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着冬月已经过半,气温是一天天地降低了。
早有一些懂得养生之人会用一碗芡实粥来开启这忙碌的一天。
提到芡实,知道的人可能比较少,但如果说鸡头米,大家一定就会恍然大悟了。
芡实其实是一种药食同源的食材,因其和人参一样,有健脾祛湿、益肾固精、补益强身的作用,以及“补而不峻”、“防燥不腻”的特点,也被誉为“水中人参”。
女人,最惧脾虚,尤其是生育之后肾气消耗过多,容易脾气虚弱,引起衰老速度加快。
大家戏称的“黄脸婆”,就是脾虚造成的。
而芡实可谓女人的不老米。
中医认为,芡实抗衰延年,最益脾胃,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到老年仍然身健体壮,面色红润,才思敏捷。
原来据他在书中自述,主要得益于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天天食用煮熟的芡实,所以才腰腿壮健,行走有力。
冬季是进补的好季节,这时候就可以吃一些补益的食物。
我们进补的原则是既要养分补养,又要简单消化吸收。
芡实就具有这一特色,能补益脾肾,同补先天与后天之本,从而强身健体。
《神农本草经》认为,芡实“主湿痹,腰脊膝痛,补中,益精气,强志,令人耳聪目明。久服轻身不饥,耐老”。
芡实既能健脾除湿,又能收涩止泻,和莲子相同,且除湿的作用较莲子更强。
所以多用于治疗脾虚湿盛,久泻不愈者,常与健脾药白术、茯苓、扁豆等同用。
肾虚遗精,老年尿频,都可以用芡实进行调养,有很好的效果,还可以用治小儿遗尿。
芡实能补益脾肾、固涩止带,又能除湿止带,故为治带下病之佳品。用治妇人脾肾两虚之带下清稀,与补气健脾药党参、白术、山药等配伍使用,效果更佳。
平时我们在药店看到的红芡实,大多数都是药用,那红红的一层其实是种皮。
而在市场上看到的白芡实则比较适用于烹饪用,大家日常食用时可选购这种芡实米,否则会影响口感的。
材料:
茯苓、淮山、莲子和芡实各15克 ,瘦肉250克、生姜3片。
做法:
① 茯苓、淮山、莲子和芡实洗净后,用清水浸泡2小时以上;
② 将茯苓、淮山、莲子和芡实放入锅里,倒入清水,加入瘦肉、生姜,用小火煮30分钟;
③ 最后再加入盐,继续用小火煮10分钟即可。
功效:
健脾止泻,固肾益精。
适用于:
脾肾两虚引起的大便稀烂、次数增多,疲倦乏力、腰膝酸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