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柏思荟年会暨第6届生物药开发者创新大会筹备之际,一位biotech创始人向bioSeedin柏思荟表示,
“以前他喜欢首创,但投资人认可度低,现在也想通了,做了不少Fast
Follow”。
坦言背后,呼应的是在资本寒冬、创新药出海大热、热门靶点“内卷”的背景下,国内创新药不同发展模式之间的抉择博弈,究竟是选择“站在巨人肩膀上”的Fast
Follow策略,还是选择冲击“最高殿堂”First
in class?
在2024柏思荟年会暨第6届生物药开发者创新大会中,
8月22日上午主论坛的Panel
以及下午
的“差异化新机会”分论坛
将围绕上述问题,邀请到了
明济生物、高维医药、信达生物
等知名企业以及
启明创投
等知名投资机构深入探讨,欢迎参与。
点击文字链接查看相关论坛信息:
▎
主论坛嘉宾更新&最新议程 | 2024BDIC大会
▎
当合作交易金额超过融资,我们该如何考虑新药立项?|BDIC 2024前瞻
创新药两大模式:
First in Class和Fast Follow
First
in Class和Fast
Follow是创新药发展的两大模式。
前者属于新药研发最高级的模式,有一个很好的比拟是“一行白鹭上青天,First
in Class是领飞的白鹭,前方一片茫然,后方黑压压一片,压力很大”。
First
in Class药物对技术要求高、研发时间长、成本高、不确定性大,想实现最终的商业回报,是非常难的,但一旦成功也意味着极高收益。
后者则是对First
in
class药物的快速追踪,在已有靶点和机理的基础上,对新药进行分子结构改造或修饰,开发作用机制相同或相似,具有新治疗效果的新药物,包括了Me-too/better/worse/best等。
但具体如何定义First
in Class和Fast
Follow,想必每个生物医药从业者心中都有自己的看法。
Fast
Follow相比于First
in Class最大的优点在于“它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药性能大大提高,并且能够实现快速价值变现。国际上K药、H药等皆为此类,是Fast
Follow模式价值的最好体现。
回到国内来看,在创新药研发起步阶段,Fast
Follow是国内制药企业首选的研发路径,其中最好的例子是PD-1。
BMS的O药在2014年7月获批,成为全球第一款上市的PD-1药物,而彼时国内多家药企的PD-1已经研发的热火朝天。
从PD-1国内上市时间来看,O药拿下第一个适应是在2018年6月,K药稍晚一个月,同年12月,君实生物的特瑞普利单抗获批为首个国产PD-1药物,次年5月,恒瑞医药的卡瑞利珠单抗也获批上市。可见,国内PD-1药物开发,时间非常紧凑。
对PD-1的Fast
Follow,为君实、恒瑞、信达等药企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同时也是几家公司成功转型、跃迁的关键。
并且随着Fast
Follow模式的推进与深化,国内外创新研究的时间差不断收窄,在某种程度上也促成了国内创新药赛道的蓬勃发展。
虽然现在都在强调要做First
in Class,但产业有自身的发展和进化逻辑,一味的强调First
in Class到最后极有可能是一地鸡毛。也正如开头的坦言,站在当下的时间节点,Fast
Follow仍然具有很大的叙事空间。
而这其中的关键是,国内诸多药企和人才通过Fast
Follow模式完成了早期的技术、理论、经验的积累和沉淀,已经具备了在Fast
follow的基础上做出差异化的能力,有望做出Me
Better甚至是Best
in Class的药物,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艾力斯的艾美替尼,传奇生物的Carvykti均是成功案例。
随着国内管线出海大热,具备差异化创新的Fast
follow管线也迎来了价值加速变现的机会,近期明济生
物
便给出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6月中旬,明济生物将处于临床前的TL1A抗体药物FG-M701授权给艾伯维,获得超17.1亿美元的潜在总交易额,其中首付款和近期里程碑付款为1.5亿美元。
而在艾伯维之前,已有默沙东、罗氏、赛诺菲三家MNC花重金布局TL1A靶点。
从机制上来看,TL1A能独立地介导炎症和纤维化,与许多免疫和纤维化疾病有关,包括类风湿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以及IBD等。据bioSeedin不完全统计,已有十余款TL1A靶点药物在研,包括单抗、双抗、融合蛋白等。
但TL1A靶点目前仍未有药物获批上市,可以说还是一个全新的未被验证的赛道。
在这一赛道上,FG-M701则通过独特的工程化改造,有望探及更高疗效和更低给药频率,具有BIC潜力
,
并且成功获得了自免巨头艾伯维的青睐,有望成为未来自免领域又一重磅药物。
明济生物这一案例也给国内创新药研发指了一盏明灯,对于新靶点,同样可以通过Fast
Follow和差异化创新,反过来进军欧美,牵手巨头,极具临床和商业化价值。
回到开篇的问题——“First
in Class or Fast Follow?”,其实很难笼统的进行回答,两大模式在创新药产业的进化路程中,均有自身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但具体到公司来看,不同的公司对待创新有不同的策略,偏重First
in Class亦或是偏重Fast
Follow,结合当下公司的人才能力、所处赛道和资本面等多方面因素,应该是平衡各方利益最大化后做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