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内容,由上海神农冠名播出】
环保高压下,广东揭阳某企业老板顶风作案,被抓后认为自己无罪。这位花甲老人在被审过程中与执法部门玩起了“游击战”,“侦查”与“反侦查”、
“斗智斗勇”的背后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这样偷偷运作的小作坊到底又有多少?相关化工行业的小作坊是否也在环保督查下屡禁不止?
请跟随小七一起来看下面的报道。
视频来源:
中央电视台《经济与法》报道
这是近日中央电视台《经济与法》的报道,报道中大家看到的是一个电镀行业“小作坊”的重度污染事件,而在全国电镀行业以及相关化工行业“小作坊”多不胜数:
本篇报道中的揭阳市,地处广东省东部,榕江从市区穿梭而过,是粤东地区的第二大河流,水系发达,几十年前,这里也曾风景宜人。
在揭阳,从古代的烘炉打铁,到如今的现代化生产,金属加工业已经走过了一千多年的历程,揭阳是中国最重要的金属产业生产基地、进出口基地、材料集散地和五金不锈钢制品加工研发基地。
作为金属产业中的关键环节,
电镀行业在揭阳市也发展迅猛,最高峰时有600多家作坊式的小电镀企业分散在揭阳各处
,简陋粗犷的生产方式不但造成金属加工业仍处在产业链的低端,同时无牌无照,偷开的电镀小作坊还带来了严重的污染问题。
由于
电镀工业使用了大量强酸、强碱、重金属溶液,甚至包括氰化物等有毒有害化学品,这些有毒有害物质通过废水和废渣排入环境,成为一个重污染行业。
从2012年开始,揭阳市市委市政府就痛下决心,创建集中治污的电镀园区,统一规范电镀企业的生产,来推动产业升级和绿色发展,同时对无证经营的电镀小作坊进行整治和打击,然而却困难重重。
1.为什么,环境问题企业(单位)像割韭菜一样,割完一茬又长出一茬?
“环保政策太多,都执行得不够好,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基层政府全面监管不到位,对小企业、小作坊的污染重视不够,特别是乡镇的小企业群。”
电镀”作为一个会产生大量有毒有害化学品的关键环节,将有害废水和废渣直排环境,已然成为一个重污染行业。加上问题企业查之不尽,罚之不绝,污染之后的景象更让人触目惊心。一些被罚的老板都认为这只是
致富的工具,根本没有考虑对环境产生的危害
,
这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2.
国内工业小作坊的现状
河南某工业小作坊
天津某工业小作坊
河北某工业小作坊直排废水
某工业小作坊直接倾倒废水造成污染
被遗弃的某工业小作坊
事实上,从2016年冬季开始,在京津冀区域特别是“2+26”通道城市,围绕大气污染防治,由环保部组织的督查基本没断。环境问题企业却似乎像地里生长的韭菜,割了一茬又长出一茬,而且,所发现的环境问题企业的比例也始终处于高位。
根据各地上报的情况初步统计,这样的企业在京津冀及周边的28个城市中有
5.6万
家。而且督查中还发现,一些地方多家“散乱污”企业不在上报的清单之内。
据环保部之前的通报,
从28个督查组每一天的督查情况看,“散乱污”企业所占比重确实不小。据介绍,大气质量强化督查开展一个月来,发现存在环境问题的企业共有5594家,其中,
“散乱污”问题企业有1930个,约占问题企业(单位)总数的34%。
此外,还有超标排放的,未安装污染治理设施的,治污设施不正常运行,涉嫌在线监测弄虚作假的,存在VOCs治理问题的等等。但是,
在各类环境问题中,“散乱污”问题企业所占比重最大。
3.
如果你是小作坊的老板 可要注意了!
(1)法律规定
根据《刑法》规定,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严重污染环境的,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后果特别严重的,
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危害
-
“散乱污”等污染企业对地方发展的贡献可能微乎其微,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贡献”却着实不小。
生态环境欠账,终究是要还的,甚至需要加倍偿还
;
-
“散乱污”等污染企业对不仅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可估量的破坏,甚至对当地生活的居民的身体也是造成了非常严重的损坏,是坚决不容姑息的。
-
违法排污企业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给地方留下生态环境烂摊子,整治和恢复的费用可能是个“天文数字”。
-
此外,
它们想方设法压缩环保投入,甚至环保投入为零,产品因此比运行了环保设施的正规企业便宜,破坏了市场公平,不利于行业持续健康发展,阻碍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从长远来看,这样的企业是经济发展的“负能量”,是有害的毒瘤。
-
个别违法排污企业诉苦,认为环保执法“扰民”,环保监管过度。
实际上,并不是环保监管过头了,而是原来监管力度比较薄弱,这些企业在保护伞下被呵护惯了,对开始动真碰硬的环保督查执法行动,一时适应不了、接受不了。
对于前面视频中咱们看到的,本是花甲之年的老人,却深陷身陷囹圄,可是法官告诉电视台记者,这位老人可一点都不冤枉,他的所作所为不仅后果严重,而且是明知故犯,甚至为了逃避打击,动了不少的心思。
而从报道可见,环保督查,既回应了群众关切,也切合当前环保实际。
对于那些治理无望的“散乱污”,环保督查绝不能妥协。只有狠狠砸掉他们的饭碗,才是对周边环境质量和群众健康的最大负责。
事实上,环保督查后,通过整改,很多企业的环保设施跟上了,运行正常了,订单也稳定了,走上了良性循环的道路。
这里小编最后想用“中国环境新闻”的一篇文章的评论:
至于说,砸了谁的饭碗?
对不起,砸了也就砸了罢!
文章来源:经济与法、揭阳政法、环保人、法制日报,小七整理
想了解更多?请点击
“阅读原文”
,再来看
《
全球最恐怖的毒气灾难,近80万人死伤,凶手却只被判了2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