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京报书评周刊
新京报书评周刊2003年创刊,每周六出版发行,口号是“阅读需要主张”。书评周刊气质是严肃而有趣,主要评价国内外出版的大众类优秀图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慈怀读书会  ·  百病不侵的秘密,就3句话 ·  昨天  
慈怀读书会  ·  人到中年,最深的感悟! ·  3 天前  
慈怀读书会  ·  一个人变富的开始:断舍离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京报书评周刊

村上春树:从骑士团长到粉丝团长

新京报书评周刊  · 公众号  · 读书  · 2017-03-02 08:59

正文

微信ID:ibookreview

『阅读需要主张』

一切都俨然一场庄严的仪式。书店里的红布被缓缓扯下,书店外的读者们如同等候零点上映的电影那样欢呼。


帷布落下,发售的是村上春树最新的长篇小说,《刺杀骑士团长》。这本小说刚有发售信息,预售便已飙升到70万册。最终,出版社将首版印数确定为130万册——但这显然还不够。


在世界范围内,村上春树可能都算得上最畅销的作家。每次他发售新书,都会有无数书迷甘愿彻夜排队,买书的热情总是令出版人振奋激动。但很显然,村上春树只有一个。这样一个世界级的畅销作家是如何炼成的?为何他的粉丝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篇推送,我们一起来聊聊村上春树和他庞大的粉丝团。


粉丝团长

他去哪里,哪里就有随者

 

在如今的文坛,恐怕很难找出第二位像村上这样“现象级”的写作者。他没有固定的题材与风格,多年来不断尝试各种各样的写作——宛如一位冒险远行的骑士,独自一人闯入大千世界的领域,采摘那些生活边缘、世界尽头的奇妙题材。


当这位骑士跑步的时候,他会变成《当我跑步时,我谈些什么》的村上;他和全球观众一起参观奥运会的时候,会变为朴素的《悉尼!》记者;他喜欢爵士乐,于是会有人出版《倾听村上春树》;他爱猫,然后会有《村上春树·猫》;他甚至会在杂志上发表《正确的熨衣法》来告诉大众怎么精致地熨烫衣物——总而言之,村上春树触碰到哪里,哪里就变成他的文学领域,而且在这些新颖又日常的领域内,从来不缺乏虔诚的居民。


日本“新潮社”发布的《刺杀骑士团长》图书广告


然而,这些终究不过是村上世界里的小摆设。是用以调节气氛的小家具。真正能带给读者强大震撼,能让他们满怀期待等上十年八载的,还是他的长篇小说。因为只有长篇小说才能最饱满地呈现村上春树的思想趣味与世界观,能让读者在灵魂中安稳定居。受此吸引,村上春树的每一次冒险都吸纳了大量读者:

 

四年前,《没有色彩的多琦作和他的巡礼之年》面世,短短七天卖出了100万册,创造了日本出版史最快突破100万册的记录;2009年,他的三卷本长篇巨作《1Q84》问世,从卷一到卷三,一本比一本热销,最后第三卷单册销量便达到70万册。

 

这是好事,也是坏事。众多热情的读者让村上春树列为“畅销作家”而一次次与诺奖擦肩而过,由于受到太多追捧,也有人像抗拒流行符号一样抗拒村上春树,抗拒他小清新的叙事,还有他狂热的粉丝拥趸。为什么村上春树会成为如此独一无二的流行现象,在他背后众多的追随者中,有多少是真正的骑士成员,又有多少属于粉丝的成分。这一切,还都要从村上独特的“小世界”说起。

 

被粉丝消费的孤独

 

即使村上春树的小说篇幅再长,故事再复杂,我也不愿用“宏大”来形容。这不是他的特性。首先,他的小说,永远都是从孤独的小世界开始的。


《刺杀骑士团长》,依然延续了这种风格。小说背景被设置在一处隐秘的山谷,山谷里面每天阴雨连绵,外面晴空万里;房子建在山顶,和“我”保持肉体关系的只有两个绘画培训班的女学生……


失意的男性,独自生活的少年,无意间闯入神秘领域的孤独人,村上春树的每一位主人公几乎都有如上特质,他们远离主流生活之外,遭受常规生活的排斥,处于社会的边缘。不管怎么看,都可以算得上是“孤独”的一类人。这正好切入了许多当下人的心扉,让他们在书中感受到似曾相识的情绪。于是,孤独成为了村上春树的商标,被贴在他的每一部作品上消费。甚至,贴在他本人的身上。

《海边的卡夫卡》

作者: [日] 村上春树 

译者: 林少华

版本: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3年4月


村上春树拥有众多追随者,也正是因为他本人被当做“孤独者”的现实原型。在现代生活中感受到迷茫的读者希望找到慰藉,希望能有一个实存者让他们感受到“生活不必如何苟且也能进行下去”的独立之人。而村上春树从作品到本人都非常符合读者群体的期待,他的日程非常简单,每天读书,写作,之余就是跑步,游泳。很少在媒体前抛头露面,对电视网络都不感兴趣,无需迎合,只要每天做自己的事情就能活得很好。这按理属于作家私人的生活方式,但在粉丝眼里,已经上升成为不可更改的存在——村上春树本人便象征着孤独,象征着他们生活情绪的一部分,一种存在价值的肯定;假如有一天村上春树不再孤独,走入聚光灯成为媒体明星,那么他们的生活也会因此遭受严重的垮塌。


同时,出于对现实世界的抗拒,孤独也成为一种肯定的赞许。相比于反复出现在屏幕里的明星,人们对主动选择孤独与回避的作家,带有天然的好感。

不少日本书迷在书店通宵排队,等待村春树上新小说发售。


所以,当2009年村上春树去耶路撒冷领奖的时候,很多日本读者说要开展拒购运动,抵制他的书,这里除了人道主义原因外(当时加沙地区正在进行惨烈战争),也自然有他们不希望村上春树和现实世界走得太近,希望他永远做个心目中的独行者的缘故。

 

但村上春树的写作并非为了单纯的孤独。孤独是他生活的一部分,是主人公的风格,却并非他写作的信仰:

 

“我写小说的理由,归根结底只有一个,就是让个人灵魂的尊严浮上水面,沐浴光照。为了不让我们的灵魂被体制禁锢和贬损,所以始终投去光亮,敲响警钟。我坚信这才是故事的使命。描写生与死的故事,描写爱的故事,让人哭泣、恐惧、欢笑,由此证明每个灵魂的无可替代。锲而不舍地这样尝试,正是小说家的职责。为了这个目的,我们日复一日真诚地制造虚构。”(村上春树《耶路撒冷致辞·高墙与鸡蛋》)

 

骑士团长

相比“老大哥”,更关注“小小人”

 

村上春树的小说不能称之为“宏大”的另一个原因,在于他的作品向来与沉重的历史与社会学课题保持一定距离,他会在小说中塑造完整的世界观,会营造《1Q84》那样的平行世界,但他不会创作全景小说,也不会单纯围绕某个世界大做文章。他的写作,既不是为了解决当下世界的冲突与困窘,也不是设想美丽新世界式的乌托邦出路。村上春树小说的出发点永远都是在文字中渐渐走向自我解放的渺小个体。这也是村上春树会如此受欢迎的另一个原因——他让普通读者感受到文学的亲切,发现细微的私人生活状态在文学世界内也有立足之地,而非学院派小说的枯燥冰冷。


现实的历史与社会问题,在村上春树的小说中并非完全隔绝,而是作为晦暗的、隐秘的一部分,联系并影响着个体的生活。诸如《奇鸟行状录》中的“诺门坎战役”,它存在,并且在另一个世界中使主人公的生活发生扭曲。但村上从来没有试图对它们进行正面解读,他把观察的目光放到了被历史时空影响的当下个体。他写作的时候从来没有预先设想要把这部小说写成什么主题的作品,他喜欢慢慢引导,然后看着小说里的每一个人物拥有自己的生命,自行发展,向着未知的世界探索。

 

“当我开始写一篇作品的时候,脑子里并没有一张蓝图,我是边写边等待故事的出现。我并没有事先想好故事的类型和故事情节,我等着故事发生。”


《1Q84》

作者: [日] 村上春树 

译者: 施小炜

版本: 南海出版公司  2010年5月

 

在“等故事”发展的过程中,为了能更好表达自己所观察到的个体状态,村上春树运用了大量奇想,塑造诸多看似不可能的世界与物品。在《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中破译的头骨暗语,消声科技,《1Q84》中反复出现的“空气蛹”,包括这次《刺杀骑士团长》中的那个晴雨矛盾的山谷。还有更多奇奇怪怪的小说人物。在看似荒诞虚构的背后,却透露着经验的真实性——喜欢村上春树的读者都会明白,这些感受,在自我生活的某一个角落都曾真实地出现。

 

这是村上春树从“孤独个体”切入的写作初衷。因为一个人只有作为独立的、具有生命意识而非被动状态的孤独个体来感受世界,才有可能真正理解世界,走出世界,才会找到自己的生活。这是生命意志层面的力量,非任何理性思辨所能给予。概念,信仰,以及任何形式的意识形态,都会切断一个人生命的连续性,把一个人变得远离自我——在代表作《1Q84》中出现的神秘教团,便将人分裂成“子体”和“母体”两部分,以及人会生活在一个由看不到的“小小人”所编织的“空气蛹”中,成为茧的一部分——村上并不希望人们如此被动地活着。他希望人们能摆脱被概念与理性之蛹束缚的状态,打破隔绝,摆脱“子体”,找到真正自我的母体存在。

2009年,村上春树在耶路撒冷领奖。


《1Q84》中出现了大量宗教、组织、协会,有领袖及类似奥威尔笔下“老大哥”的阴影,它们或好或坏,但在实际影响中,改变每一个人生活的并不是“老大哥”,而是不可见的“小小人”。“小小人”渗透到每一个人的身体里,从生命内部改变了渺小个体的生命。而这潜在的扭曲,只能通过理解的方式来寻求破解。《1Q84》中很让人感动的部分,是青豆,天吾,牛河——三个分属不同世界的、甚至对立世界的人各自仰望天空,凝视着空中的两个月亮——一个是“1Q84”的子体世界,而另一个属于1984的本真世界。他们共同感受到了本真世界的存在和被动世界的虚幻,找到了个体理解的初心。


“现实世界只有一个”。这才是村上所描写的孤独含义。而不是单纯的人物属性,或标签化的自怜消费。它是通向独立生命的必经痛苦之路。


正是带着这股爱与理解的宽容,村上春树的小说鲜有以黑暗和分裂告终的结局。即使结尾未必明确,或者主人公走向死亡,村上春树的小说也会带给读者圆满的归宿感。他是个希望能用最有魅力的方式讲故事,让人欢笑流泪,让人找到独立尊严的作家。所以,尽管他不断挑战陌生的故事领域,他孤独一人,但他永远无法成为理查德·耶茨或塞萨尔·艾拉那样的孤独骑士,他无论开拓到哪里都有追随的居民。


因为相比孤独,他更是个温柔的人。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撰文:宫子;编辑:走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扫一扫,赏给书评君一个红包?

直接点击 关键词 查看以往的精彩~


国学低俗化 | 弟子规 | 2016年度好书 | 美国大选 | 见信如晤 | 雾霾 | 大学考试题 | 中国式相亲 | 中年人丑态 | 人生无意义 | 小津安二郎 | 作家的脸 | 二十四节气 | 博物君 | 朋友圈 |《西部世界》黄永玉 | 高房价 | 胡适 | 钱理群 | 篡改历史 | 抑郁症 | 荒木经惟 | 沈石溪 | 少年读经 加缪 | 心灵鸡汤 | 帕慕克 | 龙榆生 | 奥兹 | 奥威尔 | 阿列克谢耶维奇 | 民国试卷


点击图片

购买《是我把你弄哭了吗?》

或者点击“阅读原文”去我们的微店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