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国家人文历史
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原名《文史参考》,“真相、趣味、良知”,为学术界搭建话语平台,为新锐者提供思想阵地,为文史爱好者营造精神家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上下五千年故事  ·  中医城市分会,快来看看有没有你的家乡! ·  1 周前  
上下五千年故事  ·  曹操临死留下5岁幼子,拉着曹丕的手就叫父亲, ...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国家人文历史

钩沉 | 战国七雄夹缝中生存的中山国:不断被灭,不断复国,最终亡于赵国的夺命连环战

国家人文历史  · 公众号  · 历史  · 2017-04-11 17:54

正文

经公众号“博物馆丨看展览”(微信ID:atmuseum)授权转载。

历史上,一个国家一旦国土面积小,就特别容易被灭亡。


比如二战时期的卢森堡,5月10号凌晨和德国开打,当天中午就投降了。


比利时也好不到哪里去,5月10号下午和德国开打,28号也投降了。


然而在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却有这样一个小国,小强一样地顽强生存在几个大国的夹缝之中,一直战斗到战国末期。



战国著名策士苏秦称赞它:“千乘之国也,而敌万乘之国二,再战比胜,此用兵之上节也。”


清代学者王先谦说它:“晋屡伐而不服,魏灭之而复兴,厥后七雄并驱,五国相王,兵力抗燕而胜之,可谓能用兵矣。”


更有一些学者将它誉为“战国第八雄”。


这个顽强的小国家就是——


中山国


中国曾经存在好几个中山国,除了战国时期的中山国以外,西汉、东汉、曹魏、西晋都有名为中山的封国。


而战国时期的中山国,是由一个名为“鲜虞”的部族建立的。这个部族位于成周以北,起初混在一群游牧民族之间四处迁徙。


因此,爱开地图炮的西周中原人民把鲜虞连同一堆北方民族统称为“北狄”,严加管控。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周王爸爸逐渐衰弱,北狄儿子们却越来越强大。


于是,在春秋时期的中国北方,出现了一批北狄建立的小国家,其中由鲜虞族建立的就有三个:鲜虞、肥和鼓。它们都位于今天的河北中部。


看着这么多北狄小朋友纷纷创业,附近的大BOSS晋国坐不住了。公元前541年,晋国开始大肆兼并小国,向东向北扩张势力。肥、鼓二国先后被灭,只有鲜虞国与晋国交手数次,依然屹立不倒。


这样的结果极大地增强了鲜虞人民的民族自信心。他们决定:效仿那些中原大国,给自己的国家换一个名字,投入到群雄争霸的战斗中去,让鲜虞民族从此自立于中原民族之林!


而新名字的由来相当之随意:咦?我们的城中有座小山耶!那就叫“中山国”好了!



从此,鲜虞国改头换面,以中山国的身份,周旋在晋、齐、燕、赵等大国之间,开始了漫漫的寻求“屹立于民族之林”之路……

中山国的第一个敌人,当然是曾经对自己图谋不轨的晋国。


公元前497年,晋国的重要政治力量——赵氏家族,内部出现了一点小矛盾。晋国朝廷中的两个卿族范氏和中行氏,觉得这是一个削弱赵氏力量的极好机会,便趁机讨伐赵氏。晋国发生了内乱。


中山国见到晋国内乱,非常高兴:敌人的敌人就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要帮助范氏和中行氏,把乱子搞大!把晋国搞死!


趁着晋国内乱的工夫,中山国攻下了晋国的棘蒲城。在范氏和中行氏即将失败的时候,中山国还派人去接应,鼓励他们:你们两家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先在我们这里待几年,有机会继续造反嘛!


然而晋国也不是吃素的。平定内乱之后,晋国开始有计划有系统地报复中山国:


公元前489年,让赵鞅率兵讨伐中山国;

赵鞅讨伐完,换智伯去讨伐;

智伯讨伐完,换新稚穆子继续讨伐……


面对一连串讨伐,中山国终于顶不住了。新稚穆子讨伐之后,中山国在史籍中暂时失踪,不知跑到了什么地方,积蓄力量,等待时机。



公元前414年,中山国如愿以偿,东山再起。


《史记·赵世家》记载,这一年“中山武公初立”,向当时的世界各国宣告:我中山国又回来了!


但中山国的选择的复国时机并不是很好。当时,老冤家晋国的土地已经被韩、赵、魏三家瓜分得差不多了。其中魏国经历了魏文侯的政治革新之后,逐渐强大起来。


中山武公刚刚复国六年,国君的宝座还没坐热,魏国就来攻打中山国了。


中山人民经过三年抗战,奋勇杀敌,最终还是没能击退侵略者。


在公元前406年,复国不到10年的中山国又被魏国所灭。


魏文侯把自己的儿子太子击分封在中山故地,并派魏国著名政治家,变法改革大功臣李悝和攻灭中山国的大将乐羊长期治理、驻守,严防中山复国事件再次发生。



李悝

不料,公元前378年,魏国军队与中山遗民在浍水岸边(今山西临汾境内)打了一仗。逃回来的士兵们惊恐地向当时的魏国国君魏武侯报告:


中山国他他他……他又复国了!


领导这一次复国的中山国君,史称中山桓公。


桓公是如何领导中山遗民浴血奋战,重建故国的?史籍里缺乏相关记载。但从复国之后的一系列举动来看,桓公充分吸取了前两次亡国的教训:


1、将国都迁到背山面水、易守难攻的灵寿

2、在国境线处设置关卡,派军队守卫

3、在边疆修筑长城,岗哨、烽火台、要塞一应俱全

4、加强国内各重要城市的防御措施,深挖洞广积粮

5、加大科技投入,抓紧研发新式武器

6、贯彻“不结盟政策”,与周边的赵、魏、齐等大国保持中立关系

……


这些措施为中山国带来了大约40年的和平。从桓公复国开始,经过中山成公的治理,到中山王时,中山国的国力达到顶峰。



公元前350年的战国形势图


而此时的战国局势又发生了变化。



公元前341年,战国时期的著名军师孙膑写下了那句同样著名的“庞涓死于此树下”,在马陵之战中率领齐赵联军大败魏军。



孙膑画像


魏国战败后,马上跑去跪舔齐国,与齐国变成了盟友。


赵国不能接受曾经的好基友这么快就翻脸变心,对齐魏结盟持坚决反对的态度,不惜与齐由盟国变为敌国。


而齐国忙着与魏国腻歪,对赵国的分手请求并不在乎。


中山国研究了一番国际形势,心里的小算盘打上了:


齐国和魏国好,齐+魏>赵,所以我+齐+魏>赵,那么我就先和齐魏结盟,等赵国被KO了以后,我再转变对外政策不迟。


于是中山从此“恃齐、魏以轻赵”,对外政策由中立变为与齐、魏结盟,和赵国结了仇。



公元前323年,魏国、韩国、赵国、燕国和中山国五个实力相对较弱的国家坐到一起开了个会,达成协议:把各国国君的“侯”“公”等称谓一律改成“王”,同时改善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以对抗秦、齐、楚等大国。


齐国知道了这个消息,非常不满,表示:“我万乘之国也,中山千乘之国也,何侔名于我?”我国力强盛,随便叫个王号玩玩也就罢了,你中山国从来就是我的小跟班,也敢称王与我平起平坐?



生气的齐国断然把中山国拉黑,“不通中山之使”,并遣使到赵、魏,劝说两国一同“出兵以攻中山”,打到它继续管我们叫爸爸!


虽然这一计划最终没有实施,但齐国和中山国的关系从此也蒙上了阴影。


公元前314年,燕国国王燕王哙把国家让给相国子之,遭到燕太子平和将军市被的反对,燕国开始内乱。


中山国一看,这样好的扩张机会怎么能浪费呢?于是趁机进攻燕国,拿下了燕国的数十座城池。


中山军队载誉归来之后,中山王还得意洋洋地铸造青铜器,也就是著名的“中山王壶”,在铭文中夸耀中山国国力强盛,顺带批评了燕王将国家拱手让人的错误行为,告诉中山国大臣:我是不会犯燕王这样的错误的!你们要好好听我的话!


中山铭铜方壶


过了几个月燕国内乱平息,对趁乱薅自己羊毛的中山国也是怨气冲天。

总之,在这几十年里,中山国表面上看起来风风光光,不断扩张领土,实际的国际关系却臭得很,简直是人人喊打。


而最讨厌中山国的,莫过于赵国了。


除了上面提到的中山与齐、魏结盟,抛弃赵国以外,赵国讨厌中山国还有一个天然原因:


看下地图就会发现,赵国与中山国地理上三面接壤,中山国就堵在赵国的北大门,挡着它不让它扩张。


为此,赵国一方面加强军事改革,“胡服骑射”,时刻准备攻打中山国;另一方面不惜重金在边境筑起高台,派出间谍,24小时监视中山国的动态。



胡服骑射塑像


可巧中山国在中山王去世以后,国力开始逐渐走下坡路。赵国派到中山国刺探情报的奸细也报告:“中山国战士怠于阵,农夫惰于田”,言外之意现在正是打垮中山国的黄金时间,你快点打吧,你不打就是落后于世界潮流,别人就要打了!


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发兵攻打中山,尔后又于公元前305年、公元前303年和公元前300年对中山国进行夺命连环战。


中山国军民拼死抵抗。然而此时的赵国经历了胡服骑射的改革之后,战斗力高速上升,早已不是那个需要开会决定才敢称王的弱小国家了。


中山国曾经的大哥齐国此时正忙着联合魏国、韩国攻打楚国,没心思管小弟的事情。


中山自己的国力又不如从前,很快丢城失地,东部的大半江山都输给了赵国。

公元前296年,中山国的领土仅存今滹沱河一带。赵国出动20万大军,对中山发动了致命的最后一击。


中山国灭亡。最后一位中山王被赵国逼迫,迁居肤施。


也许,此时的中山国人依然想着要像先祖一样暗中蓄力,抓住机会兴复王业。然而之后几十年国际形势的剧烈变化,让中山人的这一希望化为了泡影。


可能由于中山国国土面积小,而且是由“北狄”建立的国家,历代史书上都没有完整的中山国史。关于中山国的记载不仅零零星星,还经常用一种别样的语气书写,为中山国的历史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最偏爱中山国的,当属西汉时期的经学家刘向。他在《战国策》中专门总结了一卷《中山策》,将中山国与战国七雄同等对待。但《中山策》对中山国的记载也不完整。


从古至今的历代学者,对中山国史差不多都是茫然无知。就连历史学家郭沫若,也曾长期被中山国之谜困扰。


直到20世纪70年代,考古工作者才在河北省石家庄市附近发现了中山王的陵墓,随即又发现了中山故都——灵寿城的遗址。这个在大国夹缝中顽强生存了数百年的小国,终于走出迷雾,向世人展现它的光辉历史,展现它绚烂多姿的文化……



灵寿城的遗址



中山国都城遗址鸟瞰



兆域图:中山王对自己王陵的规划图


好 文 推 荐


60万太平军不敌1万湘军:太平天国后期战斗力为何断崖式下跌?

1862年10月,忠王李秀成率领号称60万之众的太平军精锐回师雨花台,而湘军此时能勉强不过1万人。在历时46天的战役中,太平军竟然未能打破敌军对天京的围困,其战力之低下,令人瞠目结舌……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战争时期的蒋介石手谕:事无巨细一管到底,严厉怒斥更是日常

整个抗战期间,蒋介石亲下手令进行军事部署、遥控指挥战斗的例子多不胜数,限于篇幅,无法一一列举。总之可用五个字总结——委员长很忙。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生而为人,我要洒脱:这碗来自魏晋的鸡汤我干了

魏晋时代,政权更迭频繁,战火连绵,死亡常常不期而至。但正因如此,魏晋人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既然生命无常,那我们就要在刹那的现量的生活里,追求生命的最大丰富和充实。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点击图片,查看所有往期杂志


国家人文历史

微信ID:gjrwls

长按关注