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完年回来,复工近一个月,广告人你的状态怎么样?
神清气爽来上班,看到的第一封邮件,竟是客户的改稿需求第八轮?
开年红包还没打开看,就被叫去加班写方案?
去年年初的提案还没出街,又要我们出新的年度框架?
供应商拜完年立马讨欠款,可是财务还没来上班……
又被毙掉10个Idea,作品集更新无望……
搞不定的客户、追不回尾款、改不完的方案、做不完的设计、不完整的作品集……
很想努力但没有方向,想出去闯闯又摸不着门道。个个身怀绝技,但无的放矢。
新年新气象,我依然很丧。我能怎么办,我也很绝望啊……
毕竟,广告公司的分工极细,每个职位的纵向发展方向十分有限,那么,广告人若遇到了职业瓶颈期,该怎么办呢?除了熬夜熬Title熬作品,还有什么方法吗?
——斜杠青年,一种新兴职业,似乎能解救火海里的广告人。
所谓“斜杠青年”,指的是一个人有多重职业。比如王元,广告设计师/纹身师/插画师。“斜杠青年”不是玩票,TA的第二职业、第三职业是真正能赚钱养活自己的。
看完这个定义,是不是觉得广告青年很有成为“斜杠青年”的潜质?
文案人哪个不会写几句歌词,设计师哪个不会PS一个纹身图案?策划哪个不是心理学家,阿康哪个不是蜜糖,能把人往死里夸……
其实有很多广告人,尤其是广告创意人,他们都是一定程度的斜杠青年:
你可能没有听过林振强这个名字,但你肯定听过他为哥哥写的《不羁的风》、
为张学友写的《每天爱你多一些》、《蓝雨》、
为陈慧琳写的《千千阙歌》等等经典粤语歌曲……
林振强先生的诸多歌词佳作,有一些是他在担任广告公司的创意总监时撰写的。
他在给香港《壹周刊》写专栏时,这样描述那段既当填词人、又当创意总监的时光:“在M记(即麦肯光明)工作了大半年,我有幸做了几个口碑和推销力都不错的广告,而另一方面,我的填词工作也开始有少许成绩。我尽量保高调,接受所有访问和曝光机会。人家访问我,我就约他们上来公司,好让那些鬼佬知道我并不是个二打六,别对我阿芝阿佐。这方法好像有点效用。同时,在客户眼中,因为我有点名气,他们对我也多了点信心,办起事上来,有时(只是有阵时)有点方便。”
写出“人头马一开,好事自然来”的黄霑先生,是黄与林广告公司的创始人之一,也是《男儿当自强》、《倩女幽魂》、《黎明不再来》等知名电影主题曲的词、曲作者。
(图为黄霑先生作品集)
觉得以上例子不具有现实参考性?毕竟那时是广告业、音乐事业发展的黄金时代?能和现在比?
别急,时间再向后走,写出《恋人未满》、《中国话》、《后来》、《寂寞在唱歌》等KTV必点歌曲的施人诚先生,其实也是一名广告人,借此机会进入唱片企划部工作。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谦虚说道:“写歌词只是我的副业,我还是习惯台湾某唱片企划部主管这个身份。”
再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如今的广告圈,BBDO大中华区首席创意官梁伟丰先生,他的微博认证是“BBDO/Proximity大中华区主席兼首席创意官,Amusic音乐版权公司签约作者,半音乐半广告的射手。”
同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那么,有这么多广告人前辈都是斜杠青年,是不是就意味着斜杠青年是广告人的一种职业发展方向呢?毕竟,广告人爱玩、兴趣多、涉猎广,任何一种兴趣都极有可能成为他们的第二职业……
但是,成为一个斜杠青年,到底需要付出什么呢?
林振强先生在又做音乐又做广告时,觉得客户总是找他麻烦,事情总是不能顺利进展,“每天,我都不想上班。即使回到公司,也是扳着脸。不肯修改稿件,也不肯和客户开会。”到后来发展成早饭吃到11点多、午饭吃到3、4点才返工。最终,感觉“实在很倦很倦”,离开了广告圈。
W的创始人李三水先生曾这样回答梅小花的疑问:“谈不上支持或反对(斜杠青年),因为这个现象并不会因为任何一方的支持或反对而不存在,而既然存在,就代表着这一类的职业状态有着市场需求。所以站在尊重所有需求基础的角度上,我只能表达两种观点:一种是公司角度,我记得任正非在其公司的新年邮件中有说过一条:‘从事第二职业的,请加倍努力,因为它将很快成为你唯一的职业。’ 一种是个人角度,如果一个人的才华在一家公司无法发挥,必需通过其它渠道和方式才能尽现其才或找到新的存在感,那一定主要和这个斜杠青年无关,而是这家公司本身就不够好,或能够创造才华展示的渠道与方式太有限。总而言之:斜杠青年对我或W而言,并不是火力全开的通才,只是选错第一职业,或进错公司的专才。“
在成为斜杠青年之前,需要考虑的事情太多:你真的有足够的精力去做好每一种工作吗?真的能合理分配两种工作的时间吗?
为此,梅小花采访了BBDO大中华区首席创意官梁伟丰先生,作为一名广告人/音乐人的他,在这两种职业中有着怎样的工作经历呢?
梅花网:请问当时您为什么在工作之余,还要去发展音乐事业?
梁伟丰:其实我从来没想过自己是在发展音乐事业,只是在工作之余,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罢了。也许和我其他的爱好相比(比如喝酒,看电影,练拳,看书等),音乐是唯一能赚取收入的,所以给人觉得那是事业吧?
梅花网:请问您在决定做音乐之前,有没有做相关的职业规划?还是全凭兴趣,自由发展?
梁伟丰:绝对是全凭兴趣,自由发展。如果真要说有什么规划的话,只能说是自己想要玩得越来越好,所以才一直在学习和探索更多的层面:从只是弹吉他,到尝试作曲;到觉得用吉他来作曲有限制了,所以去玩钢琴或鼓或口琴等的其他乐器;跟着去了解编曲的步骤;跟着学习当制作人和企划等……纯粹被“还有什么?”的好奇心在驱使着。
梅花网:请问您在决定做音乐之前,是如何与音乐人产生交集的?
梁伟丰:90年初,在新加坡念艺术学院的时候,因为吉他弹得还可以,所以常在一些酒吧或民歌餐厅或演唱会为歌手伴奏,慢慢的就认识了一批唱片公司的人,跟着就混进他们的圈子了,就这么简单。
梅花网:当时您身兼两职,请问做音乐会不会影响做广告的效率?您如何分配做音乐与做广告的时间?
梁伟丰:说不会影响就装逼了,就尽量去挤一挤时间呗!因为我是白天做广告,晚上去演出或录音,所以如果广告的事情多,我就会在演出或录音完后立马赶回去加班。我记得有一次进录音室时,因为技术问题而录到凌晨五点,跟着立马赶回广告公司加班到第二天的深夜,跟着再赶回到录音室继续录音到早上,跟着再赶回广告公司去提案……时间真的就像乳沟,挤一挤总是有的,就这么简单。
梅花网:请问在做音乐之初,您在广告公司的同事、老板知道您在发展第二职业吗?
梁伟丰:全都知道的,因为我都会一五一十的告诉他们,只是我不会说那是“第二职业”,而会说是“绝不会影响工作的兴趣”。
梅花网:您觉得除了兴趣之外,还有哪些因素让您坚持做音乐?
梁伟丰:“人家会觉得你很厉害”可不可以算是一种因素?
梅花网:有人认为职场人应该完全专注在自己的工作中,如果TA对兴趣过分专注,有可能是企图得到工作中得不到的存在感与成就感。对此,您怎么看?
梁伟丰:如果一位中国人很喜欢吃西餐(或泰国餐或日本餐或韩国餐),应该不会有人觉的他企图得到国籍中得不到的存在感与成就感吧?
梅花网:请问您有什么建议给想发展第二职业的广告人吗?
梁伟丰:如果你除了做广告之外,还有一些别的爱好,那就先不要想着去将它发展成第二职业,而应该先专心的去享受那些沉溺在爱好里的时刻,并把你的爱好变成特长。因为当你为爱好付出得越多,它会反过来的回馈你越多,这时候它才能算是一种职业。你如果只是因为喜欢喝咖啡就开了间咖啡馆的话,很可能到最后会因为一闻到咖啡豆的味道,就会想起店租或客流等的问题而头痛不已的……
看完采访,各位广告人,你想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了吗?你想不想成为斜杠青年?会为之付出多大的努力?
延伸阅读:广告人接私活防骗指南,满屏都是血和泪!
©本文系梅花网原创发布,非经授权,请勿转载。
欢迎分享 转载请回复“转载”了解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