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iEDU投资人俱乐部
i-EDU教育产业投资人俱乐部是一家布局海外教育投资的教育垂直媒体研究机构。由超过300名投资人、30家上市公司、45家VC、32家PE及12家券商组成。通过打造媒体属性的智库,融合一二级市场投融资数据,成为教育行业投融资信息服务供应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保险一哥  ·  2025年第6期保险自媒体红人千人榜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iEDU投资人俱乐部

18岁 70亿,沪江的未来在何方?i-EDU解读

iEDU投资人俱乐部  · 公众号  ·  · 2018-11-26 19:51

正文

继上周新东方在线港股过聆讯之后,港交所也发布了沪江教育聆讯后的材料。虽然,同属于在线教育板块,但双方的细分业务和企业基因都有很大差异。沪江也没能摆脱在线教育普遍存在的亏损的难题,对沪江来说,此次港股IPO是另一次打开局面的重要尝试。


11月22日,港交所发布了沪江教育聆讯后的材料。这家最早可以溯源到2001年,以校园英语学习BBS起家的在线教育企业,经过多年的资本运作和上市尝试后,终于走到了IPO前的最后一步。作为一家以线上起家的拥有纯粹线上基因的教育科技企业,沪江的IPO尝试首先要感谢近几年在线教育发展的热潮。

在线教育的浪潮


周期是普遍存在的,顺应周期的努力和尝试都会获得更好的回报。沪江便赶上了最近几年在线教育的这一波周期。


沪江将自己定位为一家教育科技企业,教育科技是指为促进教育及改善学习表现而加以利用技术流程及资源的教育技术。在过去几年和未来一段时间,教育技术细分市场的发展相较于非教育技术细分市场呈现出更快的增长速度。



而教育技术市场的发展有赖于中国互联网的蓬勃发展。2017年中国互联网用户已经达到7.72亿人,渗透率为55.8%,预计2022年,这组数据将达到9.42亿人及68.1%。



从教育科技的细分来看,语言培训和课后辅导一直占据主导地位,而且这种趋势在短期内会维持。



2017年,中国教育科技市场的规模按学生人数计算已经达到1.56亿人,预计2022年将继续增长为2.83亿人。



由此带来的市场是一个千亿人民币级别的市场。2017年教育科技的市场规模为2490亿元,并预计将在2022年增长为5792亿元。



从2017年的市场数据来看,职业教育细分为427亿元,占比最高,达到了21.4%;兴趣爱好培训为394亿元,排名次之,占比19.8%;英语课程360亿,占比18.1%;K12课后教育课程296亿,占比14.9%。



按照期间内已售课程报价的总金额计算,2017年,沪江在教育科技市场排名第5,市场占比1.38%。



而按照平均月活人数看,2017年沪江的平均月活人数达到了1210万人,排名首位。



沪江的用户数目与其经营的业务品类有很大联系。

品类众多,涵盖广泛的产品线


沪江的在线教育产品品类众多,又分为自有品牌课程和CCtalk教育平台两个子类。其中,自有品牌课程是沪江营收的主要来源。


沪江的课程以语言教育为主线。涵盖了从大学生、职场人士到K12阶段学生等多个年龄段的客户。

而在众多课程之中,沪江的旗舰课程包括了留学、考研和英语等几个细分领域。

从课程划分来看, 大学生群体是沪江的主要客户群, 在最近的三个财年,用户付费次数都是最多的,也贡献了最大的交易净额。而在除英语以外的语言课程市场,沪江的用户数量和营收也都相当可观。 英语课程最近几年的增速很快,而且客均单价高,2017年度已经超过其他语言课程,成为第二大交易净额来源。



从平均客单价来看,英语课程遥遥领先于其他品类。



而从收益来看,英语课程的比例有所下降,这和英语课程相对较长的服务时间相关。



从毛利率来看,非英语语言课程的毛利率最高,达到了接近80%的水平。英语和大学生课程次之。而K12课程及其他的表现则比较差,只有22.1%的毛利率,前两个年度甚至更低,这个品类在毛利润方面的贡献也相当有限。不过, 在最近三个财年,英语和K12课程两个品类的毛利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这也从整体上拉动了整个业务的盈利质量, 使得沪江的毛利率从2015年的51.8%增长至2017年的60.8%。并且在2018年上半年继续增长为63.3%。



CCtalk是2016年10月沪江推出的教育平台。目前在营收方面的贡献还比较有限。截止2017年底,CCtalk全站实现交易净额2.357亿元,为沪江贡献营收52.1万元;而截至2018年5月底的5个月,全站交易净额3.655亿元,为沪江贡献营收246.8万元。目前CCtalk虽然在用户数量和课程数目方面增长较快, 但在财报营收方面的实际贡献比例还较小。


亏损困境和净资产困局


沪江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 截至2018年5月31日,拥有1.7亿用户,在中国所有B2C教育科技公司中,付费用户排名第一。


然而,在财报端,用户数量的规模并没有直接转化为盈利水平和资产负债表上的漂亮数字,与之相反的是,沪江在三张报表上都有比较明显的亟待解决的困境。


利润表的最大困境在于亏损。这也是大部分在线教育企业共同面临的难题。



最近的三个财年,沪江一直在亏损。截至2018年5月底,亏损的局面还是没能扭转。2015-2017年度的净利率分别为-151.6%,-124.2%和-96.8%。可喜的是亏损率一直在下降,下降幅度还比较可观,但是离扭亏为盈尚有不小的差距。


而纵观整张利润表,造成亏损的最大两个科目分别是 销售及分销开支和行政开支。


在线教育从需求上讲是教育,而从竞争上讲,本质上还是互联网的模式。 这种模式下,互联网企业竞争的焦点在营销,这对大多数互联网企业来说是一个烧钱的无底洞。沪江教育过去三个财年的这部分开支比例虽有下降,但至2017年底,仅这一项就超出了营收规模。2017年沪江的营收为5.55亿人民币,而在营销上的花费是5.89亿。这其中广告及推广开支为3.75亿,相关人员支出为1.84亿。而在广告费用中,搜索引擎花费达到了1.05亿,在线视频、社交平台以及移动应用程序上的广告花费为1.3亿。 庞大的用户数量背后是在营销端大量的花销。而且,随着这两年流量的集中,流量费用大幅提升,获客成本也水涨船高。



另一个对利润造成很大影响的科目是行政开支。而在这个科目分解细化之后,发现最大的一块是研发。 研发费用已经从2015年的9000余元,上涨为2017年的2.3亿,翻了一倍还多。不过,这块费用与营销费用一样,又是必不可少的,是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因此,这种趋势恐怕在短期内也无法改观。



其实以上两个困境是大多数线上教育企业面临的共同难题,找到客户和留住客户都要花更大的成本,在企业都在抢夺用户注意力的今天,这无疑是线上企业厮杀最为惨烈的一个焦点。

资产负债表方面,沪江也面对一个棘手的问题, 净资产为负值。



最近的几个财务周期,除了2016年底,净资产为正以外,其余财年及财务周期,沪江的资产总值都不及负债总额,即净资产为负。这对企业来说,是非常棘手的隐患。


从流动资产和负债来看, 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近三个年度减值迅速,沪江给出的说明是公司出售了部分这类资产用于扩张。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