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简单心理Uni
简单心理Uni,心理咨询师成长道路上,Uni(有你),有我。 在这里,你可以找到专业的文章和靠谱的课程,还能找到资深的督导和颇益的体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小易说钱  ·  团购!少林寺银币抄底价捡漏! ·  18 小时前  
纪念币预约信息  ·  开始预约!国色天香彩色银币,龙头币! ·  昨天  
纪念币预约信息  ·  下一站!马年纪念币、马年纪念钞! ·  昨天  
纪念币预约信息  ·  龙钞!全线大涨!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简单心理Uni

心理咨询中的「谈话技巧」|关系框架理论

简单心理Uni  · 公众号  ·  · 2024-09-23 19:00

正文

本文字数3000+|阅读预计需要8min


在咨询室里发生的最多内容就是谈话,大家都“会聊天”,但是咨询师 “专业的聊天”背后又有什么心理学的门道呢?

作为咨询师的你,思考过我为什么要在这一时刻,向来访者说这样的话吗?我这样表达,和那样表达,对来访者可能会有哪些不一样的影响呢?

我这样的表达,是期待来访者能做出什么样的反应,最终来访者会有怎样的改变呢?这篇文章会是你思考这个问题的起点!

语言,作为咨询师最常用的工具,其本身就可以成为咨询过程中最重要的工具。

图/pexels


而研究这一话题的专业领域叫做: 关系框架理论。


今天就来谈谈作为语境行为科学里面重要的理论之一,关系框架理论,和心理咨询有什么直接的关系~


语境改变行为



1.什么是语境(Context)?


语境可以简单地理解为背景。 它包括很多内容,比如:生理状况,情绪,人际,认知,发展、学习的历史,社会和文化,基因和其它特定场景的条件。


比如来访者的年龄、心理成熟的程度、智力因素、生活经历、来自哪种地方文化、社会支持程、在刚刚经历惊恐发作后马上找到咨询师等等,都算作来访者所处的语境。


Context此处翻译成“语境”而非“情境”,是为了 避免读者将情境直接理解成外部的条件。


“语境”包括外部语境和内部语境,因此语义上可能更具有包容性。在文章中不过多强调语境和情境的区分,希望读者理解。


2.语境如何影响行为?


首先,在语境中,我们理解语境的方式影响我们对体验的反应。


图/pexels


比如:站在演讲台上的你心跳加速 (你的场景性语境) 你对这种体验的理解和反应可以是:

  • 我真是好激动,终于要发表演讲了。
  • 我好紧张,我肯定是没准备好才会这么紧张,我应该取消今天的演讲。
  • 我马上要犯心脏病了,我得赶紧去医院!

同样是心跳加速的情境,个体理解为“激动”、“紧张”、“心脏病”分别对应了:我做出“期待演讲”、“取消演讲”、“去医院看病”的行为反应。

在咨询室中, 来访者的情境都有哪些呢?又如何影响了来访者的行为呢? 下面有一些虚拟的情境例子:

生理: 如来访者体内的激素水平直接影响了来访者的情绪、语言、行为表现等等。如,一个青春期孩子的情绪常常不稳定,并有叛逆等行为。

人际关系: 如来访者从未有过相对成功的亲密感情体验,所以来访者可能无法想象如何建立亲密关系,产生畏惧情绪,回避与人适当的接触等。

社会文化: 如一个经济条件困难的来访者在面临压力或是抑郁的情况下,可能坚信自己没有能力给自己争取休息的时间或者被这种情境困住,觉得无力。

学习背景: 如一个博士生和一个高中生的自我觉察能力、对世界的理解也许会有很大的差别。这种理解的差别会影响来访者做出的反应。


图/pexels

作为干预工具的语言:语言如何改变语境?

1.语言作为语境之一,在咨询室中又是怎样体现作用的呢?语言即干预(Villatte, Villatte& Hayes, 2016)


语言是咨询室中持续存在的,来访者和咨询师很容易改变的一种语境。


咨询室中咨询师和来访者的每一个语言(甚至缺失语言)的互动都是干预的工具,而这个主动权是完全交由来访者和咨询师的。


语境决定了一个行为是否会发生,以及会有什么效果。


调整语境可以间接调整行为。


2.语言中隐藏的“关系”有哪些类型?(Villatte, Villatte& Hayes, 2016)


(1)一致关系:


“我好孤独”→“孤独对你来说是种怎样的感觉?”


一致关系:粗暴的理解是顺着来访者的思路继续说下去。一致关系的语言可以引发来访者描述,通过这种描述,来访者增加了更多的觉察(比如对生理反应,情绪反应,对事件的个体解释)。


一致关系还可以表现为咨询师对来访者经历的正常化。


“这样的体验是非常正常的,是可以理解的。”


图/《都挺好》


(2)不同/相反关系:

“我不想有这种感觉”→“假如你没有这种感觉,你的生活将会是什么样的?”


咨询师通过相反关系挖掘来访者的体验,可以帮助来访者增加对自己在逃避什么的理解,澄清自己的目标和价值,以及理想的状态是什么样的。


(3)条件关系:


“我好孤独”→“如果你和他人分享更多的时间会怎样?”


条件关系不仅仅是提建议,是由 咨询师直接指出的 在其它情境下,来访者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对现在的状况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图/Unsplash


(4)时间关系:

“我划伤了我自己”→“你伤害自己之前/之后感觉怎样?”


通过探寻语境和不同时间的体验,咨询师引发来访者的觉察。


比如,在面对缺乏希望的来访者时,通过时间关系让来访者注意到,ta拥有一个有一系列不一样体验的过去,以及可能会不一样的未来。


(5)直证关系

(I-you我-你,now-then现在-那时,here-there这里-那里):

“我这个人特别糟糕”→“如果现在你的好朋友这么对你说,你会跟她说些什么?”

直证关系会将来访者拉入一个此时此刻,切换视角的状态。切换视角帮助来访者增加对语境的觉察, 即TA人不同的角度对自己的体验会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6)层级关系:

“我需要得到一份工作”→“得到一份工作会给你带来什么?

层级关系是让来访者意识到自己行为的目的是什么,得到一份工作的收获让来访者认识到,也许“自立”才是更高的目标。

层级关系也会帮助来访者衡量自己的 价值、目标、行为的主次关系。

比如,实现独立(上一级目标)和获得某一份具体的工作(次一级目标)之间的关系,如果来访者执着在获得某一份工作而不可得的时候,为了实现独立是不是还可以寻找其它可能同样好的工作?

图/pexels


3.语言作为干预的目标


上面我们已经了解了语言中的关系是什么啦~那么语言干预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呢?


也许你已经注意到,作为工具的语言,目的不是要告诉来访者哪些具体信息,而是要改变来访者对 语境的察觉 (Contextual Awareness)。


很多心理问题的产生是由于个体坚持一个没有好的效果的方式,一直持续地用已经证明是“无效”的方式去打开难题。这种“执着”是没有好的作用的,是 功能性(Function)弱的。


比如:一间门被锁住的屋子里着火了,情急之下被困的人可能反复地去尝试踢开、撬开、捶打那扇门,几近绝望,却没有意识到房间另一边还有一扇窗。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小易说钱  ·  团购!少林寺银币抄底价捡漏!
18 小时前
纪念币预约信息  ·  开始预约!国色天香彩色银币,龙头币!
昨天
纪念币预约信息  ·  下一站!马年纪念币、马年纪念钞!
昨天
纪念币预约信息  ·  龙钞!全线大涨!
3 天前
ZOL中关村在线  ·  观鸟正当时 佳能5D Mark IV行摄美国德州
8 年前
政知见  ·  毛主席纪念堂由谁来维修?
8 年前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  聚焦|小米“米粉节”神话终结 下跌26%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