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情报站6月煤价恐开启季节性上涨,机构看好医药电商股
1)神华下调煤价至合理区间 6月中旬煤价恐再开启季节性上涨(来源:证券日报)
2)两部委携手制定共享汽车新规 万亿级市场待分享(来源:中国资本证券网)
3)中国成全球第一大游戏市场 手游步入后红利时代(来源:中国资本证券网)
4)工信部通报2016年严重违规20家车企 北汽福田一汽等在列(来源:工信部网站)
5)三大企业阿里巴巴、顺丰、腾讯上演商业合作争夺战(来源:同花顺财经)
6)我国海域可燃冰资源潜力巨大(来源:证券时报网)
7)中央财政9.4亿扶持干细胞研究 产业链个股有望迎来快速发展期(来源:证券时报网)
8)两大优势助推板块逆势上涨 机构集体看好医药电商股(来源:证券日报)
光大证券:减持新规短期提振 坚守价值精选成长
根据09年和12年两次周期反弹行情结束后市场调整阶段的行业表现来看,价值蓝筹和大消费板块更具有相对配置价值。在配置上,建议珍惜短期政策的暖窗期,抓住时机将仓位调整到估值合理、有基本面支撑的价值龙头及优质消费成长股上。
◆策略观点:减持新规短期提振,但难改中期调整趋势
5月27日发布的减持新规相比旧规扩大了适用范围、细化了减持限制、强化了减持信息披露要求等,有助于提振市场风险偏好,短期对市场起到维稳作用;中长期也有助于改善股票供求节奏;还有助于解决一级市场和一级半市场的项目估值过高问题。但是值得注意的有两点,一是减持新规的出台对短期市场供给的影响并不确定;二是对减持的限制并不能改变上市公司的基本面。
我们预计市场短期或可企稳反弹,但反弹空间可能有限,因为决定股市中长期走势的关键因素仍然是经济基本面的变化。5月中采PMI51.2虽与上月持平,但分项指标上来看,供需两端渐趋疲弱的迹象已经初露。同时4月工业企业利润数据已见顶回落,企业已进入被动补库存阶段,盈利增速或将逐步回落。与此同时,货币政策稳健中性,市场资金仍然维持紧平衡状态,金融监管加强的趋势未变,市场利率易上难下。我们预计市场仍处于“盈利向下+利率向上”的不利环境中,中期维持谨慎看法。
◆配置建议:坚守价值,精选成长
根据09年和12年两次周期反弹行情结束后市场调整阶段的行业表现来看,价值蓝筹和大消费板块更具有相对配置价值。在配置上,建议珍惜短期政策的暖窗期,抓住时机将仓位调整到估值合理、有基本面支撑的价值龙头及优质消费成长股上。方向上更多偏向银行、保险等低估值价值蓝筹以及精选电子、传媒、医药等业绩和估值较为匹配的消费和成长股。
李大霄:股债汇全面反攻 一股强大的力量将空头扎空了
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2日下午在微博表示,从13:17分开始,市场出现了一股强大的力量,将空头扎空了。让我们来见识一下真正的主力部队,见识一下什么叫A股主力,从汇市债市股市全面反攻,这次有可能使做空中国的空头有点难受。这次是央行银监证监联合行动,空头不可轻视联合起来的力量。胜算大大增加了,好股票无需恐慌。
股市风云:大盘筑成阶段头肩底只差一步
中小创超跌,先知先觉资金开始有序向投资洼地切换,是今日大盘反弹的主因。实际上,目前市场最大的风险恰恰是近期持续上涨过高的大盘蓝筹,量价背离信号已经开始出现;而最大的机会,恰恰是被杀得惨不忍睹的中小创中的绩优成长股,这些错杀股很多,可以说是遍地黄金。其实,从滚动市盈率来看,中小创比大盘蓝筹更低估,这才是机会所在。
现在市场有一个误区,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从之前的炒概念变成炒大盘蓝筹,似乎估值低就是价值投资,这是错的。真正的价值投资,看估值是方向,真正要看的是未来的成长性。
在最艰难时逆向思维得出的观点,往往最后是对的,哪怕当时看是那么的不合理。涨后看涨跌,跌后看跌的滞后思维,只能被动挨打很难赚钱的,但大多数喜欢后者。
大盘今日反弹,大盘已经现阶段头肩底形态,但是要构筑成功,还需要继续反弹有效收复3143点,这要看下周大盘反弹力度了。别把趋势投机追大盘蓝筹当成价值投资者,真正的机会是跌出来的。
巨丰投顾:题材股或迎来喘息机会
认为,股市探底回升下收复5日均线,但成交量依旧低迷,短期还有反复。总体看,经过连续下跌之后,市场迎来多次探底,而管理层维稳意图逐步明显,部分抄底资金开始异动。但纵观历年6月份表现以及内外围因素,6月份总体行情表现不佳,不建议重仓操作。当然,在经历风险释放的当下,指数有望应该阶段性底部,可选择性抄底,重点关注低估值、业绩良好的标的外,随着中小创的逆势反弹,部分题材股或迎来喘息机会,可适当博弈。
周伯恭:大盘跌势未止 继续观望为宜
如果深成指和创业板指维持弱势,那么即便沪指维持强势震荡,也改变不了市场整体弱势的本质,指望继续依靠“上证50”维护盘面的努力,最终也难免功亏一篑。周四的盘面表现,就是一种依靠“上证50”勉强维持沪指盘面、而深成指和创业板指双双大跌的情况,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深成指和创业板指双双留下了一个向下的跳空缺口,如果这一缺口在近期无法回补,那么可操作的机会可能变得遥遥无期。
站在操作的角度上,由于近期个股走势恶劣,市场整体缺乏赚钱效应,所以投资者应继续采取空仓观望的操作策略。虽然在创业板指逼近前低的情况下,一旦下破可能引发短线级别的反弹,但只要成交量不出现明显放大,投资者就应坚守不出,以免“偷鸡不成蚀把米”。
个股推荐中央财政9.4亿扶持干细胞研究,相关个股将迎快速发展期
来源:证券时报网
直属国家科技部的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6月1日在其官网公示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干细胞及转化研究”等5个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安排。其中干细胞及转化研究涉及中央财政经费共9.4亿元。
据经济参考报6月2日消息,截至目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已公示2017年度34个重点专项的拟立项项目信息。根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管理工作的总体部署,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已完成“干细胞及转化研究”、“数字诊疗装备研发”、“生物医用材料研发与组织器官修复替代”、“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发”5个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预申报形式审查工作。
5月22日,科技部官网发布了《关于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及转化研究等6个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的通知》,其中提及“干细胞及转化研究”重点专项。其中提到,再生中的干细胞命运调控及意义。研究内容包括,组织器官损伤及修复过程中,不同细胞类群的属性转换和命运决定机制及其对组织再生的作用。专项还提及干细胞定向分化及细胞转分化,研究内容包括干细胞早期分化中单细胞水平异质性及命运调控的关键机制、原始生殖细胞的关键调控因素及在生殖细胞特化过程中的作用、人正常及病变血液系统的干细胞分化图谱。
干细胞及转化研究重点专项是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的第一个重点专项,包括干细胞移植治疗免疫相关疾病创新技术及应用项目,将在国际上首次建立以典型、重大、疑难的免疫性疾病为导向的干细胞免疫干预技术策略等四大标准化体系。
山西证券此前发研报表示,目前我国干细胞产业主要集中在产业链的上游即干细胞存储(脐带血库)业务,中下游业务(干细胞技术及产品研发、干细胞治疗)大规模的市场化应用仍处于初级探索阶段。但随着干细胞基础研究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政策规范化、人才培养、投资机制各种环境要素的支持下,干细胞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期,且发展重心将从上游转移至下游。建议关注致力于干细胞临床研发和治疗的中源协和(600645)、冠昊生物(300238)。
名家观点皮海洲:为何减持新规没能提振股市
来源:新浪财经网
为什么减持新规的出台并没有起到提振股市的效果呢?究其原因在于这样几点。
首先,减持新规只是治标之策,而不是治本的良方。虽然减持新规对市场关注的“清仓式减持”、“过桥减持”、“辞职套现”等问题都拿出了约束措施,但这无非是拉长了重要股东减持套现的时间长度而已,而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限售股产生的问题。这就使得股市仍然还是重要股东们的提款机。因此,如果真要提振股市的话,股市就必须解决限售股产生的问题。尽可能压缩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同时扩大首发时公众投资者的持股比例。比如,首发时公众投资者的持股比例不得低于50%。
其次,从治标的角度来说,虽然减持新规解决了“清仓式减持”、“过桥减持”、“辞职套现”等相关问题,但却没有解决“变脸减持”问题。实际上,重要股东“变脸减持”带给市场的影响是很恶劣的。从“变脸减持”来看,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在上市公司“业绩变脸”的信息发布之前,重要股东突击减持;二是在上市公司“业绩变脸”的信息发布之后,重要股东仍然坚持减持。两类“变脸减持”不论是其中的哪一种,其影响都是很恶劣的。因为从第一种情况来说,这种“变脸减持”往往涉及到重要股东与上市公司之间的“内幕交易”。而从第二种情况来说,是重要股东将股票的投资风险转嫁给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同时也动摇投资者对相关公司股票的投资信心。
其三,减持新规对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减持套现的压力的缓解作用较为有限。虽然减持新规拉长了重要股东套现的时间,从理论上是有利于缓解重要股东减持套现所带来的压力,但实际上这种缓解作用是非常有限的。因为市场上要套现的重要股东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一千个两千个甚至更多。因此,尽管从单个的角度来说,减持新规有利于减缓减持套现的压力,但由于需要减持的重要股东数量很多,而众多的重要股东减持无疑又会加剧重要股东减持的压力。尤其是今年以来,新股发行保持超高速发行的状况,这又使得新上市公司的数量急剧增加,重要股东减持套现的压力也会因此急剧增加。它同样也会压迫着大盘抬不起头来。
此外,尽管减持新规解决了“清仓式减持”、“过桥减持”、“辞职套现”等问题,但在实际投资的过程中,重要股东会不会受到减持新规的条条框框的束缚,这还是另有别论的事情。毕竟减持新规对于违规减持者的处罚是非常轻松的。比如,根据减持新规第十三条规定,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未按照本规定和证券交易所规则减持股份的,证券交易所应当视情节采取书面警示等监管措施和通报批评、公开谴责等纪律处分措施;情节严重的,证券交易所应当通过限制交易的处置措施禁止相关证券账户6 个月内或12个月内减持股份。从这些处罚措施来看,根本就是对违规者挠痒痒的做法,对上市公司重要股东缺少必要的震慑力。如此一来,重要股东是否有必要遵守减持新规也就很难说了。如果减持新规得不到遵守,那么减持新规也就形同一张废纸了。
文章由本号编辑集纳而成,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