妃姐妹的脂粉费,竟高达百万两!
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我来为你科普一下。
唐太宗贞观年间物质文明极大丰富,一斗米只卖5文钱,通常一两银子折1000文铜钱(又称一贯),就可以买200斗米,10斗为一石,即是20石,唐代的一石约为59公斤,以今天一般米价1.75元一斤计算,一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4130元的购买力。到了唐玄宗开元年间通货膨胀,米价涨到10文一斗,一两银子也相当于2065元人民币。百万两脂粉费,那可就约等于现在北京最贵四合院——15亿的价格。
攒钱买粉底液的人可要分外眼红了!
最开始的时候古人用米粉作为粉底。对,就是那种给小朋友吃的黏糊糊的米粉!
《齐民要术》中记载了详细的米粉制作方法:米要选用梁米或粟米,将米磨成细粉沉于凉水发酵腐烂,再洗去酸气,然后用一个圆形的粉钵盛以米汁,使其沉淀,制成一种洁白细腻的“粉英”,然后放在日中曝晒,晒干后的粉末即可用以妆面。最后再加上各种香料,便成香粉,由于米本身含有一定的粘性,所以用它敷面,不容易脱落。
由于这种制作方法简单,所以在民间广泛流传,直到唐宋时期,人们制作米粉,仍然采用这种方法
但是由于淀粉的特性,肯定是挂不住妆的。因为嫌弃淀粉容易脱妆,人们又发现了铅粉。一般是将白铅化成糊状的面脂,吸干水分,碾成粉末或做成固体的形状,使用的时候就能涂成个大白脸。
虽然有毒,但女人为了“一白遮百丑”似乎连命也搭上了,甚至不惜每天服用微量的砒霜达到从里到外的美白效果。
▲唐代壁画中的女性
除了这些粉以外,“粉底”的种类还有很多。
水银粉,也就是砒霜,古代女子为了美真是不要命了。
紫粉对皮肤偏黄的人有较好的修容效果,其实就是在米粉中加入落葵作为染色剂,让粉呈淡紫色。
珠粉也称为宫粉,是宫中妃子用珍珠制成的。
珍珠粉反而不是珍珠制成,而是一种叫紫茉莉的胚乳提取的妆粉,《红楼梦》中也有提到。
干粉即滑石粉,粉水是从矿物质水中提炼而成的。
对于傅粉的方法,清初戏剧家李渔的见解颇为独到,他认为当时妇女搽粉“大有趋炎附势之态,美者用之,愈增其美”,“白者可使再白”,“黑上加之以白,是欲故显其黑”。
| 胭脂 |
胭脂这一修容提色好物从商朝就有了,是古代的口红,原料是一种叫“红蓝”的花朵,与妆粉调和后也可当腮红使用。后来人们在这种红色颜料中加入了牛髓、猪胰等物,使其成为一种稠密的脂膏,从此胭脂的脂才有了真正的意义。
▲就是这种小花花
古时称口红为口脂、唇脂。口脂朱赤色,涂在嘴唇上,可以增加口唇的鲜艳,使人显得健康、年轻、充满活力,所以自古以来就受到女性的喜爱。
《红楼梦》44回中有一段关于胭脂的描写,说得非常形象,这种胭脂“也不是成张的,却是一个小小的白玉盒子,里面盛着一盒,如玫瑰膏子一样。宝玉笑道:‘那市卖的胭脂都不干净,颜色也薄。这是上好的胭脂拧出汁子来,淘澄净了渣滓,配了花露蒸叠成的。只用细簪子挑一点儿抹在手心里,用一点水化开抹在唇上,手心里就够打颊腮了。’平儿依言妆饰,果见鲜艳异常,且又甜香满颊。”
口脂化妆的方式很多,中国古代以小嘴为美,即“樱桃小口一点点”,如唐朝诗人岑参在《醉戏窦美人诗》中所说:“朱唇一点桃花殷。”
▲历代妇女唇妆样式表
唐朝元和年以后,由于受吐蕃服饰、化妆的影响,出现了“啼妆”、“泪妆”,顾名思义,就是把妆化得像哭泣一样,当时号称“时世妆” 。但这种妆不仅无甚美感,还给人一种怪异的感觉,所以很快就不流行了。唐宋时还流行用檀色点唇,檀色就是浅绛色。
▲传说中的浅绛色
有哪位色彩感极佳的小伙伴,能将“浅绛色”对应某只口红的色号吗?
| 黛粉 |
如果你不想当无眉星人,画完胭脂就该画眉毛啦~
画眉是中国最流行、最常见的一种化妆方法,产生于战国时期。屈原在《楚辞·大招》中记:“粉白黛黑,施芳泽只。”“黛黑”指的就是用黑色画眉。
在战国时,还没有特定化眉毛的材料,女人们都用柳枝烧焦后涂在眉毛上。随后出现了“黛”,一种藏青色矿物。描画前必须先将黛放在石砚上磨成粉状,然后加水调和。
汉代时,画眉更普遍了,而且越画越好看。《西京杂记》中写道:“司马相如妻文君,眉色如望远山,时人效画远山眉。”这是说把眉毛画成长长、弯弯、青青的,像远山一样秀丽。
到了盛唐时期,流行把眉毛画得阔而短,形如桂叶或蛾翅。元稹诗云“莫画长眉画短眉”,李贺诗中也说“新桂如蛾眉”。
为了使阔眉画得不显呆板,妇女们又在画眉时将眉毛边缘处的颜色向外均匀地晕散,称其为“晕眉”。
另有一种画法是将眉毛画得很细,称为“细眉”,故白居易在《上阳白发人》中有“青黛点眉眉细长”之句,在《长恨歌》中还形容到“芙蓉如面柳如眉”。
到了唐玄宗时,画眉的形式更是多种多样,名见经传的就有十种眉:鸳鸯眉、小山眉、五眉、三峰眉、垂珠眉、月眉、分梢眉、涵烟眉、拂烟眉、倒晕眉。光是眉毛就有这么多画法,可见古人爱美之心的浓厚。
这款眉,看官觉得好不好看?
●●●
新媒体编辑 / 段思含(实习生)、新星
以上内容由《世界遗产地理》整理,
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文章版权归属原作者,谢绝商用。
点击“阅读原文” 进入《凤凰周刊》快速订阅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