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红德智库
中国红德智库,简称红德智库,专注热点分析,洞察国际风云!选一位智库,引领思想前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算法爱好者  ·  30+ 年前的 Win 3.1 ... ·  3 天前  
算法爱好者  ·  宇宙第一罚单!俄罗斯对谷歌罚款 ... ·  6 天前  
算法爱好者  ·  在我机器上好好的(Ծ‸Ծ) ·  1 周前  
九章算法  ·  K.O大厂“原题”的《OOD面向对象圣经》, ...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红德智库

【巴铁故事】《疯狂工程》:喀喇昆仑公路建设纪实

红德智库  · 公众号  ·  · 2017-07-12 18:22

正文

作者:远方

来源:闻一哆


大家晚上好。

作为“大国工程”的强烈爱好者,小编一直痴迷搜集各种工程建设资料。

而今天要说的这部工程纪录片,竟再次刷新了常识对“大国工程”的印象。

一个讲工程的纪录片,开头,居然是工作人员献花圈……



这是YouTube“巴基斯坦探索”(Pakistan Explorer)频道纪录片《疯狂工程》(Insane Engineering),看完之后,才知道这个标题一点也没有夸张。

1966年至1978年,中国援助巴基斯坦修建了长1038公里的喀喇昆仑公路。

这条公路穿越了喜马拉雅山、兴都库什山、克拉昆仑山。历时12年,中巴双方约700人在修路过程中牺牲。



(墓碑文字:中国援助巴基斯坦建设公路光荣牺牲同志之墓,一九七八年六月)



经过30多年的使用,公路一些路段损毁严重,喀喇昆仑公路面临改扩建的迫切需求。

然而,这是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特别是2005年南亚7.8级大地震,不但造成公路本身中断,而且由于大地震改变了沿途地区的原有地质结构,地震、塌方、泥石流、雪崩、等地质灾害高发频发。



简而言之,改扩建工程是要在一个动态的环境中,完成道路扩宽、修建保护墙,新建39座桥梁、1110座涵洞、18座明洞、1座隧道以及修复26座桥梁的艰巨任务。

工程重点之一就是增强公路的抗灾害能力。

还没有概念?

下面这两位,也可以说是“基建狂魔”中的“老魔头”了,听听他们怎么说:





朱毅提到的川藏线,在其他报道中,是被这样描述的:

川藏铁路,是继青藏铁路之后我国又一条进藏“天路”,因其面临“显著的地形高差”“强烈的板块活动”“频发的山地灾害”和“敏感的生态环境”四大极具挑战性的难题,被称作“最难建的铁路”和“最难天路”。


资料图:被称为“地质灾害博物馆”的川藏公路


这是一位巴基斯坦工程师,他正在做的,是一次公路建设中普通的测量。


虽然如今科技水平的提高,使得这条公路中的大部分设计,可以根据卫星照片进行,但一些具体细节的地方,有时还是要用到人工测量。



再来看看上文中提到的,几乎覆盖整个路段的多发地质灾害。

这是风化落石,这样的石头掉到路上,会阻塞道路,如果直接砸中车辆,就更危险了。



这是溜沙坡,就是一个临界坡度的砂石堆,别看砂子和小石头不起眼,如果不处理,就会逐步堆到路上,堵住道路,也会破坏路基。



由于大地震,当地的地质结构还没有稳定下来,这样的地方到处都是。

解决方法,一是修建水泥挡墙加固山体,叶成银介绍,整个项目的挡墙水泥量达到100万方,这在其他工程中是十分少见的,此外,在高海拔地区的运输和施工都十分艰难。


另一种,是架桥使滑坡从公路下通过。



还有一种,是修建这种涵洞,然后把上方的石头炸碎,防止大块岩石下落砸坏涵洞。



然而,这些都只是常规动作。

工程人员没有想到的是,在2010年1月4日 ,大自然突然“调高”了难度。





然后,现场工作人员录到了这样一段惊人的影像:


这是巴基斯坦北部、吉尔吉特(Gilgit)附近的罕萨山谷施工路段对面,一座700米高的山体突然整体滑坡,不但埋掉了部分施工工地和当地26座房屋、20位村民,而且巨大的山石形成一座天然坝,拦住了罕萨河(Hunza River)的去路。



经过几个月的蓄水后,这里形成了一个堰塞湖,最宽处2.3公里、长约25公里(西湖东西宽约2.8公里,南北长约3.2公里),湖水最深处可达100多米。完全淹没了近20公里施工路段。

更糟糕的是,当地的峭壁之间,只有这一条路可走,现在陆路完全被湖水阻断了。



这个湖现在已被命名为阿塔巴德湖,但在大型山体滑坡的最初,中国工程人员们最担心的,是崩下的山体形成的天然坝会不会溃坝,因为一旦如此,那蓄积的湖水会成为巨大的洪水,冲掉下游正在施工的工地。

万幸的是,经过测量,天然坝的强度是足够的。

下一个问题来了,原先规划的道路仍在水下,如果改道,重新测量规划的代价是巨大的,那么被淹掉的路段,还能恢复施工吗?

他们起先寄希望于用挖掘机慢慢挖出引水渠,排空湖水,但是,两年后,水位只下降了13米左右。大部分路基仍淹在水下。



示意图:两年中下降的水位仍无法使原规划路面完全露出





朱毅前前后后来了这个路段7次,每次平均呆2-3个月,他说,这段20公里的公路,比别处200公里的路花得功夫都多得多。

最终研究决定,对原施工路线进行小幅改线,额外在湖边的峭壁上新建5条总长7公里的隧道,另外架设4座桥梁。

施工继续,但陆路交通在这里完全断了,现在,施工机械必须依靠船运。

冬天的阿塔巴德湖,滴水成冰,却又冻不严实。



另外,刚刚形成的湖边,根本没有建起适合挖掘机等大型机械上下的码头。

挖掘机在这种码头上岸时,很容易出现这样打滑,并把船往后推的危险场面。


但是,老子是基建狂魔的挖掘机啊!


用自己的抓斗爬上去,就是要有这种操作!

最终,在阿塔巴德湖旁,建成了“中巴友谊隧道”。



这也是喀喇昆仑公路改建一期工程最后一段“硬骨头”,一期工程已于2015年9月完工通车。

而今天的阿塔巴德湖,已经颇有旅游胜地的潜质:




说起喀喇昆仑公路,巴基斯坦卡车司机大爷这么说:



纪录片结尾,叶成银在牺牲的前辈战友墓前沉思……


而看管墓园的巴基斯坦老大爷艾哈迈德谈起当年筑路工人们的牺牲:


如今,改建二期工程正在紧张进行。


为了诗与远方,感谢这些将路铺到远方的筑路人。



资料图:喀喇昆仑公路,又一个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中国工程

(完)





后语:大量粉丝还没有养成阅读后点赞和分享、转发的习惯,

希望大家在阅读后顺便点赞、分享和转发,坚持需要信仰,专注更显执着,

你们的支持和鼓励是我们坚持的动力!

一周热文推荐

【热点追踪】 外媒称美印日举行最大规模“航母级”联合军演:欲制衡中国

【东亚风云】 中日领导人合影时首挂国旗 外媒:两国摸索“战略性靠拢”

剖析龙象之争:在尼赫鲁与毛泽东之间,差了整整一部中国史

【国内关注】解码苏州:依然是那个苏州,已然不是那个苏州…

【南亚观察】 菲律宾记者:我们必须向中国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