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2016年机构总数减少了298家,员工总数减少了4500多人,净利润增幅仅0.4%,但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易会满对未来发展仍然充满信心。
在过去的一年里,工行柜台人员减少了1.4万人,但其中1.1万人走出柜台跑向市场,成了客户经理,而剩下3000人加上其他部门的缩减人员,有6000人去做新业务,包括互联网金融。
“对于银行来说提升了人力资源的效率。所以我们去年的总人数减少1%,但内部结构调整达到了6%,这对于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提升,盈利能力增强,风险控制的增强,应该来说是有好处的。”易会满说道。
机构总数、员工总数以及净利润增幅呈下降趋势,不仅是工行面临的情况,也是中国银行业面临的情况,尤其对于国有大行,甚至中国银行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已开始出现负增长。2016年,中行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645.78亿元,同比下降3.67%。中行副行长张青松称,基于“稳健经营,有效防范风险的角度”,中行的拨备覆盖率增加9.52个百分点。
大行无疑正如易会满所言,“股改上市以来艰难前行的一年”:信贷成本上升、利差持续收窄、董事会和高管层变化较大等。
“我们面临的经济金融环境,其实风险是比较大。要在这种风险较大的环境下去经营,必须把控好各种风险,首先是信用风险,然后是货币风险,包括反洗钱的风险,同时要确保资金的流动。”中行行长陈四清称。
实际上,潜在的风险远不仅此。普华永道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未来三至五年内,全球大型金融机构24%的营收可能会被金融科技公司蚕食。
虽然大行在信息科技领域投入较大,已取得一定成绩,但从数据上看,虽然信息科技人员数量较多,如建行已高达28300人,但占比仍处于较低水平;如农行占比仅1.1%,且银行整体员工年龄层次较大,40岁以上员工占比较高,如农行高达63.6%。
2016年至今五家国有大行董事会及高管层均出现较大变动,高层的变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战略发展。中行高管层甚至出现7位变动,分别为执行董事、副行长任德奇、高迎欣,监事长王希全,副行长、首席信息官张青松,副行长刘强,纪委书记樊大志及首席风险官潘岳汉。
一方面是高管层的变动,另一方面则是员工总数的减少。工农中建共计减少18824人,分别为4597、6384、1142、6701。
虽然近年银行加大年轻人才引进,但年龄结构仍偏重于40岁以上。农中建交40岁以上员工数量占比分别为:63.6%、41.01%、50.93%、30.08%,工行未披露该数据。
从金融领域各种创新成果及进程看,银行业的金融科技能力在快速提升,但一个并不显眼的事实是,国有大行信息科技人员占比仍处于较低水平,农中建交信息科技人员占比分别为:1.1%、2.52%、7.81%、2.63%,对应人数分别为:5552、7004、28300、2434,工行未披露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